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城镇化的推进,乡村社区、村转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发生了变化。我们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健全治理机构、完善体制、落实治理主体、实施顶层设计,形成乡村治理的新的格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5-0065-(11)
  The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 Case Study of Taia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HE Chuanxin
  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there are many changes in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rural communities and Village-based communities.Through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there are bo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many problems.We need to improv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improve institutions,implement governance main body,and implement top-level design to form a new patter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rural governanc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ural governance;multiple subjects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随着乡村城镇化的推进,乡村社区、村转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发生了变化,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乡村治理的新的格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许多专家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演变入手,探讨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对多元治理主体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蔺雪春认为,乡村治理模式有"理想村民自治"和"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之分[1]。彭智勇和王文龙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乡村治理模式主要有以温州模式和泰和模式为主的高度自治型,以阜阳模式和孝感模式为主的政府高度介入型和以吉林金村和江苏如皋为主的政府辅助型[2]。王朔柏与陈意新发现,宗族与乡村治理及选举的关系非常密切,农村宗族在在改革中遭遇了历史性瓦解[3]。王旭认为,宗族可能会以利益集团的形式刺激选举的竞争程度,提高选举的透明度,未必对民主形成障碍[4]。我们从中等城市和县域的角度,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社区宏观治理,总结典型经验,提出对策,以期有效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一、强化乡村社区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活动"[5],主要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及村民议事机构共同行使农村社区的管理和议事运行机制。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不断加速,伴随着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居民也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居民群体的复杂化、就业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农民对乡村文化、卫生、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等等,这些对乡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和谐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量,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调整党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式已迫在眉睫。
  (一)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组织振兴的重要举措
  乡村社区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主要阵地,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对进一步打牢党的工作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对乡村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江苏省南通市打破了"区-街道-社区"的党组织构建体系,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结构体系,将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居民当中,让居民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践行了群众路线。推进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保证了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才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振兴。
  (2)立足实际,界定社区党组织的职责
  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借鉴传统的乡村和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做法,对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作出了初步的界定。如新泰市规定,乡村社区党组织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本社区的工作,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职责;肥城市赋予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统筹发展、服务群众、凝聚党员、促进和谐五大职能,明确社区党组织全面负责社区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这些探索性的尝试,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遵循。
  (3)认真选配社区工作者队伍
  在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上,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经济条件好的社区招聘专职工作人员,一般社区实行村干部轮流进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工作中,将业务相近或相通的医疗卫生和计生、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慈善超市、文化体育和图书阅览室等窗口打捆整合起来,实行一人兼多职,提高办公服务信息化水平。
  3.抓平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乡村社区能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
  (1)倾力打造社区服务平台
  充分整合运用现有资源,加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泰安市开展"乡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求每个乡村社区都要建立以下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一厅五室"(综合服务厅、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医疗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警务室);市场化服务设施,主要是便民超市、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文体活动设施,主要是休闲活动场所、宣传栏、信息栏等;生产生活设施,主要是柏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新泰市、肥城市等各县市区都立足实际,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功能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具体的设置模式,增强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泰安市泰山区把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作为乡村社区及村改社区建设的重点。充分整合运用现有资源,规范建设内容,加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倡"一室多用",确保乡村社区达到"三室四站五统一"的标准(三室:"一门式"服务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四站:为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站、法律援助站;五统一:统一乡村社区标识、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用语、统一工作台账、统一服装胸牌)。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公共服务、自助互助服务、志愿服务、商业服务、生产经营服务等五类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本服务功能。
