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是一本由阿何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一):在长期坚持中引进改进机制 阿何的这本书不错,很实用,体现在考虑到具体行动上的难点。 我们如何选择值得自己坚持的事情,并且在长期的坚持中必须引入改进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坚持和激发。 阿何自己就是这样,他是一名工作狂,一周7天不休息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很多人以为他对"钱"有着比较狂热的追求,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具有较大的"赚钱"的可能性,他一般都会去尝试一下。但事实上,他只是热衷于不停地在生活中实践和提升自己。 书中有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让我学到了很多可行的知识。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二):续集 本书对关于努力,目标,读书,友情,都有都有底层逻辑的方法论,可以纠正很多恶习,比如关于如何读书,如何把事做快做好。 更让我触动的是阿何先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像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其实背后都有逻辑点支撑,而何先生能用自己的思维解释其中的社会现象,这种思维正是我欠缺的,也是需要努力的。 最后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让混乱的生活井井有条,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不断在经历中总结沉淀,让时光之轮在心中轧出厚重的痕迹,迎接那个更美好的自己,这样的一生不白来,足矣。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三):明天就读第二遍 这本书的题目很不好,只有勤奋过的人,才有可能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样就限制了本书的销量。一看点评才一百多,也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我读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大领导用这句话批评过我,所以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毫不犹豫的决定要看。不能只说问题,不说方法。"你那么累,为什么过不好?"这个和书名意思很像,而引起共鸣会更好,作者你要不改个书名试试? 总体来说,这本书写的还可以,很多观点都深有体会,特别是我这段时间在大量的实践和反思,所以某些地方能有共鸣。当然,也有一些不苟同的地方,这个很正常,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也有三观不合的时候。可能是作者比较年轻才30岁,所以很多地方不够严谨,甚至标点符号也经常用英文状态输入。这样看起来很不舒服。 这类的书,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说问题,不说方法。或者说到了方法,但是看的人不一定去实践。所以,如果我写这类书的话,会在需要读者思考的时候,故意增加空白横向,让读者去填写,通过这样一种互动机制,这种形式,让引导读者去思考。还有高效学习中提到了反馈机制,就可以在书中做一个空白的表格,引导读者去写计划于奖励机制。作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后,如果还能让读者的行为发生改变,那功德就更高了。 文中说的读书的方法,我也很认同。先快速全览一遍,然后精度某些章节。明天我会仔细研究你所说的高效学习的几个方法,想想为什么是你说的这几个,还有没有其他的,你说的有没有道理,再把最后的结论,讲给我的徒弟听。教是最好的学。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四):这是第三遍来学习这个清华状元 1、我喜欢阿何懂得思考、请教牛人、思维变通性极强。理性思维的习惯,不会长久耽溺在非舒适区走不出来,包括情绪失败的经验。 2、通透。看透失败的经历,不会一蹶不起。看透人性的弱点,接受他,找解决方法。看透勤奋本质,能深入思考,飞速成长。看透自己的所要,这个很重要。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活这么久工作这么长时间,其实对自己工作所想要和生活想要,是非常不具体的没有规划的。 3、方法。有人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说,方法我已经学会了,但是用到我的工作中的很多细节只能靠自己去琢磨。不过能学到思维的转变就很重要了。 以上:这是我在评论区中看到的一些评价,我也深感如此。解决自己的阅读辨别能力和感知能力有了一点进步啦。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五):加上思考的分量,让你的努力更有效率 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被吸引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被书名正中靶心,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从小学学习开始,我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过如何学习,觉得学习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难度,我只需要把书上的知识点全部记住就好了,当然那时的记忆力完全能够应付当时的那些知识点,随着年龄和年级的不断提升,我只知道我现在的能力不足以轻松应对目前的知识量,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要寻找学习方法,我需要在学习中加重思考的力量,让自己的学习更加轻松,只是依然采取地毯式地方法去复习所有知识点,殊不知记忆过的知识点会忘却,真正需要我努力的"思考"二字我从未触碰过。