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悠扬,老板携新娘出场,众人的目光聚焦在新人甜美的笑容上,气氛也渐渐浪漫起来。唯独身为司仪的HR经理长舒一口气,紧张的心情才稍稍得以解放。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论此"君"是黑眼睛还是蓝眼睛,是名门望族还是新起之秀,作为"圈内人"的HR经理都深深地知道光环的重量——老板笑了,众人乐了,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别看老板总是拍着HR经理的肩膀,对外人说"这是我的左膀右臂",HR经理的日子并不是"万里无云"的。究竟HR经理和老板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从法律上说是雇佣关系,从本质上讲是利用关系。也许这种说法把许多带着人情味的东西抹煞了,但是HR经理如果想要掌握尺度,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心就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然而,"老虎"也各有不同,比如我们国家盛产"东北虎"、"华南虎"等等,国外的"老虎"也有"印度虎"、"美洲虎"之分,而且"老虎"也并不必然清醒明白这种本质上的关系。要让"老虎"认可你的"气味",并同心协力在如同战场的商场上厮杀,HR经理是需要长时间的忍耐和修炼才能办到的。 不论是从书本或他人经验中习得,还是从自身的体会中痛定思痛,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几点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的。首先就从国籍层面上分析,中外的差别可谓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分别由一位中国老板和美国老板在婚礼举行前一周告诉你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婚礼司仪了。"作为司仪就必须和其他人合作并主持完成婚礼仪式,包括和现场布置人员策划新人入场路线、和音乐师商定音乐的节奏等等工作。那么怎么分别理解中国老板和美国老板的这一句话呢?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同样的话往往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说我们打招呼常常说:"吃饭了吗?"或者其他带着人文关怀的词句,而美国人对这样的问题往往十分认真,如果他们的心理距离离你比较远,他们会觉得你在干涉他们的生活;如果他们的心理距离离你比较近,他们会猜想你想要请他们吃饭。所以,要保持好和老板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老板的言语。简单地说,中国人很含蓄,美国人则非常直接。所以,中国老板让你做司仪的时候,其一,他的意思是说你必须担负起司仪的工作,其二,他的意思是说你得到他的认可与信任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认可与信任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此时中国老板心理上往往期望获得对方"知遇之恩"之类的回报。所以,司仪的工作往往包含着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也就是要多沟通、多交流,在任何决策的时刻都必须体现老板的意志。而美国人的意思绝对就是:你是司仪,就要做司仪的工作,最好不要有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即所谓的"基于成果"的工作原则。双方并不存在赏识与被赏识之类的关系,仅仅是机遇而已。此时,如果基于事务而过度"烦扰"美国老板反而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当美国老板让你当司仪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司仪的工作他就不想再操心了。 一般而言,老板之所以能成为老板是需要一定的气度与智慧的,所以,如果HR经理始终贯彻工作行为准则,不论是哪个国籍的老板都不会拘泥于小节,不同的仅仅是婚礼上老板的笑容是不是真心的而已。 作为HR经理,我最头痛的倒不是为老板举行婚礼,而是和众多同事共同完成婚礼。众所周知,在工作族中,HR经理的工作虽然是属于中高层管理,但是始终是辅助性的工作,其工作的紧急性比不上其他同级经理,其工作的重要性又决定了上级决策的难度,因此HR经理是一个很难出成果的职位,同时又是不得不与几乎所有的其他部门的同级经理打交道的职位,无法回避,不能拒绝。 本来任何工作都要和人打交道,但是,HR经理所要面对的人群可能是最复杂、最让人头痛的。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使得很多事情结局的好坏仅仅是一念之间,即使是善良的人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作出不明智的选择,而且同级经理往往都是IQ不低的人,与同级经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对HR经理最大的考验。 HR经理与同级经理之间的关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很多人问我,HR经理和其他同级经理能争些什么呢?