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注本。十一卷,战国公羊寿和胡毋子都合撰,成书于西汉景帝时。 据传《公羊传》是由战国后期儒学大师子夏口授传与弟子公羊高,公羊高再口授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经过四代相传,由公羊寿和胡毋子都共同写成书,当时是写在竹帛上的,用西汉通行的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学"。 西汉时期,诸侯跋扈,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匈奴扰边,烽火不绝,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改变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们借孔子的《春秋》宣扬"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春秋公羊传》的撰写,适应了这一要求,故负极一时盛名,被称为"今文经学派",也就是借孔子口授的"微言大义",以现实的观点来解经。 《公羊传》是《春秋》的注解,它不是用史实疏证经文,而是逐字逐句地解释《春秋》的文字和语法,采用问答式的方式阐述微言大义。 《公羊传》的起讫年代都遵循《春秋》,没有改变。没有加进史实,但输入了政治观点。如解《春秋》里的"春王正月",《公羊传》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的解释并非《春秋》的本义,因为在秦汉以前,没有"大一统"的概念,春秋时是诸侯林立的局面。因此《公羊传》的解释大半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不合乎原书之意。 《公羊传》与《左传》相比,史料价值远不如《左传》。文字冗长,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是《公羊传》逐字逐句解释《春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春秋》,了解先秦时期名物制度和礼仪制度。如春秋时期"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层,《公羊传》列举出"士"有"元士"、"上士"、"中士"、"下士""士民"等,这为我们了解春秋时的等级观念提供了参考资料。还有对"初税亩"的解释,《公羊传》说:"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还有对井田制等的解释,都值得参考。由于公羊学对中国政治、学术的影响,故在研究中国经济学史、政治思想史、学术史时也有参考价值。 《公羊传》的注释本有东汉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唐徐彦疏,收编于《十三经注疏》中。清代刘逢禄有《公羊何氏解诂笺》和《公羊何氏释例》,陈立的《公羊义疏》等。 版本以唐石经本为最早。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6年)由国子监根据石经本刻印。元代何煌校刊的《宋蜀大字本》。宋太宗淳化年间国子监刻印《公羊传》。明嘉靖年间闵齐汲根据宋本刊刻《公羊传注疏》。明代官刻的《十三经注疏》收入《公羊传注疏》。清嘉庆年间阮元重刊《十三经注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