后来也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但是仍然不知何为思考,如何思考以及方法对于学习的意义。这是应试教育的可悲?还是我个人的可悲?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少上了"思考"这门课程。 也许你也曾经和我一样,不知道怎样是最高明的努力,所以就用时时刻刻的忙碌来伪装过自己,总是"装作很忙的样子"!今天"忙"这个,明天又"忙"那个,最终什么都没有收获。没错,这本书说的就是你我这样的人!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并且在生活中践行作者的方法,深感非常实用,因为这都是作者在长期的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书中除了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错误认知,最关键的是作者所提供的一系列关于学习、思考、积累的方法,所以请重点阅读《怎样让自己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把事情坚持下去!你也可以做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使用方法》等章节,方法都讲得非常的细,只要我们能够践行他的方法,进入持续提高的良性循环,相信很多让你郁闷、迷茫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读这本书收获颇丰,比读单纯的心灵鸡汤式文集要实用太多。通过读这本书还了解了作者的学习、创业经历,又一次近距离的感受了牛人的心路历程,很有借鉴意义。同时跟着作者的思路,我也梳理了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我缺乏的东西正是作者最厉害的方面——"思考"。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我也会思考",可是思考与思考也是不同的,作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学习的方法",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真正把自己的精力全都用在了点子上,也就是哲学上说的"抓住了主要矛盾",学会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读书就像是在照镜子,这里作者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我犯过的错误作者已经给出了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常常读篇鸡汤文就给自己制定个运动计划、学习计划,企图在数日内变得有很大改变,结果都以放弃而告终。"有志者立长志 无志者常立志",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掩饰,多一点方法,少一些放弃,你我可以变得不一样!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六):少在表面下功夫,多在方法上动脑子 当时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因为乍一看上去好像这句话很矛盾,但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很有道理,而且想的越深,越感觉有深意。然后就很有阅读的冲动,于是就小窗了亚菲姐,很快书就到了。接下来就是认真阅读,我个人一直的阅读习惯都是从晚上十点到十一点多,一星期的时间看完了阿何的这本新书,收益颇丰,在书里面我也记下了很多阅读笔记,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 首先是这本书的文案很吸引人也特别好"有益思考+做对事情=真正有意义的勤奋"这让我立马想到了我高三班主任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会正确的运用知识才是财富"是啊,虽然知识本身很重要,但单独的放在那里或者用不到对的地方它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努力也一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如此迅速,单是低着头一味地努力是不行的,知识你是学不完的,或许你学习的速度还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所以说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做有益的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最大的效益。 阿何把这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世界从不辜负你的努力。说句真心话,刚把第一部分读完的时候我是没多大的感觉,没有那种感悟很深的感觉,但等整本书全部读完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也是很正常很常见的一些事情,从第一章我学到的是文章的结构部分,我很喜欢这种结构,刚开始让读者很放松,但随着对本书的了解,慢慢问题的深度开始提升,也越来越吸引着你去阅读。第二部分:你的人生,你来定义。如果说第一章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一些看法或者视角,那么,第二部分就是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我们不仅要学会内省,还要学会不被这个社会的一些因素所干扰,所羁绊。我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别人或者这个社会而奋斗。第三部分:成功并非触不可及。这部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也是笔记最多的一章,更是自我反省最深刻的一章。