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代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更替与革新。瓷板画作为陶瓷产业的中心要素与重要装饰方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种类之一。但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从自身发展角度看,传统的瓷板画艺术逐渐边缘化,是创新还是传承是其发展的关键。从欣赏价值看,工艺性与艺术效果是其鉴赏的关键角度。 【关键词】瓷板画艺术;发展;价值 一、瓷板画的含义与历史 (一)什么是瓷板画 瓷板画别名瓷版画像,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主要分为釉上彩瓷板画及釉下彩瓷板画,都是重要的民间传统工艺。由于陶瓷材质的特殊性,较纸张,针织品相比,具有光洁的细腻表面和颜色生动的造型艺术,使瓷板画具有较高的保存条件和永不退色的收藏价值。 (二)瓷板画的历史进程 瓷板画的最早形态出现在唐宋时期的瓷质墓志上,当时由于烧制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和中国传统造物观"经世致用"的理论影响,造成了官窑和民窑烧制数量的逐年减少。瓷板画真正的"春天"始于明代中期,当时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而开始重视对家具装饰效果的体现,那时常用红木等实用木材把瓷板画镶嵌于屏风、床头、书桌等各类家具中,即雅观又便于维护。瓷板画的兴起出现在清代中晚期,从家具业发展到建筑产业,部分民间艺人运用中国绘画中浅绛彩的绘画方法进行临摹、创造相结合,直到近代学院派教授和国画大师使用国画的构图及审美手法,让瓷板画具有了国画的美感和韵味,在瓷板画的工艺上又上了一个层次,瓷板画开始大量盛行[1]。抗战后因战争的原因,瓷板画进入萧条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恢复发展,创作人数也开始有所增加。 二、瓷板画的发展 (一)发展背景 自近代以来,瓷器产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生产方式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如何传承与革新。近代以来,瓷板画的制作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技术主要是通过父传子的形式传承,没有先进技术支撑,没有专业的人才团队指导,没有一定规模的新工厂,这些都将成为瓷业发展中的难点。这些也将导致文化观念的滞待,这些具有历史年代的的行业规范已为人所接受,但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对这些传统的行为规范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任人唯亲的"宾主制"(传统景德镇瓷业中的一种交易习惯,即窑户和坯户以外,其他的配套行业在交易时必须遵循固定的交易伙伴,以后即为"宾主"关系,不得以别人替换)、"招徒设限"制度与"常例定法"生产习惯[2]都与现代生存法则想违背。在这传统的制度里,存在着一种严重的弊端——重分工轻合作,责任细分有助于工作更好有序的完成,但环节的各部分脱节不利于产业的协调,合作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将是未来企业的主流之路。 (二)改革与传承的适度融合 改革与传承,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继承发扬,在改革中传承古老文明,在传承中改革创新技术,中国自加入世贸以来,全球化对中国产业的折射力日趋明显,在经济、科技、文化交融的世界,改革是必然选择。技术革新的大潮中摄影技术应运而生,这大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瓷板画的需求与销售,人们不在需要将所需要的景物临摹在瓷面上,相机照片可将所需画面立体色彩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导致了市场的大范围萎缩;其次市场经济的制度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制度而言显得格格不入,外来文化冲击着传统的文化与社会的根基。 传统瓷板画,一方面创作者具备较强的手工性,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功底、表现与再现的能力,辅助材料也需要手工制作,但其受教育水平不高,技术手法模式传承父辈,没有自己的创新与改进。另一方面,瓷板画作为一种消费产品,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平民百姓,消费层面广,主要通过货币交易进行商品交换,这点决定了它就是用于消费而非艺术欣赏的产品,瓷板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民俗文化的分支,我们应理性对其分析。民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是动态发展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出现流动和变迁,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间艺人应该将民俗文化在继承下来的基础上,进行大力的变革和创新[3]。 创新离不开对原基础的模仿,模仿对创新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艾特兰认为:"模仿对复制信息往往是必要的……这就使得模仿者可以直接从他人的努力中受益而不用通过寻求和实验那种行为而偿付原始成本."瓷板画是将照片上的图案通过手工技术临摹至瓷器上,这离不开手工艺者多年积累的技术,这体现了模仿。柏拉图认为绘画是对"像"的模仿,与真理隔了两层,其模仿的是事物的影像[4]。单纯的模仿只能体现技术层面的客观性,绘画者的个人情感与特殊的手法则是创新层面的主观性,临摹的再真实没有创作者的思想则与机器无异。 三、瓷板画的价值 (一)自身层面的价值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加大,传统的民间技艺在这经济科技决定生产力的时代显得苍白无力,经济效益最大化取代了传统孝义情感,瓷板画作为民间技艺的一个分支,代表了大部分传统技艺的现状。中国是有着深厚底蕴的泱泱大国,对孝理的等文化层面的培养十分的重视,瓷板画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瓷板画最早的含义是孝道感情的遗像画,是对故人的缅怀之情,是我们对于民族孝道的保护,另一方面,瓷板画的成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每步的技法都是古人在实践与摸索中不断总结改进中进步的,绘画的技巧,色彩的搭配,布图的规则,烧纸的时间与火候等,这需要数以十年的专研,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瓷板画艺人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涵养的修炼,谨慎细致的个性培养,都成为对这稀有传统工艺保护价值的支撑条件。瓷板画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艺术形式,其特有的艺术语言既能表达出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的特点,又兼备了西方绘画强调个性张扬,追求形式美感跳跃的表现能力,具备形成一个独立艺术门类的全部条件[5]。现今,南昌瓷板画已经被作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这也在政策上加大了对其的保护力度。 (二)鉴赏层面的价值 瓷板画的鉴赏需要有专业艺术修养,首先应了解其制作工序,其次对古典传统艺术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与常识知识。如今部分瓷板画收藏者们并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收藏的藏品看中出自名家之手而非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金钱观超越了应有的艺术观,成为一种经济智富的手段,丧失了原本对艺术欣赏应有的美的心态。艺术层面的鉴赏是对瓷板画的主要评价方面,工艺技巧也是一部分,从绘画手法到色彩颜料搭配的创新,绘图尺寸的不断扩大,从人物到山水到大范围的布图,都是对传统的革新,这都需要鉴赏者不断的提升思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预计价值的眼光。 四、总结 时代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止,传统民俗都将受到冲击,这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前进道路则是重中之重。现今摄影技术对其冲击最大,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接踵而来的挑战无法避免,逆风而上还是随波逐流将决定这传统瓷板画技艺的未来。困难在所难免,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质是最大的竞争优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握好变革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新技艺。 【参考文献】 [1]黄桂山.浅谈瓷板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效果[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12). [2]杨越.论瓷画装饰对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研究与探讨,2014(04). [3]陈丽佳.基于文化生态的迁变和瓷板画艺术发展路径分析.青年文学家. [4](古希腊)柏拉图,张子善译.理想国[M].西苑出版社,北京:2004. [5]余曙亮.浅谈瓷板画的发展、特点和价值[J].景德镇陶瓷,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