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摘 要:高校教育在帮助学生向社会化过渡的作用上不容忽视,因此大学校园也被称作"小社会"。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也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最小也最重要的一个单位,寝室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因此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寝室人际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联系,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础。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集体意识,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1]而對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最基础、最直接、最频繁参与人际交往的社会场所就是寝室,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寝室,在寝室开展其他的学习、娱乐、休息等活动。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是青年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必要的社会化过程,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因而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与否,还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寝室成员的心理健康。
  然而,关于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问题频发,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复旦黄洋案、吉林郭力维案、南航杀人案等等,让人毛骨悚然。另外,据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反映,大学生咨询的问题有70%是人际问题,并且许多大学生面对宿舍人际关系茫然不知所措。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本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专门采访等方式对大学生与舍友交往的满意程度、人际关系问题的来源进行了调查,大约32.6%的人对寝室关系持满意态度,约57.3%的人认为寝室关系一般、存在一定矛盾,约10.1%的人认为寝室关系非常不愉快、不愿意留在寝室。由此可见,寝室人际关系非常和谐的情况仍属少数,但像新闻热点讨论的存在极端交往障碍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大多数为由于地域、家庭环境、性格习惯等因素形成的普通的冲突、矛盾。但若不及时解决,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他们质疑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对自己或他人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心理健康乃至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确立。而且自卑感、烦躁感、孤独感等等心理问题亦会困扰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不仅影响学业而且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2]对于这些交往障碍,调查得出以下原因:
  1.入学时间
  调查发现,入学时间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大一年级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一般较大二高。多是因为大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较为保守克制,且由于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对他人的容忍度也较高。而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进入大二年级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在日久的相处中暴露的更为彻底,由此产生的摩擦和冲突也体现了出来,对室友的不良行为也变的难以忍受,由此不同的行为习惯、一些不良行为对寝室关系的影响达到了高峰。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广泛,体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如待人处事、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例如,在情感融洽和行为沟通两个问题上是否为独生子女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这两个方面的平均数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注重与舍友进行行为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在宿舍中更注重情感上的融洽,在情感上的沟通要比非独生子女的频率要高。[3]但是,尽管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的态度上表现的更加积极,在沟通方法和交流技巧等具体操作方面却缺乏经验和相应的能力,以至于在结果上不尽人意。另外调查显示,卫生工作的分配和落实问题往往是引起寝室矛盾的主要源头之一。
  3.地域差异
  生源地不同导致一个寝室内城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有的城镇学生家庭优越,每月消费都在千元以上,而有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以致城镇学生往往有一种优越感,有时表现得比较自我,而农村学生内心比较容易自卑敏感。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差距较大,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一块去逛街往往都会有分歧,城镇学生比较喜欢个性化的东西,追求品牌,而农村学生比较喜欢朴实而实用的东西,由此导致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共同话题也不多。[4]
  而地域差异导致的生活习惯的差异对舍友关系的影响一般会随着寝室内相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到了大三大四,彼此了解相互磨合,对他人的作息时间等都有了比较强的适应性,包容度也更高。
  二、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措施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人际关系摩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寝室的管理,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寝室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寝室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协作的机会,培养建立寝室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制度,不仅包括健全学校对学生寝室的管理,还包括对寝室内部规章制度的自我管理的完善。因为寝室的公共性决定了很多矛盾依赖人情是无法解决的。过分强调忍让、克制,试图用道德感化一切怨念,用人情消弭隔阂的方式往往只是在压抑矛盾。[5]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促使大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寝室人际关系,健全大学生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1.
  [3]吴连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4]张尊英.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5:126.
  [5]曹丽,黄守强,蔡铭轩,张艳明,杨鑫星.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52.
  作者简介:
  吴雨秋(1996.9~),女,浙江嘉兴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6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6C200)研究成果。
网站目录投稿:听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