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刘小英 摘 要:其他综合收益与净利润一起构成企业的综合收益,综合收益观是收益报告的主流趋势。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列报其他综合收益,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帮助委托人了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收益做出决策。这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也是一致的,进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促进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提高。 关键词:其他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市盈率 一、其他综合收益及列报现状 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只有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未来处置或摊销时,才能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到当期损益中来。 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最早起源于FASB在1997年公布的SFAS130号,SFAS130号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并允许企业在利润表或单独的股东权益变动表中列报。 在这份公告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明确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按公允价值对特定证券进行调整、外币兑换调整、养老金费用组成的损益以及其他类型的未实现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2007年开始要求在利润表或者股东权益变动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随着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含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分别在2011年发布会计准则更新和修订,要求进一步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并按是否能重分类计入损益项目进行列报。至此,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趋同。 基于金融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为保持与国际趋同趋势,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综合收益概念,但并未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列示。2009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正式引入了"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概念,明确要求在利润表中净利润后面增列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并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所得税影响。然而这份解释准则没有规定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导致准则实施当年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存在多列或少列的情况(毛志宏,2011),在实际应用中给上市公司带来困扰(陈昌娟、唐俐,2013)。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财务报告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财政部在2014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这一新的会计科目,并明确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开始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 二、其他综合收益研究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基于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应恰当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由于委托人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报告作为沟通的桥梁,其会计信息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净利润仅列报已实现的收益,综合收益则全面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动和企业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收益。从理论上分析,列报其他综合收益能有效提高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那么,包含其他综合收益在内的综合收益列报真的有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价值相关性吗?不同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提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Biddle et al.(2006)通过美国上市企业1994-1998年的数据分析,发现SFAS130定义的综合收益概念比净利润对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力度更高。胡燕(2011)、贺宏(2014)认为,相比净利润,综合收益与股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王鑫(2013)以2009-2011年A股市场非金融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认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各部分内容都与股票收益率显著相关,并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相比于传统的净利润,综合收益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唐国平、欧阳平(2011)则比较了其他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和净利润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通过价格模型检验分析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低于净利润与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这是否意味着包括其他综合收益在内的综合收益的列报的信息含量低于净利润的信息含量?贺宏(2014)认为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含量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Bamber et al.(2010)认为不同的列报形式也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与股东权益变动表相比,企业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受到的关注度更高,对股价的敏感性也更加显著。但是Chambers et al.(2007)认为,随着投资者对SFAS130号的熟悉,投资者会从关注收益报告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转而更加关注于权益表中其他综合收益的信息。本文认为出现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研究者采用了不同时期的样本,其他综合收益实施列报初期还存在诸如列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出现的结论不一致。 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的财务报告应该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谢获宝、刘波罗(2010)认为,财务报表中列报综合收益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斯科特(2012)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从报表中了解公司的价值,那么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决策。财务报告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重要且成本较低的信息系统,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中提供的关于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信息,预测未来收益,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当期未实现的损益,反映了资产和负债在当期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只有在未来处置或摊销时才能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不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那么财务报表无法完整反映企业在当期活动带来的所有实现和未实现损益,破坏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企业价值的评估。这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是相违背的。因此本文认为,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列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信息成本,提升决策有用性。 三、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及市盈率的关系 金成隆、曾小青(2015)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会计政策(含判断)或采取某些实质性行动(如交易安排),以影响所报道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不好的行为,斯科特(2012)认为,由于企业经营的专业性,代理人将复杂专有信息传递给委托人成本较高,而盈余管理恰好可以作为减少这种沟通障碍的工具。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弊端,管理者可能会基于薪酬制约或者意欲在发行新的股票资本时最大化其发行收益,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投资者决策质量的高低依赖于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当财务报表有太多的盈余管理时,会降低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报告的有效性。尽管存在投机性盈余管理,但是盈余管理作为沟通内部信息减少沟通障碍的信息机制和工具,不能否定盈余管理存在的积极作用。通过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如将其他综合收益从资本公积中单列出来,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等低持续能力项目,减少"坏"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了解所有者权益构成和企业的核心盈余。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上市公司的"坏"的盈余管理行为。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在有效证券市场中,股价被认为能够反映当前所有的已知信息,当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时,这一信息也将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市盈率反映的是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通常每股收益的计算为净利润与流通在外的股票股数之比。这种计算方法只考虑了净利润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企业未实现损益的影响,未全面反映企业所有损益的情况。胡燕、卢宇琴(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每股综合收益相比每股收益指标,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更高。贺宏(2014)通过对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实证研究也发现,在利润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可以提高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进一步思考,披露其他综收益能否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公司的市盈率?本文认为,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减少利润操纵机会,当净利润质量越高时,投资者对公司越有信心对未来的盈利期望越高,股价上升,市盈率因此也得到提高。此外,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而每股收益只考虑了净利润没有考虑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当净利润一定时,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相当于向投资者预告了未来的部分损益情况,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进而提高市盈率。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四、结论和建议 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是收益报告的国际主流趋势,披露其他综合收益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升市盈率。由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历程短,准则中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格式列报等做出了规定,但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不明确,毛志宏(2011)通过对2009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列或少列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况。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不重视,认为不会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二是有关部门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缺乏明确的指引和适当的宣传。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和重分类明确规定,加强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综合收益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昌娟,唐俐.2013."其他综合收益"实务应用及披露.企业经济,1:74~76. [2]贺宏.2014.信息披露制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财政研究,1:73~76. [3]胡燕,卢宇琴.2011.每股收益与每股综合收益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沪市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检验.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68~74. [4]Bamber,L.S.,J.Jiang, K.R.Petroni, and I. Y. Wang. 2010. Comprehensive income: Whos afraid of performance repor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85 (1):97-126. [5]Biddle,G. C.,and J.-H. Choi. 2006. Is comprehensive income usefu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 2 (1):1-32.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5XGL09)、广东省教育厅课题(2014GXJK08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