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公司员工持股的那些事


  员工股权激励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反映了创业BOSS在面对金钱和员工关怀的态度和胸怀。当然,在创业过程中为了企业生存需要引入投资方,使得绝大部分股权旁落他人,实在没有股票期权可分也是没办法的。
  不管怎样,对于员工而言,能分享到企业成长价值肯定是幸运的,特别是那些"潜力股"企业,而分享不到也是时也运也了。借阿里小微轰轰烈烈的全员持股计划,笔者对互联网公司员工股权福利做了个小起底,看看互联网有多少IT苦B有机会一夜变凤凰。
  梳理发现,其实互联网企业中,员工持股占公司股权大部分在5%以下,10%以上也已经凤毛麟角。
  小微和阿里集团
  上周五,阿里小微一口气掏出40%的股权,给小微金服以及阿里集团近2.4万名员工每个人发放股权福利,实现了全员持股。除去马云持股不超过7.3%,其他员工的持股也达到惊人的32.7%。目前阿里小微估值至少60亿美元以上,成长潜力不可预估。而马云持阿里小微股权不会超过7.3%,也是目前网上可查的互联网股权结构资料中,持股比例比较低的一位互联网大佬了。
  马云目前持阿里巴巴集团7.3%股权,加上管理团队,股份大约10.4%。阿里巴巴员工持有股权大约占集团股权的3%左右。这个比例不算高,但阿里巴巴集团现在估值还不错,750亿美元以上,这个3%也价值20多亿美金了。加上之前B2B上市时的数据显示,阿里集团持股员工的比例至少在65%以上,而且这次阿里小微大派股一定程度上也是阿里巴巴员工的收益。
  360:
  红衣教主虽然霸道,但员工股权激励方面还是肯下血本的,这也是尽管360口碑不太好但员工仍然愿意在里面打拼的原因。11年IPO的资料显示,360员工共持公司22.3%的股权,超过了第一大股周鸿祎个人持有的21.5%,号称员工股份比例最高的中国企业,这也是最为周教主津津乐道的事儿。不过现在记录已被阿里小微刷新了。据红衣教主最新的口径,目前360员工持公司份额股权已达到24%,持股员工比例不详。   百度   百度员工股权福利主要集中在创业初期,公开资料显示,IPO之时,百度员工总共持公司股份9.2%。不过初业初期的受惠员工毕竟是少数,之后未见资料显示百度有员工配股计划实施。过去9年百度市值翻了50倍,可惜与大部分员工无缘。创业BOSS李彦宏。2004年IPO后,李彦宏持有百度股权22.4%左右,最新资料显示持股比占减至20.78%。   腾讯   除创业初期少数员工获得过股权激励外,腾讯在09到11年间也给员工发过两轮股权奖励,有3200多名受惠员工。腾讯的员工为2万人左右,员工持股比例相当于17%左右。不过,两批奖励股票加起来也只有也腾讯发行股本比例0.55%。   令员工们欣慰的是,腾讯的股票过去几年翻了数倍,虽然股票不多但平均也可以赚个近100万人民币。腾讯的创业BOSS的股权为10.25%,总裁刘炽平为0.56%,腾讯5位创始人以外,目前腾讯员工持公司股权应该不超过5%。   京东   虽说东哥在各种场合强调对京东有绝对控制权,但经历了四轮总额超过22亿美元的融资,东哥手上的股权肯定不会太多。不过东哥声称,员工股权已超过他个人持有的70%,也就是说假设东哥现在有10%京东股权,员工应该至少持17%京东股权。   虽说这一现状很大程度是由于东哥融资把手上大部分股权割让所至,但至少肯定东哥没有完全牺牲员工股权利益。不过持股员工比例不详。   多玩YY   多玩是员工股权激励比较积极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从2010年开始,多玩曾先后九次向员工发售股份,价格在0.1至1.2美元之间。三年间,多玩通过股权激励共向员工派发7820万股股份。上市时,多玩股的创始人李学凌和雷军目前均以23.8%股权成为大股东,员工持公司股权大约10%左右。   去哪儿   去哪儿股权主要集在投资方身上,因此留给员工的股权福利也不多。其股权结构是这样:大股东百度持股比重达61.05%、公司高管及董事股占公司股权23.27%,管理层与员工只占公司股权2.3%左右。由于没多少员工股权激励空间,因此去哪儿给员工的行权价是0.01美元——几乎相当于白送。去哪儿的创始人庄辰超持公司股权7.23%。   当当网   当当是普通员工占公司股权情况大约是5.5%,相当于是1789万股。由于没找到当当员工期权成本资料,所以没法估算员工持股收益。当当的股价这一两年一直5-11美元间徘徊上不去,普通持股员工收益应该不大。上市时创始人李国庆夫妻持股约为43.1%,是互联网上中持股比较较高的创始人。   优酷   优酷没有直接披露过普通员工持股情况,据他们高管口述公司一定的股权激励机制。不过曾有消息爆出,上市时优酷员工被授予的原始期权在上市前已经被公司重新计算合并,其持股数将是原有的18股合并为1股,即员工手中的股权数量缩水为之前的1/18。   消息没得到最终确认也不好作评论。优酷网管理层在IPO时持股比例比较高,达到52.37%,其中古永锵通过个人和公司持股41.48%,随后古永锵减持22.34%。   搜狐   上市之后,搜狐给员工的股权福利最大手笔是08年计划分拆畅游上市之时。当时张朝阳拿出1060万美元给员工股权奖励,其中包括17.7%的畅游股份。资料显示,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截止2009年2月9日,普通股持股人才只共有26位。目前张朝阳对搜狐的持股为20.2%。   小米   小米的股权没公布过,具体不得而知。可以确认的是小米中层以上有股权激励政策。小米现在估值已近100亿美元,后面应该还有上升空间,这对持股员工是个福音。公开资料显示创始人雷军持有小米超30%发行股本,持股员工比例不详。   员工股权福利附表:   公司 员工持股状况 创始人持股   1 阿里系公司 员工100%持股阿里小微,占股权比例32.7%大约65%以上员工持阿里集团3%股权 马云:阿里集团7.3%;阿里小微不过7.3%   2 奇虎360 员工持24%股权 周鸿祎:18.46%   3 多玩YY 员工持10%股权 李学凌:19.8%   4 百度 员工持股权9% 李彦宏:20.78%   5 当当网 员工持5.5%股权 李国庆:29.6%   6 腾讯 17%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权5%以下股票价值高 马化腾:10.25%   8 去哪儿 员工持股权2.3% 庄辰超:7.23%   9 搜狐 员工持股少 张朝阳:20.2%   10 优酷 员工持股少 古永锵:22.34%   11 京东 比创始人多70% 未公布   附:互联网的成功法则是什么?   