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影戏作为中国较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千百年来广泛盛行于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及乡村,这种看似简单的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而且对研究中国文化风俗和戏曲发展提供了依据。本文将从皮影的起源、艺术特征着手重在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研究意义。 【关键词】皮影戏;民间艺术;文化价值;研究意义 一、皮影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或"影戏人",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隔着幕布在光源的辅助下操作皮影进行说唱表演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特点可概括为"以皮制人、以光作影、以卷作本、以影作戏"[1]。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通过小小的皮影"说尽千古佳事,舞尽人间百态"那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效果将欣赏的范围无限扩大,不断的深入到千家万户。 对于皮影戏的发展史众说纷纭,长久以来都未达成共识,我们只能从仅有的文献中循迹着它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宋以前对皮影戏都没有详细的记录,至宋朝才出现了关于影戏的一些相关记载,但这丝毫不影响皮影戏做为中国古老民间技艺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皮影戏有着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流派差异,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那些长期以来让我们为之着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亟待发掘的文化价值,逐渐被电影、电视数字化媒体所取代。皮影戏的研究者和传承人正面临着时代所带来的窘境,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留住这古老的传统民间精髓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和研究的。 二、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文化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书》《史记》和《搜神记》记载的汉武帝因皮影忆亡妃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人制作影戏具有启发的作用。"皮影戏"顾名思义"影"字是关键,影子从古至今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十分神秘的,古人更是将影子作为灵魂的化身是一种巫术的信仰和禁忌,所以影戏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巫术说和民间宗教信仰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在其《故都百戏图考》中发表看法认为皮影戏起源于唐代西安。具体原因:一是西安为建都古城,唐玄宗倡导美术而其技艺陕西兴起者占多数,影戏占其一;二是至今西安仍旧保留了绘画和技艺精湛的皮影戏[2]。也有学者认为隋朝在制作灯具方面技艺高超,而纸灯和皮影灯也可作为寻找皮影起源的重大依据,这在《太平广记·幻术》中也是有据可查的。皮影戏专家魏力群认为皮影应该始于唐中晚期或是五代时期,原因是唐时期僧人大多是用影人来作为超度亡魂的重要工具,这也可以说明早期的皮影是人民用来服务宣传佛法和进行法事的重要方式[3]。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繁荣期,市民文化盛行为皮影戏的发展提供的宣传场所,到了宋朝后期战乱导致人口的流动也促进了皮影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各个地方的皮影戏不断的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文化发展异彩纷呈的格局。到了元朝和明朝有着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不断呈现,皮影戏逐渐发展成熟,传播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清朝是影戏发展的鼎盛时期,皮影戏不仅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同时也是达官贵族用来消遣和娱乐的手段,演出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对皮影的追逐和喜爱之情。 三、皮影戏的民俗文化 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皮影创作起着主导作用,而民俗作为社会文化和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里面蕴含的人生信仰、宗教礼仪又对我们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皮影作为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刻而全面的记载并反映了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一些偏远和贫瘠的山村,经济和文化落后交流不发达,人民的生活比较简单而枯燥,皮影戏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色彩,所以才有"民不识字,多好观剧"的说法。 (一)影戏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社会层面上发挥着教化于民的作用 在生活中人民通常利用皮影来演绎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演出《岳飞传》、《杨门女将》、《保家卫国》教化人民忠君爱国、忠孝节义,小小的一片幕布,几个民间艺人操作着皮影吹拉弹唱,歌颂善良鞭挞丑恶将民族气节演绎的栩栩如生,这也反映了人民对社会朴实而美好的愿望。 (二)皮影戏起着反映地方的风土民俗的作用 每一个地方的皮影戏都有着当地所固有信仰和风俗,例如陇东皮影在开戏前都要在祖祠叩头燃香,请先人看戏。皮影戏的内容也是循例按章不敢逾越。在陕西,人们祈雨、庙会、求子或有大型盛会都会唱皮影戏,除此像河北地区、西北地区每逢盛事、灾祸、丰收等都会有皮影戏的出现,这些皮影都生动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节令事宜,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赋之于幕布之上。 (三)影戏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 一部影戏从创作、演绎到添加新的内容都凝结着艺人的汗水,他们并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作品更多是创作者前赴后继不断更新和充盈的过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武侠人物从神话传说到真实刻画,剧目在不断的创作中越积越多并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汲取优秀的地方文化对我国后期的戏剧戏曲的发展起着借鉴和启发作用。 四、皮影戏的文化价值及其研究意义 皮影文化在早期被认为是玄方道士用来弄影还魂、祈雨、求福的术数,然这些结合了风土人情和群众审美趣味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将古老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迫切追求凝结在这个灵活形象的物件中。直到现代对我们专家研究早期的风土民俗、社会学、历史、戏剧等等提供了补充资料。 (一)皮影戏对戏曲的文化发展的影响 虽然学术界对戏曲是否源于皮影的启发持不同意见,然对比皮影戏人物造型和唱腔与戏曲中脸谱人物装扮都如出一辙,都有生、旦、净、末、丑且对各角色的装扮要求都十分精细然皮影对此要求更甚,足见其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皮影戏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从皮影的演出内容到形式和邀请人的意图来看都能明显的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发展有的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衍进有的还完好无缺的得以保存。现在这些我们还能有据可查的民俗除了在一些古书上有零星的记载以外,大多通过一些民间艺人的街头传唱和手绘图稿得以流传下来,皮影戏的艺术表达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深刻的再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内容皮影对绘画、剪纸、雕刻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小小的一方皮影里面蕴含的制作工序,要求的严谨和规范程度,雕刻技法的精湛水平,对色彩颜料的配比绝不是我们眼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些民间工艺存在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慢慢研究。 五、皮影文化的传承 皮影艺术在近代的发展屡受重创,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的物质文化遗产被摧毁,民间艺人也遭受迫害,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皮影文化在内的一些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传承。如今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那些伴随着老一辈人们成长的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人民的视野,虽然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旧能看到他们零星身影,那些复杂的工艺,包含了老一辈人文化风俗的传统亟待我们保存,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舞蹈《俏夕阳》就是借助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而创作的舞蹈,这部舞蹈一经播出广受好评并且掀起了一股对皮影文化的研究热潮。从人民的热议中足见对传统文化的那份难以割舍的喜爱,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参考文献】 [1]崔永平.略论中国皮影戏艺术[J].文艺研究,1993(3):55-65. [2]刘庆庆,徐艳秋主编.民间美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魏力群.中国的影戏源流考[J].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