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现代信息化科技发展迅速。面对国家新政策、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高校人才素质等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不断变化,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 特征 趋势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面临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的不断转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受到极大重视。新形势下,社会需求不仅对人才结构有新的调整,而且对人才的类型、层次和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使高校开始对人才培养方向不断调整定位,重新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培养计划。 1.国家政策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高校教育的发展有着广阔前景和各种机遇,它逐渐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校必须要全面思考并贯彻落实的问题。关注和研究社会变革的大层面、新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极为重要。因为这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加快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2.产业结构变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社会是一个由人与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影响着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制定。因此,当前高校对人才培养处于不断调整变化阶段,如何培养出较高素质的毕业生,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提高高校就业率,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所长等一系列问题是每一所高校都要思考的。当前社会,第一、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简单地数量的增长,技术在这两大产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产业的不断变动对人才的类型、层次和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尽管第一、二行业经济模式比较分散,涉及领域较多,人才吸纳能力不强,但从需求角度出发,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在社会配置中出现不平衡现象。 3.高校专业人才素养现状 当前,高校毕业生质量有所降低,其专业素养和交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很大。相反,社会产业的多样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高。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使就业单位呈现多样化。这就是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就业,而且可以在外资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其次,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经改革,从前的包分配和人们眼中的"铁饭碗"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毕业生大多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在自主择业和创业的路上,大多数人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以至于出现了"毕业就是失业"的畸形现象。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形成了社会需求与高素质人才短缺的情况。在就业的竞争中,用人單位的需求是多层面、多规格的,而单一的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面对这种局面,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调整好专业结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是高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输送有用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前建设的重点。要想探究当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特征与趋势,必须要搞清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种因素,必须要有针对性,要与时俱进。 1.高等教育大众化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步伐在加快。自1993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平民教育。有些地区更是飞速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办学规模的发展,还是整个学校对于学生培养观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充分认识至Ⅱ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发展与改革、人才与社会的关系,取得新形势下的学科发展的主动权。 2.社会信息化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要加大力度培养各个学科专业人才对科技信息的使用,信息化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是急需的。目前,各大高校在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中对社会信息化的使用。无论是在应用信息技术,还是发展信息产业,以及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高校都具有独特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作为传统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对信息科技运用能力较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数量与质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3.学习终身化 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已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更多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所反映的不是对个别对象的特殊照顾,而是对专业人才长期的考察。因此,社会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也开始从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接受社会的检验。学习终身化是当前人才培养一个重大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趋势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已有的理论知识。高校要不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时俱进,要注重其与时俱进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拓展高等教育服务的空间和层次,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变革趋势。这一变革使高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变革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要更好地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应该进一步重视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情况,减少不利于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约束规范,提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更多服务。 4.就业多样化 十八大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当前,社会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反映在二个层面: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企业单位类型呈现多样化。二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出现了毕业选择多样化。这种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不仅要走向传统的学校教育工作岗位,还要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各个岗位发挥专业特有的价值。就业多样化给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提出的课题是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调整好专业结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用人单位所满意。就业已成为考生及其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高校必须重视就业问题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还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程度的重要标志。 反映新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信息化、学习终身化、就业多样化,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体现了新时期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发展来说,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研究社会变革的新情况,解决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应从多角度、多领域出发,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征与趋势,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三、应对当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策略 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大众化、社会信息化、学习终身化、就业多样化。这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推动和促进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改革和发展,针对当前社会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对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创新力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 1.调整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确立新时期新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前提。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加快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观念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转变观念,特别要确立以下两个观念:一是服务社会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面向现代化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终身化的形势,多层面、多方式地培养人才。二是以育人为中心的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不仅是理论的定性,而且是行动的准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认识比较统一,对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共性的规定多,标准高,而忽略了因材施教这一理念。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因此,树立因材施教的观念,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于推进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创新。 2.提高素质教育 根据国家政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为根本宗旨。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这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素质的重要特征。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和实践,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用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新的知识,而且要學会理论的创新。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课余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开展科技的、文化的、艺术的、体育的各项课余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和特长的发挥,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第三,丰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学生内化与外化的转变,使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从实践中获得新的体验,更深切地了解社会、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落实品德教育 面对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品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社会是一个集体,社会需要每一位工作者都能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内心。在利益取舍方面,要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德育的针对性,要注重教育对象的研究,随着教育终身化所出现的学生年龄范围的扩大和其生活经历的不同,分层次的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必然的;其次要加强德育的有效性,重视德育对专业人才思想的长期影响。德育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德育的有效性体现在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上;再次要加强德育的渗透性,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专题的教育,落实品德教育,要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4.优化育人环境 现在高校的育人环境变得尤为重要,社会对一个学校专业人才的评估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学校育人环境评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育人环境也是整体性的。一是学科的水平,或者治学的氛围,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本身就是无形的育人环境,要使学生融人该学习氛围。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反映学科与科技前沿、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二是教师的素质,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最重要的育人环境。 5.创新学科建设思路 学科建设思路是一门学科能否适应时代进步的"主心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特征与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结构。使学科对人才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发展。此外,我们要争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追踪科技发展前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我们要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又要遵循培养人才的教育规律;既要重视学校外延的拓展,提高培养人才的数量,又要重视学校内涵的提升,保证培养人才的素质;既要有鼓舞人心的目标,又要有扎实措施的保障;既要有重点的突破,又要有全面的推进。对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特色、有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进程,为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