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进退机制激活教研春水


  日前,福建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教研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各地将教研员纳入"县管校聘"管理体系,促进教研员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同时完善教研员岗位聘任制,对不适应或不胜任岗位工作的教研员要及时分流调整工作岗位。 (1月14日中国教育报)
  教研员是区域学科专家,对推进课程改革、引领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是打造学科教育高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福建省明确建立健全教研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县管校聘"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改革意义,对于优化教研员队伍结构,提升教研员队伍整体素质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研员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准,不仅需要较高的政治素养,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更需要一流的教学研究能力,指导课程教研的引领能力,持续学习进步的发展力。如此,才能胜任教研员的岗位,才能更好地为指导区域教育教学服务。
  一般而言,教研员多是从区域优秀教师中选拔,一旦进入教研员队伍之后,岗位便随之确定。长期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很容易滋生教研员的惰性,也容易导致其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专心研究的定力,专业发展的恒力。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可以让教研员树立危机意识,并激发教研员持续发展的潜力。
  对教研员实施动态管理,还应当建立完善年度考核制度,以便于对其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区域教研活动组织情况、辅导教师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与教研员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优秀评选相挂钩,让每一位教研员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干什么与怎么干的问题。
  此外,针对教研员实施"县管校聘",必须明确教研员任职条件与标准,建立资格准入机制。通过严格的选拔,保证教研员队伍的基本素养,使每一位教研员都能够胜任教研的岗位,保证区域教研的正常开展。
  教研员队伍管理还应该打破行政本位思想。去除教研员的行政权力,树立教研员的专业权威,让教研员在课堂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网站目录投稿: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