不仅仅是因为阿何把成功这件事具体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具体化的问题,现象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做就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平时做事的处理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在反思自己做法的同时,结合阿何老师说的解决方法,然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思考体系,让成功这件事离我们更近了一步。第四、五部分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我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么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眼界,看待这个社会的纬度,自己心态的调整。 书读到一半才知道阿何毕业于清华大学,瞬间感觉压力山大,我们往往不是那么担心我们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位,但最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阿何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思考的方法,在努力的同时更要有益的思考。最后,祝阿何新书大卖。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七):阿何《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由阿何公众号的文章汇总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满满的干货,里面举了大量的例子来阐述一些道理。但是看完之后,发现那些东西很难复制。因为阿何是一个学霸,清华大学毕业的,虽然他小时候家境贫穷,但是,他的大学经历,可能很多人这一辈子都无法企及。我至今为止都还没有去过清华和北大,不知道他们的校门是朝哪边开。这本书总共分为5个章节,分别将每个章节的重点摘录如下。 第1章:努力奋斗,其实是为了自己有更多的向这个世界说不的权利 1、曾经以为,这个世界的成功是有模板的,为了成功,你必须成为模板里的那个人。但是事实却是,成功从来不存在什么模板,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化,适应潮流,就有成功的可能。而且现实是,你成功了,说什么都有道理,你没有成功,说什么都没人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成功的方式,别人的成功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一味的模仿。 2、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一夜成名,以为别人的成功很容易。可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别人的成功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你以为别人事业顺风顺水,却没有别人当年的抛头颅、洒热血。 3、在做事的时候,也要思考怎么去优化和改进。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奋。 4、成为牛人的方法: 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同时也比较擅长的领域,长期专注地做下去,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引入改进机制,周期性的总结自己的工作。借鉴优秀的人的学习方法,持续进步。 第2章:想要学会游泳,得先下水 1、年轻人花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增强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结交更多的朋友。 2、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乎意料的,生活往往不会给你太多的准备时间,但是它同样不会降低对你的要求。 3、多平台作战,努力找到合适自己的平台,然后进行聚焦。 第3章:年轻的时候对金钱要大方,对时间要吝啬 时间就是金钱,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最好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学习方法差不多的情况下,学习到最后拼的是身体。成功的人大部分都具有超强的精力。 第4章:工作和创业不是考试,不仅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标准问题都没有 1、创业的道路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找到的。你不开始去做这件事情,你可能永远都找不到方向。 通常,鸡汤文的版本是这样的: 1.、只要足够坚持和努力,就能够成功。 解析:成功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能力、背景、运气和环境等。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常态。 2、所有的痛苦都是心灵问题。 解析:其实,痛苦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钱造成的,有的人因为钱多而痛苦,有的人因为钱少而痛苦。还有的人更痛苦,因为他没钱。 接纳自己,远离鸡汤文。 2、在瑜伽领域,所有发自本能的,让你觉得舒服的姿势,都是错的,你不舒服就对了。离开舒适区,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去应对世事的考验。当你总在做一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的时候,事态可能就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3、该争取的时候,一定要去争取。