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层次更深、范围更广、影响更大。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促进国际贸易秩序正常化、加速全球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维护本国经济活动核心利益、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关系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同时,中国政府总结经验,把握中长期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大胆借鉴国外先进贸易管理措施,加速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了国际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取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基本建议。 【关键词】自贸区;经济;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进程正超着层次更深、范围更广、质量更高和影响更大的方向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一道,在促进国际贸易秩序正常化、加速全球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维护本国经济活动核心利益、构建国际新型经济战略合作关系方面,积极参与,全面推进,稳步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良好形象,为我国经济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和质量全面提升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以此为基础,中国政府全面总结发展经验,把握内外部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动态,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融合。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先进贸易管理措施,加速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直接拉动和间接辐射作用,提高国际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面,就自贸区建设与实现贸易便利化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自贸区与国际贸易便利化的业务描述 (一)自贸区的基本定义 自贸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相对的概念。国际上,对于自贸区的含义有两种解释: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地域的、广域概念。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框架下,互相扩大市场的开放准入水平,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领域的市场环境,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管理。例如: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自由贸易园区,是一个区域的、辖域概念。指在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设立的特殊经济管理区域,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监管为主要手段,全面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为本国和其他成员国提供多种外贸易功能和服务。例如: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园区、巴拿巴科隆自由贸易园区、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中国香港自由贸易园区等等。本文所分析和研究的是后者,也就是在一国的国内建立的自由贸易园区。 (二)自贸区的主要特点 "国境内,关境外",是自贸区的显著特征。国外商品和货物只有进入所在国海关管监管范围时,贸易企业才会按照主权国海关规定缴纳关税。同时,货物的中间性加工环节,也可以区内进行,比如:改装、仓储、简单加工、分类挑选、等等。 自贸区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自由"。第一,货物进出区自由。由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已经取消,货物自由进出,不受海关监管,时间成本和贸易成本显著下降,贸易活动效率大幅提高。第二,贸易伙伴投资管理自由,不受国别、经营业方式和行业限制,区内企业可以自由投资、自主经营、自由雇工。第三,金融汇兑自由。外汇可以自由汇入、汇出,转移资金不受限制,资金使用自由公平,不存在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之分。 (三)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分布情况 在中国,自贸区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建设自贸区是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最根本目的是为下一步改革开放建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创造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自贸区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不久,他就指出,建设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开展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把自贸区建成改革创新的"苗圃"。 从2013年开始,我国上海、天津、福建和广州陆续建成4个正式自贸区,2017年,又新增7个自贸试验区,分别是:辽宁自贸区、浙江自贸区、河南自贸区、湖北自贸区、陕西自贸区、四川自贸区和重庆自贸区。 二、自贸区建设效益评估基本策略 自贸区建成后,重要的是尽快发挥贸易窗口作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发展质量的改善,让贸易伙伴方实现贸易利得,达到多元合作、互利双赢的基本目标。 衡量自贸区建设成功与否,需要把握以下幾个原则:一要看是不是符合中央决策所确定的原则和方向,是不是与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条件相匹配。自贸区的建立和布局带有明显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它既解决眼前问题,局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瞄准长远发展和整体收益。二是在法制建设方面,是否实现了依法执政,是否保证了公平和正义。三是要看到底给园区内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企业有什么经济诉求,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环境,期望什么样的获得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和保障的。四是要看实施推进过程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与国际先进的可比做法相比,是否具备创新、创造特点。 三、自贸区基本建设成就和现存主要问题 (一)基本建设成就 自贸区建设工作自2013年启动以来,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结合国情,大胆实践,探索出一套"全面对标、总体达到、局部领先、个别突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引进智能化信息监控手段、建立贸易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提升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例如: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广州海关支持游轮母港建设,全球20强班轮公司全部落地南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70多条。厦门海关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流转解决"航空包修转包业务"和航空一体化监管模式难题,节约企业资本近4亿元。天津海关开展汽车平行进口保税仓储试点,平行进口汽车内销征税140亿元;实施融资租赁飞机联动监管,近两年累计办理联动监管业务250多票,货值1000多亿元。 (二)现存主要问题 自贸区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 第一,执行标准规范方面,与国际通行规则、最高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对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和其他"自由港"在贸易便利化制度方面还存在差距;对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协定》,自贸试验区监控工作,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做到位。作为应对措施,我们必须建立与国际高标准相适应的一整套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 第二,协同能力有待增强。目前,自贸区制度创新主要还是从各业务自身方向分别推进,从全局出发梳理规划、协同改革的工作还不够,也就是说还未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导致一些创新措施落地困难。例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方面,各地存在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保税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维修检测再制造业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完善政策配套,等等。 第三,综合保障机制仍不健全。改革创新推进中相关政策、规范制度配套保障未跟上,一些改革涉及新的监管对象、新的职能界定、新的监管模式,法规制度层面或无法可依,或严重滞后,或细则不清,业务部门与法规部门的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对改革创新支持力度还不够。 四、问题解决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核心影响是影响了贸易开展的便利化程度。国际贸易便利化是指对一定时期(主要是现行的)国际贸易作业的流程、规范进行多边沟通协商,从而简化国际货物贸易活动中的信息收集、资源提供及处理数据事件及过程,降低跨境管理成本,提高贸易成员国内外部流转效率,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流通因此,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大力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来统筹解决,建议重点处理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处理好遵从国际标准与开展制度创新的关系 WTO《协定》于2017年2月22日正式生效。这是WTO成立20多年来达成的首个多边贸易协定。WTO《协定》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需执行好利用好《协定》。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研究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探索政策监管新规则、新模式、新标准,把执行国际通行规则和开展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发挥内外两个作用。 (二)处理好贸易便利与安全管住的关系 贸易便利化不等于貿易的无边界、无约束化。要坚持"管得住"与"通得快"的有机统一,在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的同时,着力加强监管,守住政策红线和监管底线。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扩容后,业务范围更广、服务管理工作复杂度更高,要继续坚持安全与便利两手硬、两手都要抓的思想,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自然环境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业务领域,要以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保障为最高目标。 (三)把握好整体推进与个性需求的关系 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尤其是7个新设的自贸试验区,要重点突破。当前,11个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各异,各有特点,促进11个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协同发展,既要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有特色、不攀比,用培育"苗圃"的标准整体推进,更要注重统筹兼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客观认识到各地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合理合法地解决地方和企业诉求,让企业从贸易便利化中获得收益。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自贸区建设已经走上快车道,前进的过程中,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全面深化我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引领和创造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林.国际经济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 N.Gregory ManKiw,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4] 朱箴元.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