1、不断被颠覆的关键成功要素   因为互联网上充满了过剩,但是也存在不少隐需求,所以,它的成功法则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TCO(总体拥有成本)和KSF(关键成功要素)。   首先,互联网上的关键成功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互联网的成功法则相比传统产业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TCO(总体拥有成本)和KSF(关键成功要素)。   首先,互联网上的关键成功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传统的零售行业当中,你的选址、POP广告、产品品类的精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电商来说,最大的问题变成了流量成本、物流速度、信用水平。   这时候,你的选址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你的POP广告早就换成了网络广告、网络公关,并由此变成廉价的流量;而对于产品的品类,在传统零售当中总有一个最佳的数量限制,再多的话就规模不经济了,但是在互联网上这些问题都消失了。   所以,这种产业模式的改变,更具体地来说就是改变了关键成功要素,很多传统零售领域经过几十年证明可行的经验在几年中就被完全颠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百度、阿里介入互联网金融之后,它们以极大的能量改变了原有的市场格局。阿里和天弘的合作,打破了原有基金渠道的格局,在原有渠道中,基金公司的销售严重依赖于银行等渠道,深感受到"土豪"欺负。   但是,当互联网金融来临的时候,发现新的土豪比传统的土豪狠多了,大有完全颠覆原有基金行业之势。天弘只需要几个月就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而百度两个小时就销售了10亿!   我们谈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更加聚焦来说,其实就是对原有产业关键成功要素的颠覆、替代,以致于那些曾经成功的金科玉律不再适用了。   当然,也有些领域,其关键成功要素不太容易被互联网颠覆,也就相应具备更大的市场壁垒。比如,大量的制造业躲不过研发、物流、仓储、服务等环节,它们相对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那些严重依赖渠道的厂商,或者说渠道本身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因为互联网的总体趋势都在压缩各种各样的渠道,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中间商是"非必要成本"。   所以,我们看待一个行业是否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或者说,一个传统行业想去互联网化,就必须重新梳理它所对应的KSF(关键成功要素)。一组是在传统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一组是在互联网化后的关键成功要素,通过逐个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就能发现这背后的风险、转移成本和机遇。   2、不只是屌丝喜欢TCO   在各种各样的KFS当中,用户总体拥有成本(TCO)是其中最具革命性的一个。任何一个互联网产业成功的背后,几乎都意味着它具有最高性价比的TCO。   例如,今年中国的手游市场极快发展,将超过100亿,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TCO驱动。因为,智能手机普及后,玩游戏的成本变得非常低,这里的成本包括:你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玩,灵活性远远高于电脑;通过手机下载游戏的难度远低于PC;大多数手游上手的难度远小于PC;手游耗费的时间很碎片化,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成本等等。   这时候,成本远远不只代表钱,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有隐性的成本节约。与此相似,当人们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你也不能单纯从价格的节约来分析TCO,还需要综合考虑购物所需要的时间、逛街所需要的交通成本等成本增加,也要考虑不能实地考察导致的"走眼"风险所隐含的成本。   比如,淘宝上的服装类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0%-15%,这也是一种巨大的风险成本;而在3C、书籍等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类目里,则退货率低于3%,背后隐含的风险要小得多。   这种TCO的"算计"几乎隐含在每一个产品当中。比如,我们使用一款浏览器,当然可以输入网址去特定的网站,但是,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记住那么多网址,所以,hao123和360等导航网站无需那么多技术,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再比如,在移动侧,由于文本输入经常容易按错,且人们在移动状态下不方便文字输入,所以,语音类的搜索、语音类的消息变得极为流行,在这些看似千差万别的场景背后,几乎都与TCO有关。   提这个问题的价值何在?因为互联网应用的场景千差万别,所以,你很难具体说明哪款产品需要哪些要素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违背了一些基本原则就一定会失败。TCO原则就是这样一种原则,在关键成功要素(KFS)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KFS之一。
网站目录投稿:亦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