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了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主编张兆安研究员,给大家做《三中全会精神和上海未来发展》的专题报告,大家欢迎。 张兆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们,下午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方面,我与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精神,共同分享学习的体会。 在三中全会《决定》共16个部分三大板块的全文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六个方面共60条,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如果再细分下去,大概有300多条。今天,我们主要围绕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问题,来谈谈《决定》中的一些重要精神。 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说,一是明确提出了一个重大理论观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以前都讲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表面上看改了两个字,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和关系。二是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我们以前经常讲两个"毫不动摇",这次又明确了两个"不可侵犯",这对推动非公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的重要形式,这说明,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的上市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都是混合经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混合经济也需要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四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尤其是审批制度改革。关键是两个标准:凡是市场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等之外,政府不再审批。五是推动政府规章制度改革,比如,工商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也要改革。 从市场和企业层面来说,一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消除各类不平等现象。二是要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投资领域要放开,市场进入门槛也要降低。三是推进完善市场体系,比如,在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明确提出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土地市场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平、规范运行。四是对企业发展也有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实际上是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但同时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重到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要消除各种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对外资企业,要放开一些服务业领域的准入限制。 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来说,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总的方向是四句话,小城市全面放开、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对我国未来的劳动力走向、布局、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二是调整计划生育制度,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对改善我国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缓解老龄化程度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提出了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这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政策改善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方面,我与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这应该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了,因此,如何看形势十分重要。 对于国际经济形势,从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仍然还是比较低迷,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美国、欧洲经济复苏的迹象还不太明显或者不太强劲,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会维持在比较低的速度。这说明,整个世界经济还没有真正从比较低迷的状态中完全走出来,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增长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因为经济全球化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仍然会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增加一些有利的因素,主要是三中全会决定中的一些改革措施会逐渐落实,这都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想象,这一系列措施下去,对于激活微观经济、激活企业投资等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在如此的态势下,企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积极炼好内功,把企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上去,并且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比较严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多。集中表现在:一是微观经济层面比较艰难,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用工难、创新难、转型难等困境需要得到化解。二是外需下降和国内消费增长缓慢,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对我国的出口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国内消费长期以来增长不快,使得企业增长空间受到约束。三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不少种类的社会产品供给超过了需求,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过剩的现象。四是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除了中小企业碰到融资难、用工难、创新难、转型难之外,还面临着"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困难。 当然,面对这些困难,更加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精神。对于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各位企业家还应该记住中央曾经提出的三句话:"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也就是说,宏观政策让企业能够预期,保持稳定;微观经济放开放活,搞活企业;社会发展由政府政策来托底。 第三方面,我与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上海未来的发展问题,对上海未来发展来讲,以下七个方面的认识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上海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就是一句话: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还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目标一定是高度吻合的,互相支撑,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又是和谐发展的。对上海来讲,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际上就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也就是具有世界级功能的城市,比如说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中国香港等,都可以称之为世界城市。 第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什么?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八个字就是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其核心就是创新与转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因此,上海唯有创新和转型,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保证上海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什么?一句话,就是以服务经济为主导。这是长期以来,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2012年上海服务业比重首次达到了60%,上海的农业很重要,但农业比重很低,目前1%都没有到,剩下的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在39%多一点。到2015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比重还要提高到65%。当然,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中的现代农业发展,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业中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等。 第四,上海经济到底靠什么产业来支撑?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靠什么来支撑?就是实现"两轮驱动"。什么是两轮驱动?就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发展,这说明上海在未来一个时期内,除了加快服务业发展之外,仍然还需要依托制造业发展。但是,两轮驱动是不是上海什么都要,那也不是,所以还要记住"两个优先"四个字。也就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两个优先对上海意味着什么?一句话,意味着上海什么都要发展的时代终于走过去,上海已经进入到有选择发展的历史时代,这对不同的产业和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符合两个优先就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板块有何重大变化?我们以前讲的多的是两大板块,一个是市区,还有一个是郊区,或者说中心城区和农村。实际上十二五规划以后,上海已经变成了四大板块。第一块,是浦东新区;第二块,是中心城区及拓展区,闵行区和宝山区从规划层面上变成了拓展区;第三块,是郊区,包括奉贤、金山、松江、青浦、嘉定五个区;第四块,是崇明县。这种区域板块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上海市域范围内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着变化,意味着不同区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的进一步清晰,也意味着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突出区域主导功能,加强分类指导,发挥重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发展导向明确、要素配置均衡、空间集约集聚的发展格局。 第六,上海经济发展中有何区域发展亮色?从上海未来发展来看,一些新的发展区域正在形成,除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外,还有四个重要的区域值得关注和重视。其一,是推进后世博建设,加快把世博会区域构建成为新的国际性中央商务区,与陆家嘴"比翼双飞"。当然,这里也应该包括黄浦江两岸的开发建设。其二,是推进迪斯尼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上海进一步集聚"人气"和推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彰显与世博会相似的效应。其三,是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加快形成新的商务发展和国家级会展经济发展的集聚阵地。其四,是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加快形成南汇、松江、嘉定、南桥、青浦等五个"中等城市",这五个新城的规划,都是100万人口。同时,上海应该形成哑铃型的城镇结构。一端是中心城市,一端是中等城区,然后通过轨道交通接起来。 第七,上海需要实施怎么样的重大突破?最关键的是两个重大突破,不仅需要突破,而且还需要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服务业发展的突破。长期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很艰难,原因很多,其中存在着两个发展瓶颈,就是税负高和成本高。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而营业税是重复征税的;制造业征收增值税,税率看上去比较高,但值税是可以抵扣的。因此,服务业的税负太高,再加上经营成本高,造成服务业的内部化,制造业里边的服务业门类就不愿意剥离出来。2011年,中央批准上海搞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也就是2012年1月1日开始的"营改增"试点。总的来讲,这对上海有好处,但是,一定要落实好,让服务业企业的税负降下来。二是2013年9月29号开张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我国转型发展时期推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因此,上海有责任凝聚力量,改革创新,争取早日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们,以上跟一起大家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提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