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拍卖行在艺术品交易中的地位


  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拍卖行面对业务扩展、利润增长的压力,或许会收购、联合艺术博览会、画廊进行更多的业务实验,也将和原有的艺术博览会、画廊出现冲突。
  当代的艺术品拍卖会许多人都亲见耳闻,动辄百万、亿万的艺术品经过公开的叫价卖出,成为一个个新闻事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拍卖行成为高端艺术品主要交易平台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已。
  二战之前绘画作品的交易则一直被各主要城市的画廊、画商垄断。1744年,塞缪尔·贝克创立拍卖行,在伦敦拍卖一批藏书获得876英镑收入。塞缪尔辞世后,他的侄子约翰·苏富比继承了这份家业,苏富比拍卖行由此得名。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他们主要拍卖藏书、家具、装饰艺术等。詹姆斯·克里斯蒂在1776年创立佳士得时就决定侧重向更为昂贵的艺术品拍卖方向发展,通过公开拍卖王室贵族的遗物将拍卖行业带入上流社会,但是那时候和其他重要画商相比,它也不算重要。
  20世纪后,苏富比也向艺术品拍卖转型,两家企业开始针锋相对起来,但它们常常是互相学习从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经济形态的变化让许多新人进入收藏领域,他们喜欢快速、公开从拍卖会上买东西而不是去一家家古董行、画廊看展览、聊天然后再买进,那显得太慢了。
  二战后苏富比的主席彼得·威尔逊开始着力开发这块市场,他把许多新老藏家的绘画放在拍卖会上拍卖,尤其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抓住了印象派与现代绘画受到欧美收藏者、大众媒体关注的趋势,推出了一系列著名的专场拍卖,将印象派绘画市场推向第一次高潮。
  1967年,苏富比在巴黎、洛杉矶、休斯敦的办事处开始营业,其后它继续扩张增加。1977年,苏富比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因为拍卖行的崛起,尽管1950年代之后在伦敦、纽约,诸如卢芹斋的继任人法兰·卡罗、马赞特、贝尔特、斯伯克斯、艾斯肯纳兹等古董商仍然活跃,但是从1950年代开始拍卖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大多数时候能得到重要收藏家的藏品并举行专门拍卖。
  1970、1980年代崛起的日本收藏家和古玩商颇具实力,他们购买了伦敦、纽约拍卖的很多中国高古瓷器。1980年代随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人收藏的入场,艺术市场再次掀起高潮。随着1990年代后期内地拍卖行的崛起,北京在规模上很快超越香港,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最大集散中心和拍卖交易中心。21世纪则是内地藏家活跃并显示出强大的购买力,让之前一个世纪外流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纷纷回流内地。
  进入21世纪,艺术博览会、互联网线上交易以及中国出现的文交所权益份额交易等都曾对拍卖行形成一定冲击。在商业时代,资本总是需要更高的流动和更多的利润,上市的拍卖行面对业务扩展、利润增长的压力,或许会想法收购、联合艺术博览会、画廊进行更多的业务实验,也将和原有的艺术博览会、画廊出现冲突。
网站目录投稿:慕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