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评价其教学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往的评价侧重于教师水平、教育方法、资源分配等要素,关注教师"用了什么方式""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想获得什么""实际获得了什么"。在打造"金课"大背景下,从学生获得感视角,应该着力促进思想转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方式转变,教育教学方法转型要服务于提升学生获得感;拓展模式补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感,全面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7-009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在人民社会生活中流行起来,也在教育领域成为热门话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创新思路和改革路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课程,评价其教学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往的评价更多侧重于教师水平、教育方法、资源分配等要素,关注教师"用了什么方式""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想获得什么""实际获得了什么"。以学生获得感为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测量,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从而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成果获得。 一、研究现状 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在近年的教育教学领域里兴起。首都经贸大学冯培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要义是学生获得感。宋丹、黄向阳研究发现,学生的获得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差异。郗厚军、康秀云指出,采取参与式教学、经典阅读交流活动、多样化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获得感。刘宁宁以河南省6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从满意度和教育收获两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王芳研究发现,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会导致学习收益甚微。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及转型原因,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教学质量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获得感的有效路径,基于学生获得感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等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将这些理论研究结合实际调研加以分析,忽视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根据教师素质、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互动、实践体系、学生获得、满意度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调研,并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在定量的基础上结合定性的分析,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及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1.问卷设计及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过程情况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包括学生性别、专业、年级,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第二部分围绕着教师素质、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互动、实践体系、学生获得、满意度等指标设计问卷问题,每个指标下设计1~2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让学生选择对相应问题的认同程度。本次问卷调查的樣本选取了中国民航大学部分大二至大四的学生。年级交叉、文理交叉,涉及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空中交通管理五个学院。采用线上与线下问卷结合的形式,共收集问卷1567份,有效问卷1550份,有效率达到99%。 2.结果分析 (1)学生特征分布。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803人,占比52%;女生747人,占比48%。其中所学专业为文科的学生有534人,占比34%;所学专业为理科的学生为200人,占比13%;所学专业为工科的学生为816人,占比53%。其中参与调查的大二学生有512名,占比33%;大三学生有798名,占比51%;大四学生有240名,占比16%。 (2)教师素质及教育方式。在对教师素质的认识中(多选),有961人认为教师应该具有学术造诣,占比62%;1002人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有责任感,占比65%;1232人认为思政教师需要有人格魅力,占比79%;1054人认为思政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占比68%;1134人认为思政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占比73%。从学生对该题的作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应该具备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希望能够充满乐趣。那么提高教师素质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教育方式方面,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按照既定顺序进行的学生有208人,占比13%;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整合内容,按主题进行的学生有321人,占比21%;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整合内容,按照案例+问题导向进行的学生有720人,占比47%;认为按照其他办法进行的学生有301人,占比19%。结果可见,教学内容革新、采用问题导向、结合案例进行等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受学生青睐。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 (3)学生对授课过程感知。在该部分的问卷中Q1-Q3问题属于教师教学维度(Q1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时能激发我的兴趣、Q2老师一般能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法、Q3老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能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主要是学生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包括其教授过程是否生动有趣,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结合案例进行授课;问题Q4属于教育互动维度(Q4老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能与学生良好互动),主要涉及教师能否与学生有良好互动;Q5-Q6属于教育目标维度(Q5老师在思政教育前能阐明此次教育达成的目标、Q6我明白自己接受思政教育的目标),涉及教师和学生是否做到对教育目标的说明和认同;Q7-Q8属于实践体系维度(Q7思政教育能结合实践进行开展、Q8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丰富有趣),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情况;Q9属于课堂环境维度(Q9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我接受教育),Q10属于学生能力收获维度(Q10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思想得到提高),Q11是满意情况(Q11我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满意)。Q1-Q11总体均值为3.11,在Q1-Q11题项中均值低于总体均值的有Q1、Q4、Q6、Q7、Q8、Q9。说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确立目标、开展思政实践、环境氛围方面让学生感到不满意,这些是造成学生积极性差的主要原因。(详见表1) 调查发现,实践体系的评分最低,说明学校的思政教育在实践活动方面欠缺,结合访谈结果来看,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在实践活动方面很少开展,偶尔开展的实践活动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学生更希望能够开展一些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参观当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另外,环境氛围评分较低,结合学生访谈,思政教育环境氛围普遍不够活跃,同学们很少主动参与讨论,导致同学们在课堂上走神、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的现象较多。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况得分也较低,说明思政课教师较少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很少让同学们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综合素质、目标确立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能力获得上、思想提高上有较好的效果,访谈时学生提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同度较高,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方式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对学生在能力和思想道德提升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升學生获得感的改革措施 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的现象,通过对教师素质、教育目标、环境氛围、教育互动、实践体系几个维度进行调研,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教育目标不明确、环境氛围不活跃、教师与学生互动欠缺、实践活动内容少且未达到理想效果等。针对这种情况,从学生获得感出发,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期望能够在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1.思想转变: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并且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文科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更加轻松,更容易获得课业上、思想上的收获,满意度也较高,但是理工科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兴趣和积极性较差,在讲授课程与开展实践时,应该注意对学生群体深入了解,了解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水平、学习态度,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方式转变: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方法提升学生获得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来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革新: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辅助,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探讨,获得成果及收获;采取多样化的新媒体教学工具,增加教育活跃的氛围,为教育注入活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展经典文章和经典影视作品的阅读、观看、交流活动,提升学生从经典作品中的学习获得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理论知识,感悟、收获和交流,使学生参与课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3.模式补充: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感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观念,在开展课堂授课的同时,积极组织实践教育活动。如依托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利用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基层调研,深入乡村了解发展变化,参与志愿者等活动;通过科研实践,让学生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完成某一主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 02/27/content_ 5182502.htm,2017-02-27. [2]冯培.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质量年的要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3]宋丹,黄向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生获得感的层次差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 [4]郗厚军,康秀云.基于学生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转型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5). [5]刘宁宁.基于课程体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6]王芳.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名师示范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TJMSSFK-089)与中国民航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基于学生获得感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宏宇,中国民航大学学工部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