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是一部由田迪执导,濮存昕 / 吕丽萍 / 许晴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来往往》观后感(一):编剧写的一些对话小细节,证明他对那个时代还是很了解 先小吐槽一下, 康伟业在分房那集,看的报纸是1998年的, 而那时,才1984年。 他穿越了。 , 在裁军那集, 段父一直在开会, 回家后, 段母看到他神情比较疲惫,便问:是不是有人又pan逃了。 段父就急了,让她别瞎说。 查了下真实的历史情况, 陈丕显当时是在武汉军区, 因为yuqiangsheng逃了以后, 他的政法委书记被撤了,换了乔石。 电视剧的场景是武汉, 所以段母这么问,还是比较贴近真实的。 《来来往往》观后感(二):爱情与婚姻 爱情与婚姻并不界限分明,也不能混而为一,前者偏重于抽象,后者则多指向现实,前者给人以一种朦胧浑圆之美感,后者则如雕刻之起自一刀又一刀的剜凿。 少年时的康伟业偶见戴晓蕾,所生之爱较为纯粹,故也较为理想,宛如梦境。 康怀揣着理想的爱情去寻找配偶,故而迟迟不能得,最终因生理的冲动和生存的压力,娶段莉娜为妻。从一开始,康所得到的配偶便与理想的爱人差距过大,始终琴瑟难调,但迫于生存的需要以及对女儿的责任,维持了十数年。 当遇到林珠以后,康久久压抑的理想爱情之火又重燃,但是当康尝试去追求理想的爱情时,却又被生存的压力和现实生活所击垮。理想的爱情既然已经褪色,反不如回归过去那般没有爱情但至少生存稳定的婚姻中去。 当康已经接受现实时,却又遇到了时雨蓬这一长相绝似旧时恋人的幼稚女孩儿。但当康意识到这个女孩不过只是旧时女孩的影子时,他渴望的理想爱情再次落空。最终,又回到了家庭婚姻之中。 整体来看,康的爱情与婚姻并不榫合,而段则取得了爱情与婚姻的合一。 《来来往往》观后感(三):重看<来来往往><!--来来往往--> 20年前,我还是初中生,一个人在家看<来来往往>,看的面红耳赤,记得的都和荷尔蒙相关,记得的是李小冉的面容和大腿,许晴的身段和眉眼。也记住了"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的歌词。<!--来来往往--> 20年后,我和老婆一起重温这部电视剧,看前四集的时候,笑得前仰后翻,尤其是段丽娜和康伟业刚谈恋爱那段,恋爱谈成了政治学习,在现在人看来太荒诞了,但如果我们身处在那个年代,谁又能摆脱那样的荒诞。康伟业当科长的那个科室,笔墨不多,差不多两集左右,但是里面却拍出了刘震云《一地鸡毛》里所写的那些机关办公室的细枝末节,非常精彩。 重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联想到了很多曾经看过的作品,碎碎列出一些: 少年康伟业偷看李小冉跳舞; 《美国往事》面条偷看黛博拉跳舞; 少年康伟业在李小冉家附近晃荡、帮李小冉搬米袋; 《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和米兰唠嗑、帮她洗头; 康伟业结婚后住到段丽娜家,家中老父亲一人住在旅社改的小区,因为那里有他和妻子的回忆; 《浪荡儿》浮士德娶了桑德拉,被丈母娘勒令倒插门,巧的是浮士德的父亲也是一人过生活,稍好一些的是浮士德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 《来来往往》观后感(四):时代感特别好的一部剧 记得看原著是在高二,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一边看,一边被康伟业的婚恋和婚恋观震惊——多么单纯的青春期啊。 兴之所至,在十余年后翻出这部剧,并花了一个礼拜看完。真是一部时代感特别强的好剧啊。 濮存昕和吕丽萍都演得非常非常好,相形之下许晴尽管媚态撩人,在表现林珠在职场上的干练方面却有所欠缺。当年的李小冉青春无敌,能够把戴晓蕾和时雨蓬都诠释得很好,很厉害了。演贺汉儒的李铁也非常到位。 虽然主线没有大的变动,后半段剧情和原著出入颇大。个人有些费解的有以下桥段: 一是给时雨蓬安上了戴晓蕾的脸——算是另一种莞莞类卿么?可能导演是想让李小冉的戏份多一些,也想让康伟业对时雨蓬的感情显得不那么突兀,但实际上原著中康伟业认识时雨蓬的因缘和对她的情感,并不是说不通的。 二是大量地增加了段莉娜在康伟业事业遇挫时不计成本无怨无悔的付出。这可能与当时社会的环境有关,都是支持"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段莉娜这样做法自然很传统很贤妻良母,但一个军区大院长大的大小姐,真能做小伏低到这个程度么?我在心里打个问号。 三是林珠怀孕的戏码。原著里林珠没有怀孕,只是因为发现与康伟业在生活上无法谐调,才远走高飞。这就很林珠。怀孕可能是想表达林珠的自我,但这一点在她拿走卖房的五十万上已经足够体现。 最后的第十八集有平行时空的意味,也表现了主演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思考。濮存昕和吕丽萍的演技在这一集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另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全剧无处不在的武汉风,现在很难看到一部现代剧有那么强烈的地域风情了——只有缥缈不可及的"超一线"的不接地气。 