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代人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它以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本文提出,以仁学思想"孝悌、礼、仁爱"为核心,构建中职特色德育育人机制,这是新时代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中职教育 育人机制 孝悌 礼 仁爱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丢掉这个本源,中华文化将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仁爱""孝悌""礼"等儒家仁学思想赋予新时代的含义,为新时代的中职德育工作注入动力,这成为中职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并对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90后中职学生的明显特征 一是缺乏远大目标、远大理想。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不少中职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对学习无具体要求,看不到长期的发展目标。二是缺乏爱心和正义感。不少学生注重自我,个性强,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不懂得感恩父母。三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学生不能以礼待人,自律能力差。 二、构建中职德育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做人和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做事是做人的目标和归宿。因此学生立身成才,首要的就是学会做人,即道德素质是学生的立身素质。儒家的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它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不论在知识、道德领域,或在待人处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发生变化,进而达到知行统一。 1.培养学生"孝悌"的责任意识 "孝悌"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和核心。孝悌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根源于人类纯真的亲情,它是充满着人性和人伦色彩的传统美德。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学校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弘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传统美德。"孝悌"是起点和根本,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孝悌"品德,推己及人,他们就会以事父母之心事国家,构建和谐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这就是一种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是德育的根本。 2.培养学生"讲礼"的良好习惯 "礼"是人行为的外在礼仪规范。仁学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就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要求。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修身养性,学会讲礼,做好自我就是起点。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敬人者人敬之",心中有礼,能尊敬别人,别人就能尊敬你。学校在德育建设工作中要使学生学会抑制自己的利己之心和膨胀的贪欲,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言行,学会用"礼"来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推行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开创校园和谐新时代。这能让德育工作更贴近生活,更人性化。 3.培养学生"仁爱"的高尚品德 "仁爱"蕴含着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道理,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从"孝悌"到"爱人",从"修己"到"安人",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中有仁,就能爱人,能爱人,别人也能爱你。儒家思想一直力图破除世人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确立仁义对社会人生的最高价值。"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仁义之心,践行仁义的原则。"仁爱"将道德情感变为道德行为,将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义务,营造一种将心比心、互相宽恕、忍让、友爱的和谐氛围。这是中职德育工作的目标。 三、构建中职特色德育机制的意义 播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收获什么样的行为;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收获什么的习惯。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职业生涯的成败,甚至人生的成败。职校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学校"低进高出"的办学举措,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把"仁"概括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这些与学生守则中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内容是一致的。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 人的智力有高低,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成就的概念是很难确定的。如果树立一个统一的很高的成就目标,对大多数人说是很难达到的,这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儒家思想就考虑到这一点,它既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以顽强的精神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同时也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困境中能遵循道德的原则,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仪容仪表风貌 不雅的仪容仪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校园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求职和就业。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服务行业对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中职毕业生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就不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不用说得到录用了。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重视仪容仪表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融入社会。 4.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 现在很多父母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变得冷漠、脆弱,所以学校要学生崇仁爱、讲孝悌。孝悌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人格塑成的始点,孝悌精神是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助动力,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社会的和谐包含多个不同的要素,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抓住最根本的道德伦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的建设走上康庄大道。 四、构建中职特色德育机制的创新之处 儒家仁学思想有许多精华,是许多中职德育工作迫切需要的内容,更可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悌""礼仪""仁爱"思想赋予新时代的含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学校"时时育德,处处育德,事事育德,课课育德"的德育培养方式,实现德育育人的飞跃。 1.注重拓展仁学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学校不仅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而且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学礼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修身,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是礼。 2.注重发挥仁学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的浸润作用 仁学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为生命主体生命精神的展现提供了正确的途径,可以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提高文明道德水平,强化民族精神。"一个人有了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3.注重弘扬仁学思想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仁学思想中的"孝悌、礼仪、仁爱"文化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遗产,它已成为促进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要弘扬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学校在特色德育工作应注重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时代气息,使其成为学生思想道德规范之基础,激励学生完善自身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