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认知的思考


  王亚奇++刘冲亚
  【摘 要】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加深,社会工作在处理社会事物当中的重要性也不断突显出来。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增多,但许多社会工作者对于自己的"角色认知"缺乏正确的理解,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工作者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角色为例,反思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认知"。
  【关键词】社会工作;角色认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一、引言
  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转型,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断的增多,社会工作者同时也随之在各种领域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满足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加快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实务型社会服务人才。由此,社会工作如同"万金油"一般,变得无孔不入。眼前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固然亟待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中国的社会工作却处在一个畸形发展的状态之下。首先,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急需充实;其次,社会工作是一个"舶来品",很多东西都是借鉴西方理论,缺乏"本土化"的研究;最后,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没有给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在这么一个畸形发展的状态下,很多社会工作者对于自身的"角色认知"缺乏一个理性的思考,认为社会工作无所不能,但事实却是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
  二、社会工作者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取决于对角色的认知程度。时至今日,社会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它的专业本质、理论体系、助人效果以及社会定位确实还有太多的争论。在理论层面上,不止外界人士质疑社会工作是否真的拥有自己的专业理论,甚至连前线的社会工作者也经常怀疑社会工作理论是否真的可以对实务具有适切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理论、增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等都曾在不同的时代影响着专业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产生过社会工作自身的一些理论模式,如心理社会学派、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确实是有赖于对多种学科知识的引进与整合。因此,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社会工作同时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由于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的健康发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矫正,使得很多人经常性地把他们混为一谈。甚至于一部分社工为了谋求体面职业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干脆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师而实际上在从事社会工作。[1]可想而知,当这部分社工对于自己的"角色认知"都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时,他们的"角色扮演"肯定是不成功的。
  "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心理治疗"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两者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对象不同、处理问题不同、治疗目标不同、治疗时间不同、治疗的深度不同、工作场所不同、称谓不同。[2]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可以看出,心理治疗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于心理咨询,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也不难看出"咨询"以及"治疗"两者之间的差异,心理咨询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然而心理治疗则需要运用心理学和病理学的相关知识。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以心理学为重要理论支撑的,并且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会工作在助人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心理咨询的技巧手段和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工作者就等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社工必须区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差异,对自己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角色认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是有直接服务提供者和间接服务提供者,只有建立在拥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和能力的基础上,例如社会工作者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才能在心理咨询中充当直接服务的角色,与求助对象建立咨询关系,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为其提供服务和帮助,最后进行相关的评估。假如缺乏一定的基础则应当以舒缓案主紧张焦虑的情绪为主,使案主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并达到放松的效果。而社工在心理治疗中充当的应该是一个间接服务的角色,更多时候需要做的是对服务对象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并对其症状和问题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评估,若服务对象的症状和问题严重,则必须马上转介给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社工在这种情况下的"角色认知"若出现偏差则会对服务对象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并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对于社会工作"角色认知"的思考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为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的有效介入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广大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利用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价值观与专业技巧、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技术与方法在帮助弱势群体适应新的社会转型减少压力等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帮助政府把很多的社会问题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方面让政府看到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中所特有的社会发展润滑剂的作用,让老百姓感受到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增加社会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心理咨询师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从环境和大生态的视角去帮助缓解和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开阔相关领域的视野,拓展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为社会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社工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认知"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明白社工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的尽力而为之,不能做的协助专业人士一起完成。认清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方向,扮演好自己真实的角色,而不是做一个"演员"。
  【参考文献】
  [1]张利增.个案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J].社会工作,2007.
  [2]黄耀明.略论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
网站目录投稿: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