  (2)健全完善三大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政府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6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网的便民服务中心,重点开展就业、保障、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科技、农业生产指导和市场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市场化服务体系。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兴办社区便民超市、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据调查统计,全市共发展村级农家店或便民超市2577家,行政村覆蓋率72%,社区中心村覆盖率达到100%。三是自助互助服务体系。在乡村社区普遍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参加的社区工作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广泛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有48个乡村社区建立了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等服务载体,开展自助互助服务。
  (3)积极开展"四式"便民服务
  社区党组织把搞好服务作为联系和凝聚群众的纽带,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一站式服务"。把工商、税务、环保、民政、劳动、公安等部门职能引进社区,直接办理乡镇级权限事项,全程代理县级权限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二是挂牌式服务。根据各自窗口职能设立标牌,分类标明服务事项,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位、服务到位。三是亲情式服务。开展"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张椅子、一颗热心"的"四个一"亲情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亲和力。四是上门式服务。利用上门服务机会,掌握民情动态,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突出服务重点,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当前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积极实践,山东省泰安市乡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乡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新任务,还处于不断探索、创新、完善阶段,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当前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1.拆迁难度大,群众要求补偿标准高
  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带来的好处认识程度不同,部分村民对旧房拆迁、建设新的居民楼有抵触情绪,对旧房补偿费漫天要价,也没有任何协商的余地。泰安市东平县州城街道海子村就出现这种情况。在第二批拆迁中,就有一户如何做工作都做不通,尽管其他住户都签订了协议,但后续工作仍无法进行。
  2.拆迁补偿时找不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补偿标准或指导性的意见
  村干部和群众都反映,由于没有补偿标准,在商谈补偿时,就会出现村集体定价太低,群众要的价太高,补偿价格始终达不成一致的情况,有时也会因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3.旧村复垦后扶持补助资金的落实
  部分村民对土地复垦扶持补助政策了解得不全面,对旧村复垦后扶持补助资金抱有很大的希望,寄希望用它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肥城市王庄镇魏坊村就想用这部分资金来推动居民楼建设,这部分资金确定不了,建筑商就不敢来,村里也无法补偿群众,致使社区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4.住宅楼公共服务设施滞后
  虽然有的社区居民楼建设进展较快,但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比如社区的绿化、医疗场所建设、便民商店建设、休闲场所设施建设、安保设施建设、垃圾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等,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匮乏,并且在居民楼建设中又是以成本价卖给群众,村里没有收入,所以导致村集体没有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当中。
  5.农村生产生活的现实情况
  现在农业乡镇还是主要靠承包土地和种植业收入来经营,每家每户都有一些中小型或大型的农机具,如果住进楼房后,这些农机具无法存放。再加上有的农户要养猪、养羊、养鸡鸭等,就存有住楼不如住平房方便的现实。
  (二)当前乡村社区治理困境分析
  1.基层干部群众对乡村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乡村社区建设工作思想认识不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乡村社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刻,认识不到位;有些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乡村社区建设主体地位不明显,积极性不高。
  2.乡村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没有彻底理顺
  没有村庄的整合,就不能实现像城市社区一样的服务和运作。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村庄合并有"三难"。一是村"两委"干部难合。建立乡村社区联合党组织的弱村或并入村,原有村"两委"特别是支部书记权力弱化,在社区中不再是"一把手",有"身价降低"顾虑,有时会以种种理由阻挠合并。建议妥善解决退居"二线"的村干部问题,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确保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村级债务难合。据统计,有很多村因搞公益事业或历史原因存有很多债务,实行村庄合并后,债务化解成了难题。建议在妥善处理村级债务问题后,再对社区进行合并。三是村民住所难合。实行居民社区化,需要搬迁到中心村居住,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户买不起新房或楼房;有的"混熟不混生",觉得庄乡邻居多年处得好,不愿到新村。
  政府的公共服务如何向乡村延伸,采取何种方式把公共服务落到实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没有彻底理顺,社区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保障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明确和解决。
  3.农村社区治理有关政策不配套
  目前,在社区建设方面,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党内也未制定有关指导性文件,致使社区职责定位不明确,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缺乏依据。同时,社区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也相对滞后,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户籍管理、宅基地管理等政策,均基于以往行政村管理体制制定,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制约了社区建设,亟需中央、省、市等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指导性文件或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系统修订。乡村社区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加速村庄合并和人口聚集,以节约土地、整合资源、集约发展。但目前的形势下,无论是村庄合并,还是宅基地、户籍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政策性"壁垒"。建议上級尽快出台关于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社区建设提供依据和遵循。
  4.经费投入方面保障不足
