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未成年人年心理健康疏导要善用本土资源


  据媒体报道,未成年人学习焦虑、抑郁、交际困难等心理困扰正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当前的疫情,更是给每个孩子上了一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有效运用本土化心理教育资源,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疏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用好有心理疏导经验的教师。目前学校多数老教师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且新教师从教时间短、教育经验严重不足。因而,可将心理咨询室还原为"知心姐姐聊天室"或"阳光小屋"等形式,降低其"专业性",体现"亲近性"。变咨询为聊天交流,采取点拨、暗示等手段引导其倾诉,可能更有利于体现学校对每个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第二,做好班主任或德育教师培训。就目前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而言,多数问题源于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同伴交际等。而班主任具有对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运动状态进行观察的先天条件,可以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周围环境进行深度了解,从而真正了解根源,有效缓解未成年人心理困惑。
  第三,依据不同学段规范设置心理辅导课程。针对学校班主任、德育教师群体,要坚持以班级学生心理共性问题为前提, 以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开展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团辅培训。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可以由班主任、德育教师分工合作,交叉进行,共同提高学校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质量。
  第四,与劳动、运动、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学校要高度重视活动、运动、劳动教育资源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引领未成年人在学习活动、运动、劳动中转化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学习活动、运动、劳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作为教师,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特别学生或问题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五,充分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教育部门可联合关工委、妇联等优质资源,共同参与各校的"家长学校"建设,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高质量的讲座活动形式服务于各家长学校,助力家长提高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认识能力。
  未成年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教育部门更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用好本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弥补心理咨询室专业资源的不足,促进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专业化研究的链接。
网站目录投稿: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