《来来往往》观后感(五):时代与人生 这部电视剧从文革后期开始讲起,描绘了康伟业从青年时期到中年的爱情和事业历程。他和段丽娜的结婚是半不情愿的,这也给之后康的屡次出轨埋下了伏笔。 我想说,即使当年他们是热恋结婚,10年后遇到了林珠,康或许还是会出轨。他可惜的一点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让段两次当面给林珠不自在。康是商人,但是在对女人需求的察言观色上,还是差了一些。林就应该找许晴演,水瓶女要的就是洒脱和自由。你不让她出去,天天闷在家里,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康尽量地做了一个好爸爸,没有去法院起诉离婚,觉得怕伤害的妮,这一点也让林珠极为失望。 之后遇到的时雨蓬,年龄差距太大,圈子想法完全不同,沟通困难。康最后也没有随波逐流地玩一天算一天,而是选择了离开。或许那个时代的人,道德观念还是会一再约束的。 小说本身写得也不错,电视剧拍得更好,首先主角都选对人了,这就是最棒的! 29岁的许晴,22岁的李小冉,98年那会儿时兴的打扮,这样的美丽年华以后不会再有。 而45岁的濮存昕,的的确确是妇女杀手,经典的成熟男人的魅力。 唯一的遗憾是,电视剧虽然是在武汉拍的,但几乎完全看不出武汉的特色。所有的主角都是北京人,说着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只有那些路人才会让我欣赏到武汉普通话的有趣。另外的遗憾是,很多场景切换得突兀,以至于我都怀疑中间是不是看漏了什么。小说可以写得移形换影,但拍电视剧还是讲些连贯性。 这部电视剧,前后看了一星期,边看边想,出轨了又如何呢,以后就会幸福吗。尤其是对于有了孩子的家庭而言。结合昼颜来看,出轨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 当你年纪大了的时候,最后发现了,你要的,并不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情侣,而是彼此深度了解,对双方家庭都有承担的伴侣。 《来来往往》观后感(六):神秘的李大夫 这个剧20年前我家还是独单,那阵上小学写完作业上炕就睡觉,然后爹妈趁我睡着,再打开电视看看午夜电视剧。那个时候的电视剧尺度还有内容都是比较给力的,像这部、还有特工魅影、以前好像还有个叫隐私的外国电视剧,都给我童年很大的动力…大了以后,重新审视以前的东西,读出来当年没有看到的好多东西。昨天又翻出来看这个电视剧,刚看第一集,突然发现这个李大夫的背景很微妙啊,因为我没看过小说,但是从演员的语言和感觉上看,李大夫应该在做段家家庭医生的时候和段的父亲有一些男女关系,段丽娜和李大夫第一场戏,从演员的表现上,我感觉这是一个隐藏的剧情,李大夫为什么从段家出来,被另一个段家大小姐不喜欢的大夫替换下来,没有交代。但是李对于段母给段找的男朋友听的饶有兴致,但是这里交代了,段母的眼光比较高,还是局限在部队的子弟身上。而且都是职位很高的,起码门当户对。当时,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了,段和康的前几次约会,俩人提到批林批孔和学大寨两个事件,都是在74到76年文革结束前这段时间,从剧中已经剥落的大字报来看,也很能反应这个时间点。但是呢,李大夫就因为康爱看书,跟别人不一样,就把康推给了段。段看上了康,女人在恋爱开始的时候如果一头栽进这个男人,这个女人的感情虽然看上去是主动的,但是在较量上是被动的,这也是段康后面婚姻生活的伏笔。康当时是个杀猪的,不是党员,家庭出身不好,运动没有结束,就这么个条件还要把人介绍给一个高高在上的红二代?这是什么想法?这明明就是在利用少女的无知、单纯,来报复当时自己在段家的遭遇。如果后面没有林珠的出现,这段婚姻可能就是慢慢的索然无味。可能康回去找时,可能回去找找戴晓蕾。回到李大夫身上,李大夫在那个年代看的够多了,一个大夫怎么会在运动结束前不知道一个人阶级地位的重要程度,所以她的初衷,和她之前在段家受到的待遇值得推敲。 《来来往往》观后感(七):介绍婚姻和包办婚姻一样,都不是无产阶级的婚姻方式。 电视剧《来来往往》拍摄于1998年,根据池莉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讲述了中年男人事业成功后,出轨与小三产生出真爱,家庭破裂的这一永恒主题。听上去似乎相当俗套,但该剧人物刻画和导演高超的情节构思,让整部剧不仅引人入胜还发人深省。 全剧一共18集,却比现在动辄八十集以上的巨资制作的大戏更有内容。看这部剧源于女主角许晴近期在《奇葩说》里提到她所饰演的女主林珠是一个好小三,虽然我也相信世界上的小三并不都是坏人,但仍然抱着好奇想知道好小三是什么样的。看完剧后,发现这部剧中没有一人是好人,但也没有人是坏人,他们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用好和坏形容任何一个人都显得那么单薄也主观。和所有好的影视剧一样,这是它迷人的地方,它没有试图兜售鸡汤和观念,真实地还原生活,呈现生活中的不幸与确幸。 剧中还可以看到,男主角被有意的正面化,我想这是因为在五零后这一批人里,敢于追求自我,成全自己的感情的知识分子并不多,所以男主角在那一代人里是比较珍贵的。