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总体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从我国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依旧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总体经济水平呈现出增长,但不是快速增长的现象,同时与地区经济相比,差距很大。文本针对少数民族经济及其对我国的贡献进行几点研究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谐社会;促进作用 一、引言 少数民族作为我国民族结构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的发展,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建设,因此立足于少数民族发展现状,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是非常必要的。 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含义 少数民族经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那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特色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而民族特色经济则是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发挥的趋势下,如果单一的发展地区经济,必然会导致民族特色的经济的衰弱和消亡。严格来说,这两个个方面分属于两个概念体系,科学的理解前者是从民族的角度发展经济,而后者是从地区的角度发展经济,但是在实际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过程中,两者必须要同时进行,因此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繁荣。 三、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促进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 经济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的发展,只有实现了人的发展,才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科学发展观理念要求的。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关键。一个民族的发展,还在于它的价值观念,建立科学的民族价值观,必然要从民族族群中去体会,将物质发展与生产生活发展同时进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是科学民族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尤其是国家政府。在实现少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依据经济发展的原则,将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同时还应该将民族价值作为经济发展的导向的,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价值取向的结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各项措施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发展观也会更加完善,并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二)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发展越发多元化,那么从这个现状出发,结合民族大杂居、小聚局的实际特点,建立符合该地区的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民族发展的人文性,同时也涉及到更多的文化评价,因此制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我国少数民族的现状是经济发展较慢,制约因素较多,并且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不同,差异性较大,因此一刀切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只有建立多元化,互补性的发展模式,引入新型产业,实现本土竞争实力的提高,吸引外区域投资,这样才能够实现资金互通以及资源互通,建立产业链,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从大局出发,将重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充分借助老工业基地的力量,带动新产业发展,实现现有产业结构的改革,加深工业的开发深度,实现产品幅增价值的提高。不管是整个中国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必然会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不同只是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工业化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具体表现为工业中心逐渐从轻工业向这重工业转变,最后必然实现技术集约,这种发展趋势符合事物发展的要求,是由浅入神,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产业结构也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少数民族地区人杰地灵,地区特点现在,蕴藏着巨大的物质资源以及人文财富,所以说充分的开发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地区优势,将重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进而带动设备更新,技术更新,产业链拓展等等。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 第二,根据各民族聚居点的特点,实施保护性政策,保护当地民族居民价值取向的所认可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现代化在发展的历程中又有不同的路径选择,民族群体对路径选择是现代化进程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一种生产方式来说,并不能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衡量,是要结合人文社会中进行评价,并不是能带来效率的就是最好的,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都是人所进行生存与发展的手段而已,也就是所必须要在人群中进行实践,评价才能够真正发挥意义,不同的地区,其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从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来看,它们的总体特点是大多数都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经过了长久的积累,一时间很难改变,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其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非常明显。因此在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要制定严谨的发展规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业化活动,针对适合民族生存的生产方式要给予保留和维护。 第三,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民族发展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活动的主体,先进的设备以及各种技术都需要通过人来完成,因此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和各项技能是非常关键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与历史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着直接关系,同时还有各种其他的因素的相互作用,针对这些问题,要建立人才发展战略,在各少数名族地区兴建学校,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他们的思想才能够更加开放,对于民族发展建设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也会更强烈,进而积极投身到民族经济的建设中。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福利最大化。必须认识到,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基本生存需要、生活需要、发展需要,从低到高,只能有先有后、逐步解决。在科学发展观下,人的需要既是分层次的也是多样化的,环境质量同样是人的福利之一。经济实力、资源储备、环境质量都成为构成人的福利的要素,都成为稀缺资源,一切人类必不可少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活动都成为创造稀缺资源的活动。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偏远地方,存在电脑科技等高新技术与刀耕火种相并存的状况,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就要从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出发,进行人福利最大化评价。在还在为满足生存与基本生活需要苦苦挣扎的地方发展粗放型经济也是可取的,在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地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其优势。 四、结束语 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地区所在国家的支持,换句话说,只有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了,经济水平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反过来,地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国际的强大与繁荣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发展科学地发展策略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增加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我国党先进性以及先锋模范作用,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借助地域优势,优化资源结构,这些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少数民族经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策以及对我国的贡献进行了概述,希望能够为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庞建英,樊燕平,王秀珍.基于差异协同原理的和谐社会构建用协同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07(01). [2]蒋彬.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