哪怕面对很多冷嘲热讽也没关系。人生只有一次,你的未来只能自己买单,没有人会对你负责。 第5章:你的青春可以迷茫,但是必须坚定 1、每个人基本都有迷茫期,在迷茫的时候不忘积累,持续提高,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即使看不清方向也不要停止脚步,不断的往前走,总会走出雾霾的。人的发展道路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把当下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好之后,自然浮现出来的。 2、在学校,短板理论很适用。可是,一旦到了社会上,短板理论将不再适用。人生就像一场撑杆跳比赛,各项能力就像是一根根长度不一的"撑杆"——最后决定我们高度的,往往是那根最长的杆子。只要那根长杆足够高,其余的短板再短也没关系。想成为"牛人",就应该放弃"全才"的想法,而是应该"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也比较擅长的领域,长期地专注下去"。 更多职场故事,情感故事,读书笔记,课程分享, 请订阅官方微信公众号:lenglengdushu(冷冷读书).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八):读第二遍,深度思考了下些问题 读了第一遍,觉得有启发,而且有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思考。所以,准备读第二次。第一次给了5星,因为对我帮助大,排版之类的,也适合我的阅读习惯。第二遍的时候,给了4星,因为可能由于作者年轻才30岁,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我这段时间去拜访了十几年不见的老师,感觉他没有想象中的厉害了。那是当然的,因为你印象中的他,是以十几年前的自己主观去判断的,十几年过去了,只要你去成长幅度大于老师,你就会觉得他没有那么厉害了。但是,你要记住,你是踩着他们给你的台阶上去的。所以,虽然第二遍看觉得很多地方有问题,但是仍然要说,这是一本好书。 先说一些不好的地方。书中的很多地方不够客观,太过绝对,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分而论之。这里就不举例。 有些地方说的不够具体,操作性偏弱。第一页说到的改进机制,直到58页才花了几行字说明。但是是泛泛而谈,道理大家都懂,最好是多角度论述下,然后说下3个实际的例子,最后再说下如何实操。 这本书的框架也不够严密,看不出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块做的比较好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它的每一章都有一张思维导图,展示逻辑结构。全书每章间,也能清晰的看出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看完书,我能说出来每章在讲什么。这本书就说不出来了。 关于勤奋和懒惰,我有更好更生动的例子。那就是脑和手。什么是勤奋的懒惰?就是手忙的飞起,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是正确的勤奋?就是手和脑都在运转。找一个设计师,请她画出图像来。这样是否,更有画面感,更利于理解?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哪怕读者忘记了你写的所有字,但是只要记住这一张图,就能想起书的内容了。 关于鸡汤的那一章节,我很不认同。要批评鸡汤,首先得定义什么是鸡汤。因为现在鸡汤被用烂了,词性词义都模糊了。对于我而言,一方面也是很反感那些很假,不切实际,不具有复制性,操作性的鸡汤。 比如,某个穷人一直被人看不起,然后再卖西瓜的时候,因为诚信,被某大老板看上,请去做了总经理,然后力挽狂澜,扭转了公司的颓势,然后娶了老板的女儿,最终继承了公司。这个鸡汤,是给社会底层的人以麻醉的,让他们也有他们能有那天的错觉,而暂时忘却了眼下的痛苦。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具体写,穷人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我是不太相信,一个底层的人,能直接越级把那么大的公司管理的很好。 但是,作者举的鸡汤,我觉得没问题啊。我看到的是,梦想的作用,不服输的作用,以及做到了别人说你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的心情。所以,我觉得鸡汤没问题啊,最主要的是,不能光和鸡汤,得配饭。饭就是专业知识,做事的方法之类的,有了这些基础,偶然喝喝鸡汤给自己加油,也很不错啊。 如果作者不定义清楚鸡汤的话,那么作者前面几页插图等等,还有文中很多内容也是鸡汤啊?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作者年轻,所以很多事情没想透彻,导致的前后自相矛盾。 还有批评大家走捷径的心态不太好,我觉得捷径这个词性本来就很正面,作者偏要反用,会让我很抵触。别说我只会说,我也想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改成"速成",我代入去念了下,感觉好多了。"速成"也比较符合,作者想批评的浮躁心态。 一下子竟然发现说了那么多不好的地方,现在说好的。由于我个人的缺陷,我可能比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挑刺?不对,我和挑刺的人的心态有本质的差别,他们是为了找错而找错,以找错为目的,找错为手段,从找错开始,找错结束。而我是善意的,我的目的是切磋,共同进步,而且我还提出了部分建议。所以,我缺点说的多,优点说少,不代表书不好。书很好,起码我会推荐给身边人。 书中的很多观点,把我心里那些模糊的东西一下子明确了。比如,作者说知识是有金字塔结构的,要理解知识a得需要知识b做基础。这个关键我很认同,也解释了我最近遇到的一些疑惑。为什么我读有些书的时候很吃力,读有些书的时候很省力,而且感觉似曾相识,就是因为我有了类似的知识储备。 作者做的顺势而为。让我想到雷军说的话,他说做了很多企业,最终的心得是顺势而为。他提出来的飞猪论,应该也是这个意思。作者说到,人对于长期激励不敏感,对于短期激励敏感,那么就顺势而为,把长期目标wbs短期目标。