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影响档案意识的因素


  【摘要】本文用坚实的社会、历史实证系统分析和解读了档案意识与社会经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档案意识,为普及和提高档案意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响;档案意识;因素
  档案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作用的产物,因此研究档案意识必须科学把握和深刻揭示其得以产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层社会基础,系统分析和解读档案意识与社会经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将研究奠定在坚实的社会、历史实证基础之上,对档案意识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
  一、经济基础决定了档案意识的内容和结构
  社会经济基础与社会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对社会整體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它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决定着上层建筑,一切社会文化现象都能在经济结构上寻找到它的根源。
  档案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符合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档案意识的内容和结构是有所差异的。在我国的农耕经济时代,简牍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主要书写材料。同时,我国封建社会发达的"男耕女织"小农生产,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和发展。纸张的发明是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对于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档案意识的变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的农耕经济时代,由于我国"重农抑商"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对农业档案和商业档案的重视和保管也相差甚远,在统治者的眼中,农业档案才是档案家族的成员,对其的保管和利用都比较重视,而商业档案则是民间文书,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商业档案非常有限,例如赵跃飞在《未见平民史》一文中写到:"笔者查寻有关晋商的史料,翻检砖头厚的《清史稿》上下两卷,竟无记述。……原来,晋商是民商,《清史稿·食货志》记载的是官商……"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使得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让商品市场开始形成,随之经济文书档案开始大量形成。例如,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商凭""执照"等等经济文书档案。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档案事业和档案意识有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档案意识从多方面丰富化和多元化,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距离。例如,我国的档案开放利用率不足5%,而欧美一些国家的档案开放利用率超过60%。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国家政治直接决定了档案意识中档案的属性和功能定位
  国家政治的涵义是社会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产生的阶级围绕国家政权的取得和运用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制度、体制、文化和行为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
  档案自产生以来,就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法国学者雅克·勒高夫曾指出:"自古以来,掌权者决定谁可以说话,谁必须保持沉默,即使在档案材料中也是如此。"因此档案意识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
  在君主专制的国家中,国家的所有权力都属于专制君主及其统治阶级,档案自然只能是维护专制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工具。与此同时,在专制制度下,为了达到对人民群众的控制,统治者最重视的是土地、户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除了皇家档案外,这两样档案因其人身控制职能而备受统治者青睐。另外,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的权力也高度集权,牢牢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现代民主政治体系下,国家的权力不再为某个私人或是少数人所有,而是属于广大人民,这样档案就不再是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工具,而是更多地成为社会信息资源,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档案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系统的一部分,和其他的社会意识相比,如法律意识、政治意识等,国家政治因素对其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重要,即档案意识与国家政治的发展大致同步。
  三、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变迁对档案意识的继承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本文所指的社会文化等同于社会的精神文化,指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成果,指人类在通过劳动改变外界自然界,使之符合社会和人的需要,创造社会制度,结成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和价值信念等精神文化成果,是凝结于社会物质产品和社会制度体系内部的深层社会价值体系,是各种社会文化的内部耦合,整体协调的价值观念基础。档案意识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档案的情感、态度等等。在我国,宗法制度是存在了几千年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影响特别深远的一种社会制度。它被认为是产生于商代后期。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以宗庙制度、分封制度、家族制度等为主要形式制约和规范着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并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突出的表现是使得我国家谱档案长盛不衰,从皇家玉牒到官修谱牒、到私修谱牒,我国谱牒档案由于宗法制度的延续而一直延续,并且一直兴盛不衰。这说明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家天下"和"家国同构"的社会文化使得无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对于要形成家谱档案、保管家谱档案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种意识甚至一直延续到今。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 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加]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
网站目录投稿: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