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分红之辨


  王 俊
  近期,在上证综指震荡于3100点上下之际,几只红利基金连续获批发行。红利,成为基金营销的一个新卖点,"一年分N次红"也成了朗朗上口的宣传广告语。
  这并不奇怪。对于饱尝2007年狂飚与2008年暴跌的基金持有人来说,面对上涨幅度已相当可观的本轮行情,及时"止盈分红"正成为他们普遍的心理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被动赎回,不如主动分红,打出"红利牌",的确是基金营销的一个聪明诉求。
  证券市场的红利回报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10月,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解禁高峰,为鼓励长期持股,稳定市场信心,监管部门专门发文,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作出强制规定,要求再融资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得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对于基金的分红,《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且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90%;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重融资,轻回报",是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诟病。据wind数据,2000年以来,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基本保持在50%左右。截至2008年底,有近3成公司已连续3年未分红,更有200余家公司是持续10年不分红的"铁公鸡"。在这样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基金持有人,对于分红自然有更多的偏爱,他们相信能分红的公司更有投资价值,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也更倾向于把赚到的钱及时装进口袋。
  然而,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讲,红利回报只是其中之一,更大的回报应该在于股价或净值的上涨,即市价回报。稍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我们投资于股票更看重的是股价上涨,因为P/E的魔力可以将公司内在的盈利提前变现。这时,是否分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盈利是否能持续成长,重要的是公司的股价是否能更快上涨。这就是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佛山照明那样年年分红的现金奶牛公司却得不到市场青睐,像微软那样从不分红的公司却能不断受到追捧。投资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就是为了获取未来的高回报,如果着眼红利,那就去买债券好了。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对分红问题的重视,是对历史的反动与矫正,而并未回归股市的本质。
  沿着这样的逻辑,基金是否分红其实并不重要,能赚钱,有赚钱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持有的一只基金投资能力很强,应该把每一分盈利都投入到再投资中,去赚取更多的钱。"股神"巴菲特掌舵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在上市后的1967年,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分过10美分的红利,可公司股价从每股7美元一度涨到每股15万美元,你愿意要哪个呢?中国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基金,如果投资能力已经被证明可持续,那投资者为什么要分红呢?
  在这个意义上,分红基金的卖点,可能惟一的价值就在于熨平心理波动,就像银行柜台的那盘糖果,使我们在涨跌剧烈的市场波动中多一丝心安,少一点心痛。
  但本质并没改变。面对永远无法确知的市场,无论分红与否,选择投资,你就选择了一条永无座标的忐忑之路。
网站目录投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