我觉得非常赞同,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再不改变人类的那个特征的情况下,再说你也改变不了,很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书的排版很不错,这样看起来就比较省力。比较符合现在被微博、抖音培养的,只能专注一小会儿的大脑。 关于高校学习的地方,也促进了我的总结。我最近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是,还只是零星的做,比较散,没有总结。作者说了高效学习、长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我部分认同,特别是有些我有亲身体会,但是在我的个例中,我还需要改一版适合我自己的。具体怎么改,我还没有想的很清楚。 关于高效学习。我个人的想法是:1. 动力强劲。2. 目标明确。3.方法得当。还有一些没想好归类。 关于长期集中注意力。我个人的想法是:1. 身体内因,要吃好睡好。2. 身体外因,不冷不热天气好。3. 方法。我也没有想的很严谨。这个先放一放。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九):你怎么知道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或是写作的方式是正确的? 文|叶小键 前言 为什么努力失效 现在时间是晚间11点14分,打开简书的写作页面。每天晚间很努力的写作,为了是完成每天的日更文章。因为每天可以投入的时间不一定很充足,有时间的文章质量很好,有时还行。但是始终没有达到你想要阅读量。 在又一次写作时,你是否会停下来,思考这样写作的方向是否是正确的? 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杜拉克曾说过:要做对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对就好。 这些勤奋之类的书就是在说这个主题,那么你怎么知道是在做对的事情呢?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来表达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阿何在《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里有提到,有三个因素会影响你的看法,你的看法会决定你的做法,思考来自于你的看法。 当你有时不正确自己是否走在对的道路上时,可以试试阿何提到的这个角度来思考看看,让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看法。 运用思考,让自己努力在对的方向上 阿何是用写作反转人生,创业成功。对于在写作上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给予看法与建议。你怎么知道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或是你在写作的方式是正确的呢? 这样的情况就是符合阿何提到的:有益的思考+ 坚持做事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奋。 阿何 酷思纬哲CEO,自媒体人,青年作家。 百万粉丝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创始人,继2016年初"职场充电宝"迅速积累百万粉丝后,"阿何有话说"更新一个月便聚集了近30万粉丝。 以下就我阅读后,有所收获的地方与您分享: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作者:阿何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影响你判断的因素是什么?有时常常用过去的经验来造成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刚刚前言提到的写作的力向是否正确的路上? "方法论"" 选择和判断" 以及"积累性" 是最主要三个影响你的看法。 阿何《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运用这三点来反转你对于努力方向的看法。 1.方法论,指的是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方法论,指的是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花时间研究各种不同现象背后隐藏的共同规律,并据此提炼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方法体系。 自己闭门写作效果不佳,短期可以透过上写作课来取得老师的经验传承。取得写作上的套路或是规律后,你至少可以有大方向可以抓,这个就是方法之一。 研究成功的案例,取得写作上的规律或是套路,让自己的写作入门。 写作老师指导:看其他优秀的文章,去拆解某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写作类的文章内文,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写作有什么排列组合,或是怎么样的文笔会吸引他人。 找出规律或是规则,了解其原理,最有名的是一个人就是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 埃隆·马斯克 第一性原理。 2.选择和判断,代表的是我们的预判能力。 选择和判断,代表的是我们的预判能力,也就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预测事态走向的一种能力。 预判来自于你对事情的理解程度,柏林(Isaiah Berlin)在名著《刺猬与狐狸》中狐狸就是可以通过全盘的理解来做预测判断。 预判则是建立在你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持续的刻意练习认知深度。这个可以透过学习与阅读思考而得。 当你掌握到某个程度的了解时,你会对于事情有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个就是你选择与判断。所以深度的了解你在进行学习的事情,透过某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与技能。 