  在乡村社区建设的投入问题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开展所需资金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但是目前各级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压力比较大,客观上造成了乡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匮乏、投入不足。新泰市新甫街道上庄社区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得国家补助资金每亩20万元,但是鉴于当前物料人工成本增加,房屋建筑成本提高,村集体需要补充较大份额的资金,才能保障社区的建设如期完成。
  四、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的建议
  (一)完善乡村社区治理机构,推进治理现代化
  1.建好社区服务中心,确保"办事有场"
  在服务场所建设上,主要突出三种类型。一是新建类,主要对城中村、镇中村、压煤搬迁村改造的社区尽早安排,将社区服务中心及相关设施纳入新建规划,一次建设到位,并将驻地企事业单位纳入服务范围。如肥城市湖屯镇涧北村——北王社区,就是2个搬迁村统一规划到居住区,新建一处服务中心;潮泉镇柳沟社区是由柳沟、黑山、张庄3个行政村组建的,办公场所在原柳沟村旁新选址建成,并统一规划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广场。二是扩建类,对现有用房面积较小的,按开展社区服务需求实施扩建,建成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如肥城市安站镇站北社区在原村院内新建一排办公用房,作为社区服务专用区;石横镇红庙社区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又在沿街扩建房屋6间,满足了办公需要。三是改建类,对暂无条件实施新建扩建或现有用房比较宽裕的社区,本着便民利民原则,改造、调剂、整合现有资源,建成社区服务中心。肥城市王瓜店镇东大封村是搬迁村,成立社区后,将一楼原有房间全部整修,改造成社区服务中心。湖屯镇董庄铺社区、新城街道孙小社区等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建。为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作用,社区重点做到了"一场、两栏、三站、八室","一场"即全民健身场所,"两栏"即公开栏、宣传栏,"三站"即卫生计生站、劳动保障站、公共服务站(志愿者联络站),"八室"即社区党组织(发展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慈善联络室、规划环卫室、信访调解室(综治办)、社区警务室(安全办)、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媒体室(远程教育中心)。
  2.配齐服务人员,确保"管事有人"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重点充实到乡村社区工作。在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上,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名以上工作人员。经济条件好的社区招聘专职工作人员,一般社区实行村干部轮流进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同时,充分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组成社区工作志愿者队伍。工作中,将业务相近或相通的医疗卫生和计生、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慈善超市、文化体育和图书阅览室等窗口打捆整合起来,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提高办公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时,开展计生、科技、教育、文体、卫生、法律、就业、超市(网点)"八进社区"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供销、农机、邮政、电信、金融等单位和有实力的商流企业在社区设立便民网点,方便群众生活。
  3.完善服务制度,确保"理事有法"
  制定《关于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的意见》《乡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乡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乡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乡村社区建设考核办法》等文件,统一制定了各服务站室职责和服务规范,以让群众"走进社区门,办成所有事"为目标,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直接办理乡镇级权限事项,全程代理市级权限事项。同时,设立投诉中心,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目前,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5万多件,便民业务办结率98%,群众满意率100%。
  (二)抓机制建设,增强社区治理的生机和活力
  从健全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民主管理、共驻共建、责任落实、长效投入、考核督促等机制。
  1.综合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议事决策、重大事项通报、责任落实等制度,形成运转有力的乡村社区党建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努力构建融合乡村党建、社区党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为一体的区域性党建新格局。
  2.民主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既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各级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适应党员群众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愿望普遍增强的新变化,健全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机制。
  3.共驻共建机制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加强乡村社区内党组织的相互协作,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充分调动乡村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4.责任落实机制
  把乡村社区党建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乡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培植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乡村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泰安市宁阳县在乡村社区党组织运行上,按照"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的原则,建立了沟通联系、监督保障、指导协调、服务群众、管理考核、经费保障六个工作机制。
  5.长效投入机制
  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将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市乡财政预算。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程,为乡村建设提供帮扶资金。活化社区经营理念,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实施有偿冠名、场地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先期投入问题;倡导社会名人、在外老乡、成功企业家"回馈桑梓、报效家乡、援建社区"。2018年以来肥城市共接收用于社区建设的社会各类捐赠款物价值600多万元。
  6.考核督促机制
  市委市政府把乡村社区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整体布局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将乡村社区建设任务项目化、指标化、责任化,层层分解落实,加大调度督查力度,强力推动工作落实[7]。引入"社会评价指数",对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给予奖励;对社区建设进度慢、标准低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市乡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区建设情况通报会,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三)落实治理主体责任,保障乡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乡层层成立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乡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相应机构和工作班子,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协调推进、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乡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
