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有演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摘要: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演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演艺企业又是国家演艺事业的支柱,因此其改革和发展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演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关键词:国有演艺企业;人才;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更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人才是第一资源,国有演艺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以安徽演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为例,总结梳理近年来安徽演艺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建议等,为国有演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做一些有益探索。
  一、安徽演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安徽演艺集团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自2010年转企改制以来,拥有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省杂技团、安徽省话剧院、安徽大剧院、安徽省演出总公司、安徽演艺院线有限公司、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乐团、安徽文化艺术中心等10家文化单位。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团体,具有国家一级演出承接和演出经纪的资质。截止至2016年底,集团现有专业技术人才644人,其中,初、中级职称457人,高级职称187人。安徽演艺集团人才资源丰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0人,文华奖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政府特殊津贴53人,文化部优秀专家5人,中宣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1人,省直宣口"四个一批"拔尖人才10人,省直宣口"六个一批"双百人才31人,全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青年英才1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1人。
  二、安徽演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转企改制以来,安徽演艺集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人才选拔培训工作。
  (一)实施名家名角领衔制
  通过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推出和培养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知名演职员。2011年,王丹红喜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唐大康荣获全国话剧金狮奖经营管理奖;孟祥伦荣获全国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国务院特殊津贴;江松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蒋建国等3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2年,吴亚玲、王丹红入选安徽省第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何云入选安徽省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4年,宇洪杰等3人入选首届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2015年,王珊珊等4人入选第二批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何云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吴家宝入选安徽省首批"特支计划"创新人才。
  (二)推行青年英才计划
  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先后选拔15名有潜质的演职员分期分批送往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培养;做好所属单位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从年龄在45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的中层或副高以上人员中,选拔了33名后备青年人才,与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针对文化体制改革实际和演艺市场走向,对其进行专门培训。积极推动各院团推行"AB角"演员制,给更多演员施展才华的平台,一大批中青年演职员正在快速成长。同时面向集团和社会公开选拔招聘16名党务、人事、财务等管理部门紧缺人才。
  (三)实行"明日之星"计划
  2013年以来,为实现"人才兴业",集团创造性推出了"明日之星"计划,通过集团所属各院团的创作和演出活动,旨在把一批有能力、有潜质、有追求的青年艺术人才推到演出一线,通过舞台实践不断锤炼,让年轻人更快成才,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目前,这一计划,给集团广大青年演员成长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推动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针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举办多期文艺理论讲座。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与高校合作,共选拔60余名中青年管理人才参加MBA高级研修班的學习课程。针对剧场管理人才,开展了全省走看学活动,有计划选拔主要负责剧场经营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交流先进剧场管理经验。同时,加大对外出培养人才的奖励,对集团选送或自考到高等专业院校学习深造并学成归来继续服务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给予学费报销奖励。
  三、安徽演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演艺集团整体完成转企改制以来,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科学发展。企业的科学发展,关键靠优秀的人才队伍来作为支撑。随着工作的全面发展,对人才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集团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基本人才队伍尚不稳定
  艺术院团的基础性人才塔基是演艺事业发展的基础,院团在改制时,按当时政策,提前退休了一大批中青年演员,原有演出队伍结构被打破,导致一部分演艺人才的流失。而改制后的院团由于新进人才不再享受财政供给,无形中加大了院团管理成本,致使院团新进人才时都十分谨慎;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省杂技团、安徽省话剧院等几家转制院团均存在着基础性人才匮乏的情况,特别是歌舞、杂技演员,因行业有其特殊性,演员青春期短,所大多数演员一般过了35岁就难以再继续登台表演,对艺术院团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影响。
  (二)高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
  "编、导、演、音、舞美"等人才出现断档,由于院团经费拮据,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招揽、引进人才,导致各院团高层次的编创、舞美、作曲、导演等人才匮乏,成为了集团发展的瓶颈。同时,转制院团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使集团发展遇到一定困难。
  (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但需要资金的辅助,还需要更多艺术剧目创演的磨砺。目前,各院团正常运行的市场演出多以"经典小戏、折子戏""综艺晚会和定向定点演出居多,所排大戏受到时间和市场的制约,一个演出团体不可能同时上演几台大戏。同时,集团所属各院团大都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都在积极寻找演出市场,每年大都有300至500场的演出任务,平时用于基本功训练、对作品打磨、提高的时间较少,这些都不利于演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
  四、安徽演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演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配套政策,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
  集团及所属文艺院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人才培养工作列入院团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有益于院团发展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创作人才和演艺人才,用"感情、事业、待遇"留人,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环境。让演艺人才有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促进优秀演艺人才脱颖而出。
  (二)加大政府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力度
  根据文艺院团长远发展需要,建议在原有财政拨款的基数上,继续保持并逐年递增财政扶持投入,以保持院团人才队伍现有规模并适度壮大。如参照湖北、陕西等省份的做法,按照各单位改制时的工资基数,每年给院团增加15-20%的财政投入,以解"少米之炊",使其为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今后人才引进提供更好的财力保障。
  (三)落实人才奖励制度
  建议政府制定《人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对演艺院团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力度。特别是为省级演艺名家、名角、名导,制定特殊文艺人才培养政策,为培养拔尖人才和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保障。
  (四)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建议出台政策,鼓励院团广泛招揽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流动配置的办法,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对演艺院团引进的高校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人员进行资助,作为集团人才培养和引进项目的补充。这样既可以使人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加快推动艺术人才在市场中合理有序流动,又符合艺术规律,不断为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编、导、演的整体水平。
网站目录投稿:巧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