这些事情会让你慢慢的成长,我觉得成长来自于你的想法有所深入,不会单单只有一面的想法。 当你了解一定的程度后,你会知道何时发布文章是比较适合的,或是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如何?自己的风格是那类的写作模式可以完善的表达想法。 3.你要的是积累性。 积累性,是说在一件事情上不断积累,到达足够的时间长度。 持续写作且发布文章 10天、100天、1000天、10000天。得到的成长肯定是不一样的。 日前我复盘了之前在简书上的文章,看到过往的文章写作10天后文章与100天的文章有些排版与架构上的不同。 下一个阶段是1000天,持续的写作所带来的成长是因为时间的累积而越来越上手。 耐心,是一种能力,也只有你对于事情有自信,且平静下来才有所谓的"耐心"。 苏轼的《稼说·送张琥》提到"厚积薄发",或是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这样的例子。 这个事情若是你的兴趣且热爱的最好,同时若可以与这个世界有强的连结关系更好。比如你的兴趣是写作,写了十年,若是写给自己看的话,那么也许很棒,但是也许会失去与这个世界其他人的联结。 累积某项你在做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且这个事情可以与世界产生强联系。坚持不停的刻意练习,最终会达到足够的长度。 总结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方法论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坚持将思考的内容写成文章发表到网上。阿何《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这个就是阿何的成功之路,是否适合你呢?我不确定,但是低头是看不到路的,抬头才会看到路与天空的美丽。自己低头苦学是不行的,抬头看看星空的美丽将自己独特的风格发布出来,你就可以看到与地面不同的风景了。 高原《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实现高品质人生的11个关键 》是说:有四个元素影响你的状态:抗压能力、专注力、意志力和驾驭情绪的能力。 阿何《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提到:最主要的三个重要因素影响你的看法:方法论、选择和判断、以及积累性。 这二者有什么不同,阿何说的比较简单易了解。 高原说的是你的心态,阿何说的是对于看法的判断。 这二个人说的大同小异,主要在说: 你是否可以理解,目前努力的现况是处在如何的状态。 《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十):努力了这么久,为什么你依然没有长进 当下,我们常被灌输一种逻辑:我们需要学习那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而那些失败的人,更多的是因为"不够努力"。 我看过很多鸡汤文,不少文章千篇一律地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我也写过这样的文章,因为我相信"努力"的重要性。 努力半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你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却看不到长进? 这几天,看了阿何老师的《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让我对"努力"和"坚持"有了一些思考。 阿何老师很厉害。他是清华学霸,成功创办了好几家公司。年初,我学过他的思维导图,内容与其他课程不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也和其他鸡汤书不同,几乎是反鸡汤的。 一、"努力"的现状: 01、长时间、重复性地做一件事。 每天早早去图书馆占座,深夜才离开。每天第一个到公司,熬夜加班加点,最后一个走出办公楼。 明明付出了很长时间,明明比别人更加努力,为什么到最后,是别人考上了研究生,是别人升了职。 仔细思考一下,你会发现: 这样的"努力"很简单,而且意义不大,只要条件具备,大多人都可以做到。 这种长时间地停留在表面仪式感上的努力,不仅让人陷入一种"我在进步"的假象,而且很容易让人满足。 更糟糕的是,当"努力"看不到回报时,有些人并开始怨天尤人,既不愿肯定别人的出色,又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庸。 02、总喜欢"走捷径"。 人都有惰性,总想通过"秘诀"或是"速成法"来迅速提高自己,一看到"捷径"、"快速"之类的字眼,就想试一试。 我试过"速成法",也写过关于"走捷径"的文章,最后发现,其实根本没有捷径,反而浪费了时间。 "走捷径"忽视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大部分此类行为的失败。 在金庸小说里,你肯定见过,主动"走捷径"练功,走火入魔的剧情。 二、"努力"的真相。 01、努力是基本的因素。 信息化时代来临,人人都知道努力,人人都在努力。不管你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还是在贫民窟出生,"努力"是最基本的因素。 关键在于,很多人心理上觉得,努力了,就一定要有一个结果,看不到一个结果,就努力不下去。 事实上,努力就努力,结果是结果。努力不是为了用结果来证明。 早年关注NBA,姚明曾在采访中说,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肯定没机会。 这话,人人知道,却知易行难。 02、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不思考的努力,大多数人都会,而且很容易。但是,只有通过思考之后的努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 喜欢阅读的人都知道,读一本书与读懂一本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因为,思考因人而异,而且,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阿何老师在书中强调: 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三、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 书中阿何老师给我们述说了,比努力重要的三件事,我很受启发,分享给大家:方法论、选择和判断、积累性。 