  2.强化多元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投入杠杆作用,市、县、乡均编列了乡村社区建设专项财政预算,明确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标准,确保乡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在各级财政投入引导下,逐步建立起各级涉农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捐助、商业投资等相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乡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3.动员社会参与
  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指导、政策制定、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建设规划部门主要负责科学论证设计,搞好乡村社区的布点规划;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选配社区工作者队伍;农工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劳动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重点抓好服务职能向乡村社区的延伸,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乡村社区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融入乡村社區建设的浓厚氛围。
  4.理顺工作关系
  注重理顺乡村社区与乡镇、村级的关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如泰安市泰山区制定出台专门文件明晰乡村社区领导管理体制,规定社区党组织隶属于街道党工委、镇党委领导,在其领导下开展工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与社区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需社区协助完成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与社区协商解决。社区与村委会是合作服务关系,社区侧重于服务平台建设,负责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村委会侧重于组织好村民自治,支持社区建设,配合社区开展服务工作。社区与社区民间组织、中介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推进各种社区服务和经营活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社区与驻地单位是共建关系,社区面向驻地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大力支持社区工作。
  (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1.尽快出台关于城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指导性文件,为社区治理提供依据和遵循
  目前,城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相关指导性文件,致使社区职责定位不明确,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缺乏依据。同时,社区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也相对滞后,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户籍管理、宅基地管理等政策,均基于以往行政村管理体制制定,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制约了社区建设,亟需中央、省、市等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指导性文件或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系统修订。
  2.继续加大上级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着力探索建立以村级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资金投入为辅助,以村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但就目前情况看,政府投入特别是区级、街道镇投入仍占主体地位,造成了不小的财政压力。为确保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亟需完善财政投入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减轻基层财政压力,避免出现资金匮乏、投入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3.不断完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为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机制保障
  从整体来看,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仍然没有彻底理顺,主要依赖行政推动和上级党委部门协调,社区党组织缺乏自身的协调力、整合力以及影响力。亟需从健全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以综合协调、民主管理、共驻共建等为内容的适合社区实际的党建工作机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形成融乡村党建、社区党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为一体的区域性党建格局。
  4.持续强化思想引导,为乡村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针对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乡村社区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对乡村社区党建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不够;有些基层党员群众对乡村社区缺乏归属感,对乡村社区党组织缺乏认同感,自觉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社区党建活动的观念淡薄、热情不高;部分社区党员干部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难以适应社区建设等问题,要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力度,在全社会为乡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蔺雪春.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06,(1).
  [2]彭智勇,王文龙.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机制探析[J].理论探讨,2006,(4).
  [3]王朔柏,陈意新.从血缘群到公民化:共和国时代安徽农村宗族變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4]寿慧生.中国村级选举与自治研究:英文文献综述[A].2002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年鉴[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5]党国英.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
  [6]泰安统计局:行政区划[EB/OL].http://tjj.taian. gov.cn/art/2019/5/31/art_46880_6422281.html,2019-05-31.
  [7]何传新.多元主体邻里共治新机制研究[J].行政改革内参,2016,(12).
  [8]刘欣."两学一做"树形象强班子建设幸福社区[R].2016,(7).
  [9]何传新.多元主体邻里共治新机制研究[J].行政改革内参,2016,(12).
  [10]卫志民.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社区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4,(3).
  [11]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创新"五个一"模式构建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新体系[R].2013,(12).
  [12]张圆圆.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问题探讨——以泰安市花园社区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7,(6).
  [13]朱分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太东里社区为例[D].北京: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0.
  基金项目:山东省委党校课题"泰安市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SDSWDX2019-12);泰安市社科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视阈下泰安市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TASKGHKT2019-12)。
  作者单位:何传新,中共泰安市委党校;山东泰安271000;Email:hhh670923@sina.com。
  ①泰安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网站目录投稿:平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