当然,放在现在六零,七零,八零后身上,就要被冠以渣男。所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人物性格,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说到历史,五零后,也就是现在大多数八零后的父母,这一代人,时代烙印是比较鲜明的,因为他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这一代人婚姻多是介绍的,大部分人在结婚后表现出极强的家庭责任感,但对于婚姻和感情的质量上考虑的不是特别多。受过教育的女性反而在性方面表现出过于保守,很少主动提出性需要。五零后的时代烙印,依然继续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八零后,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依然是社会的主旋律,剩男剩女依然被人们诟病着。而《来来往往》这部戏,最后也替这代人的婚姻观做出了反省,剧中说,"介绍婚姻和包办婚姻一样,都不是无产阶级的婚姻方式。" 然而又有多少五零后领悟到了这句话。依然用介绍婚姻的方式,指导着儿女的婚姻。 《来来往往》观后感(八):《来来往往》集评序 《来来往往》大概是我除四大名著以外看的次数最多,而且从小时候看到现在,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片子吧,它在我心目中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池莉,而且是根据作者的意思改编,保留了作品原来的风貌;也许是因为这部戏的主演濮存昕、吕丽萍和许晴堪称大腕且只有18集,其演技不是现在多产低水平垃圾片可比拟的;也许最重要的原因,这部小说是以武汉为背景展开的,它承载着我对武汉的一种认识与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朦朦胧胧,很难说清楚。 《来来往往》可以算得上是池莉的代表作了,篇幅不短也不长,记得在中文系教材上是这样评价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凭借妻子爬上高位的成功男人康伟业的爱情悲剧。"我个人认为这个表述并不十分准确,就像给池莉的作品扣上"女性写作""爱情小说""新写实"一样不准确。《来来往往》既然是池莉的代表作,那它究竟代表了池莉的哪些风格呢,在我看来有三点: "情",是的,池莉是谈爱情的,而且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探讨爱情,这一部小说同样是以康伟业为重心,写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四个女性的爱情; "时代变迁",如果只写爱情,那就未免太俗套,在我看来池莉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她的目光不仅仅只投在了爱情上,她以她最熟悉的家乡武汉为背景,审视在时代变迁下的武汉、武汉的人、武汉的文化,而康伟业的爱情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人生感受",如果只写一时一事,这样的作品只能算得上流行作品,而经典,必须要经受时代考验,我想,作为一个90后,依旧喜欢《来来往往》,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中文系学生,更重要的是它的魅力,其魅力也许就在于它对于人生的思考。 看到图书馆有陈墨先生的金庸作品回评,所谓回评就是一回写一个评论,这让我想到了金圣叹李卓吾的评点,也是在每一回开头写点什么的,所以来了一事雅兴,何不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来个集评?而《来来往往》写集评并非难事,首先,它不是鸿篇巨制,若是像《水浒》像《三国》动辄几十集一百多集,岂不是要写断了手;其次,每一集的内容相对紧凑,拆开来看又像一集集的小电影,有话可写,如果给现在的电视剧写集评肯定做不到,不仅仅是因为其又臭又长,而且每一集空洞无物,想写也只能写十几集一评论。当然了,还是我有这个心气儿愿意动手写啦,而且抱定一个宗旨,那就是摒弃一切理论上的知识,只是抒发我的个人感受。 《来来往往》观后感(九):社会变迁下一个人的感情生活 一切都被控制在政治下的年代,男女初次见面的寒暄都是跟着毛主席、跟着党,甚至在写信中,都是大部分篇幅都是跟着形势、政策表决心,然后提及个人问题。不过,根红苗正的武汉军区首长的掌上千金,还是可以利用其人际关系把一个肉联厂杀猪的,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入了党、提拔到主任、然后在基本确定他的未来丈夫身份后,天上就直接掉下来个科长的馅饼。虽然在康伟业的心理一直记着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为之痴迷的、一去不复返的跳舞女孩。