01、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在"怎么做"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比如,解析一道高数题,不是简简单单的刷题库,而是应该思考题目的不同公理定律的排列组合和规律,从而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解题方法。 方法论的根本,是透过现象研究其各种背后隐藏的共同规律,并据此提炼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方法体系。 通俗一点讲,就是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思考问题背后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从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02、选择和判断。 路易斯.莱维教授说:人生,事实上是选择的总和。 你有没有这样的懊恼:曾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判断和选择,是一种预测事态走向的能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往往是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够广,思考得不够深。 广度,需要我们除了专注自己要做的事之外,同时注重关联信息的搜集和深度思考,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信息搜集得到改善。 深度,需要我们是把事情做细、做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03、积累性。 做任何事,想要成为顶尖人士,往往需要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努力足够长的时间。只有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积累到一定阶段,才更有能力去把握住闪现的机遇。 在用数据说话的NBA里,相比其他获得总冠军的球员来说,姚明不算一位成功NBA球员。 然而,他一直专注于一件事——篮球。他在火箭队度过了整个NBA生涯,退役后办篮球学校、参与CBA投资管理、关注社会慈善公益。 他在一步一步坚持中,获得了很多机会。他连续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他当选篮球协会主席,他是首位入驻篮球名人堂的中国人。 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顶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积累,不断接近他们。 四、"努力"长进的方式。 努力是基础,是第一步。但是,我们能走多远,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定一个方向,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里,长期专注地坚持努力下去。 01、寻找一个努力动机或者目标。 寻找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与自身需求相结合的目标。 比如,我学习思维导图的动机,一方面当然因为它实用,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另一个方面,与我自身需求相结合,它让我理清文章思路,写文流畅,同时让自己的书评插图与众不同,吸引更多的读者。 如果你需要一个长期的目标,最好划分成一个个的短期目标,一一去努力,最重要的是,这个目标能够说服自己、打动自己。 02、良好的身体素质。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坚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我们的身体。身体素质差,不仅影响精力,甚至导致坏情绪。 如果你有坚持锻炼的习惯,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会更容易集中。因为坚持锻炼本身就是一项专注的事情。 03、引入奖励机制。 所谓的奖励机制,就是把喜欢的事情和相对"痛苦"的努力挂钩,更能刺激我们坚持下去。 以前,我很不屑用这种方法,总以为这是哄小孩的招数。后来,我用这种方法健身,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这两个月,我在努力健身,但是,健身枯燥而乏味,常有放弃的想法,很难天天坚持。 我尝试用"奖励机制",举完哑铃之后,奖励自己看一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每天的坚持变得容易多了,效果明显提高。 04、总结和借鉴。 "三人行,必有我师",比自己优秀的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得"学而思考","学而不同","学而会用"。 比如,看了这本书,思考正确努力的方式,写书评总结,再运用到日常。 周期性地总结自己,借鉴比自己优秀的人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然后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每次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日积月累也会带来巨大的成果。 知道了这么多,不去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却没有长进。 Go for it! -End- 文:徐心渔(公众号ID:NiceXuxinyu),一个文艺又实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