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参加同学聚会。中年男人聚在一起,工作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林森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一家电器公司做HRVP(人力资源总裁),HR能做到他这个职位,实属不易。在分享工作经验时,林森自夸道:"不是我吹牛,我说一,老板不敢说二。在企业里,谁能掌控老板,谁就能掌控前途。学不会向上管理,你再有能力也没用。"我喜欢总结,林森同学的话里藏着一个管理学名词"向上管理"。但是我不敢苟同林森的观点,如果仅把向上管理看作是职场政治,投机取巧,那就玷污了其管理真谛。莫曲解了向上管理 杰克·韦尔奇的行政助理罗塞娜·博得斯基把自己近二十年的助理工作写成了《支撑:做副手的智慧》一书,首次提出"向上管理"的概念。在她看来,管理需要资源,资源的分配权力在你的上司手上。因此,当你需要获得工作的自由资源时,就需要对上司进行管理,实际上是与上司进行最完美的沟通。 遗憾的是,"向上管理"这个词儿才露尖尖角,就被某些鼓吹成功学的人给曲解了本义。 偏离初衷会使向上管理变味。从博得斯基的书名就能看出,向上管理的目的是支撐,获取工作的自由资源、与上司完美沟通的目的都是为了和上级互相支撑,甚至更倾向于"帮助上级管理"。她说:"我为杰克做准备工作,情况往往是我帮他用两个小时进行电话沟通、阅读成堆的文件、审核各种报告材料,然后杰克就只需要用30秒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处理。"这是她近十五年时间为杰克·韦尔奇额外节省两万个小时的奥秘。但偏离初衷的向上管理则使其一度成为职场成功学,演变成"争权公司有限资源的途径""让老板为我所用的技巧",甚至成为员工津津乐道的"控制老板"的法宝。何珅以弄臣文化应对乾隆皇帝是最典型的"向上管理",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使向上管理变味。博得斯基的书名——《支撑:做副手的智慧》,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副手。百度一下向上管理,第一条是一本叫《向上管理》的书,但很多人忽略了副标题:做高效能下属。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向上管理如果偏离了职场定位,也只会弄巧成拙,岳飞对宋高宗的向上管理就犯了这条大忌。 对向上管理最大的曲解是坐井观天。管理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向上管理就很难,难在向上管理的对象是格局上比你更大的领导。我们必须要承认,领导并不完美。他的想法很多,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个看似"奇葩"的点子。此时就需要最亲近的下属用向上管理来支撑,但向上管理主要是沟通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向上管理都是对这个词汇的曲解。秋天一定知落叶,落叶未必真知秋。"被向上管理"啥滋味 向上管理不仅是完美的沟通,更是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软实力影响上级,开明的上级并不排斥被向上管理。 《孟子》中记录了齐宣王主动寻求孟子向上管理的故事。虽然故事的结局往往让人们对齐宣王失望,但我们不能抹杀齐宣王的胸襟。此外,通过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我们要思考向上管理应该如何才更完美。 孟子是向上管理的高手,他了解齐宣王的为人。孟子知道,对齐宣王向上管理,绝不会失去自己的项上人头。所以他步步紧逼,每次谈话都得出行仁政的结论。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对这种朋友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齐宣王无话可说,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孟子这样的格局是不能对齐宣王向上管理的。 从另一角度看,齐宣王的"顾左右而言他"更称得上大家风范。齐宣王并不反对仁政,否则就不会反反复复被孟子向上管理。但齐宣王更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完全实行孟子口中的仁政是行不通的。齐宣王设立了稷下学宫,是形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兼听之后更要有主见。齐宣王认为孟子说得对,但并不接地气。所以,"顾左右而言他"是很好的方法,既告诉孟子"你有道理,但我不能完全接受",又不会伤到和气。 孟子的向上管理可以更完美吗?可以!齐国最终败给了最没有仁政的暴秦,其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施行仁政,而是错误的外交政策:不支持合纵攻秦,不能对已经犯了错误的楚怀王宽宏大量导致秦国成功地拆散了齐楚联盟,没有处理好齐燕矛盾而使齐燕之间的矛盾被秦国利用。仁政不仅不如苏秦的合纵可以缓解一时之急,更不如商鞅的法治能使国家强大。实践证明,齐宣王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齐宣王还是一个不错的君王。如果齐国有苏秦和商鞅这样的大臣,并且齐宣王接受他们的向上管理,儒法互补再辅之以兵家谋略,历史就会改写,仁政也会水到渠成。向上管理的三境界 抛开被曲解了意思,向上管理是不是一下子高大上了?普通的向上管理可以弥补上级的不足,使公司战略得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向上管理则是在上级需要的时候神兵天降,不需要的时候毫无声息;最高层次的向上管理则润物细无声,使上级在不知不觉中被滋润、被升华。 初级向上管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正当时。 一个人加盟一家IT创业公司,但发现老板是个特别不靠谱的理想主义者:性情十分随和,随和到做事情没有计划,讨厌各种冲突关系;遇事不敢面对,经常被人占便宜还不知道,公司出事了也没有能力解雇或将人降职,是彻头彻尾的妇人之仁……但他觉得老板极具领袖气质,而且方向感特别强……于是他用"偏执式的目标管理才能"弥补老板的短处,将老板的目标落到实处,多次拯救这个富有才华却深陷危机的小公司。他叫格鲁夫,后来成了这家公司的总裁,写了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的领导叫诺伊斯,被称为"硅谷之父"。这家公司叫英特尔。好的向上管理是互相成就的,商鞅之于秦孝公,魏征之于唐太宗,都是如此。 中级向上管理:以道治天下。 更高层次的向上管理一定是形而上的,超越于具体事务,比起初级的向上管理,更让企业长期受益无穷。正如孟子回答淳于髡时所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周游列国也是要向上管理,但志于更高层次的管理。所以梁惠王问孟子:"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谈到利害关系后总结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高级向上管理:乘愿再来,润物无声。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好的统治者对老百姓的统治如此,向上管理也是如此。最高层次的向上管理者,如同佛家说的往昔曾在这个世间发菩提愿度化众生的佛菩萨,如今再乘此菩提大愿,回入这个世界,继续度化众生。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岗位,却真人不露相,从来不会透露自己的身份。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向上管理的职责,却润物无声,上级根本不知道。管理向尚,不再"说难" 向上管理,难于上青天,想必领教最深的非韩非子莫属。他认为:"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向上管理需要"揣摩圣意"没有错,韩非子进说之难在于只对君王一人负责,且把这种向上管理作为自我成就的唯一途径。没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骨气,也缺少"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智慧。他的管理只有向上,没有向尚。没有向尚,也就失去了道义的支撑,处处如坐针毡,时时如履薄冰。他在《说难》结尾处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韩非子时时把握分寸,怕一不小心动了君主的逆鳞,但最后还是被李斯所害,秦王认为自己的逆鳞被碰到了,韩非身首异处,也就没有了向上管理的资本。 管理向尚,则心底无私天地宽。 首先,初级的向上管理不是巴结上级,也不是控制上级,而是支撑上级,上级当然不会拒绝的。 其次,中级的向上管理者懂得"闲者为上、能者为中、工者为下、智者为侧"的道理,像孟子一样把自己定义为智者,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后便没有了下文。孟子不但发心正,更摆正位置,以道治天下,也就不会触碰君主的逆鳞。 最后,高級的向上管理则更加积极向"尚",以佛菩萨的慈悲之心、乘愿再来的态度向上管理,一路向尚,润物无声。被向上管理者在"不知有之"中被其感染、受其启发,君主的逆鳞也就在无形中消失了。 向上管理,更要管理向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