这给了他的在物质条件丰富后不断出轨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ps: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么,事实证明当国家重要领导去世时,他们一样流下了泪,而且明确表示互相想念。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被刻下时代的烙印,一起生活了十年,又怎能说没有基础。 如果不是军队政策的调整,如果不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不是人们互相的冷漠与势力,康的日子也就一年又一年的平静下去了。可见,国家牵一发,如我等小市民就要动全身。 改变从他到了北京,见到昔日的朋友今天的变化,见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感受到机关工作的死板、教条,又怎能不心动呢? 90年代 经济改革后的一批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就返回来想我的婚姻不幸福、向往着奔向美好生活,找个爱的、有情趣的。镜头里的画面比我能想象的大胆的多。 人们的婚姻生活、离婚的问题还可以由妇联出面调解,呵呵!大发现 84、85年人们都觉得机关没有出路工资低、待遇差、 纷纷下海了 ,呵呵,三十年河东,这不这几年最热的又是"红领"公务员了。可是没有关系的能混的开吗??详见参见分房那集。 李小冉那个角色后来几个特写的T恤上有ONLY、她们一起跳舞的衣服是DNKY ,她几次脚步特写都是今年才常见的厚底鞋,呵呵!68年的武汉,够大胆的、小男孩演员不受影响吗?? 历史还挺有意思的 不是吗?? 《来来往往》观后感(十):来来往往的过客 康伟业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原配妻子。看到最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在看到他和林珠在一起时,我一直认为他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人。我认为这短暂的瞬间会变成永远。可是激情,爱情最终都会演变成为平平淡淡的流年。 即便再爱,最终还是会转化为亲情,剩下的,就没有轰轰烈烈,而是平淡如水了。 这似乎是人到中年所期盼的。 多希望康伟业和林珠在一起。可是结局让人惊骇。特别不满意这种电视剧的描述方式,没有对小说做改编,只是照搬。 最后康伟业没有和原配在一起。重归于好,破镜重圆。而是一个人过,准备找个地方思索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似乎懂得了什么,离开了武汉这座伤心之城。 题目来来往往似乎意蕴深刻。每个人于我们而言,都是生命的过客罢了。没有必要与每个人纠缠不清。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虽然可以寻找另一半。 具有哲学意味。康伟业是个花花公子,见一个爱一个。人到中年,仿佛时刻寻找新鲜刺激,可是他没有想到,繁华落尽见真淳,一切终归平淡,没有什么能够坚持到天长地久。 正如白岩松所说,生活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白开水。生活就是亲情之后的平平淡淡,寻找刺激根本就是画蛇添足。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咫尺天涯。 一切回到解放前,往事恍然如梦。康伟业的心始终都是不安稳的,30多岁的心总是在安宁中寻找着什么。失去的年轻的岁月?匆匆那年的青涩? 他最终回到了妻子的怀抱。林珠的不辞而别是明智的,但也让人心痛。毕竟现实的力量多么强大。人在社会环境面前都只是被动。微不足道,无能为力。 林小姐和康伟业有过的温存时光,或许是真情,但是爱和婚姻过日子完全是两码事。有种女人注定只能做浪漫的情人,而有些女人会持家过日子,是适合娶回家的。 追求爱情原本就是为了人的幸福着想。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毕竟快乐是人的终极追求。但这幸福真的是永恒吗? 康伟业和自己的妻子确实是没有感情了,那还是选择分开的好,没有必要凑合着过日子。人生短短的几十年,原本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追求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我见过太多的人被封建思想禁锢,不敢踏出追求幸福的第一步。这一生就在晃晃荡荡中一闪而过。过的是后悔不已的一生。 看到最后,只是想要篡改小说结局。《来来往往》过于拘谨。作者似乎还是回到了这个大环境中,伟业回到了前妻的怀抱。但这却不是观众所期待的。其实,小说的结局仿佛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没有什么张力。也没有什么新颖度。 你是我的生命过客,我们有过曾经的来来往往。 愿我们活得够长,追求自己想要。不要被外部环境束缚。如此,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