彼此之间工作性质不同,工作范围虽然有交叉,但是各自的权限也规避了竞争的可能,更何况老板并不希望HR经理和其他经理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其实这种理解是把合作与竞争简单地分割了,有合作就有竞争,而且老板的内心并不一定反感竞争,只要不是恶性竞争,老板是很喜欢看聪明的下属玩点花样的。也许这么讲太"玄"了,我就举一个例子——司仪和音乐师的竞争与合作。 司仪掌控着整个婚礼的节奏,这是看不见也听不着的节奏;而音乐师则通过演奏来体现音乐的节奏。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双方强者之间很容易出现"这山望着那山低"的情况。没有亲身体验的一项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人很难明白。而且司仪与音乐师各自所处的职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合作的时候,分歧与猜疑很容易出现。合作本身就蕴涵着竞争。司仪希望用音乐渲染气氛,用轻柔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就可以了;但音乐师觉得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仅仅一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分歧处理不当,司仪会觉得音乐师恃才傲物,是个喜欢找麻烦的人,而音乐师会觉得司仪目中无人,是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此时的竞争就由工作竞争转为个人竞争,性质就属于比较恶劣的了。一个成功的HR并不是成功在与其他同级经理的合作上,而是成功在与其他同级经理的竞争上。最难竞争的同级经理就是那种权利欲望强烈又善于说服老板的人:他们对权利的欲望大于对工作成绩的欲望,因此即使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也别希望他们能理解支持你的工作;他们善于掌握尺度因此充分得到老板的信任。如果HR经理在竞争中失利,这种人会立刻"落井下石",安插自己的亲信以便获得更大的权利。很多人都希望回避这种人,唯独HR经理是永远回避不了的。 假设音乐师就是这种人,你规划的婚礼过程中音乐师有十分钟演奏婚礼进行曲,而音乐师指出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的音乐设计都是他的工作,司仪无权决定,此时该如何同这样一个音乐师竞争呢?中国人天生就带着中庸之道的思维模式,很多司仪会想妥协——我让一步,对方让一步,双方就可以握手成交。但是这种思维很容易让音乐师利用,也就是常说的"得寸则进尺",所以在决策时先不要采用中庸之道解决问题。我记得孔夫子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因此《鹿鼎记》中鼎鼎有名的韦爵爷能养七个夫人还能逍遥快活实在是一种能力。其中有一幕就是说服建宁公主与他人分享老公,建宁依仗自己有了身孕因此态度非常强硬,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韦爵爷是怎么处理的?韦爵爷先指定建宁公主为妾,经过一番争吵理论,建宁公主争取到了夫人的名号,韦爵爷心满意足地让建宁认可了其他夫人的存在。HR经理面临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个角度单个层面的,竞争与合作的原则就是:收之桑榆。因此司仪可以先提出有五分钟时间可以给音乐师演奏婚礼进行曲,音乐师肯定会把注意力首先放在时间的争取上,此时司仪再让步——给音乐师十分钟时间演奏,音乐师肯定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接下来的合作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处理的方法并不只有一个解:有人喜欢打太极——转移力量,有人喜欢打泰拳——比实力,有人喜欢练瑜珈——比忍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灵通,博采众长并能将之融入自己的管理中,可就要看HR经理的悟性了。 说了这么多,婚礼现场中广大的群众肯定有些不满了——哪里请来的这么啰唆的司仪,本来给老板鼓掌送"银子"就不是心甘情愿的,反正劳资矛盾始终存在,赶快完成仪式就解放我们回家吧!基层的员工其实是很可爱的——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感情也比较直接。然而要成为令人敬爱的HR经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据我所知,在工厂的家属区,HR经理家中的玻璃是最容易被砸的。当基层员工听到人力资源经理这个名称的时候,他们心里就在怀疑你是不是在打他的什么主意,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是不求甚解的,反正从字面上可以听懂,这个程度就够了,所以HR经理天生就处于被基层员工抗拒的位置上。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HR经理应该是广大员工的"服务员",是广大员工最为信赖的人,HR经理和基层员工的关系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试想如果广大员工不需要你,HR经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管理最大的失败既不是被老板冷落,也不是被同级经理倾轧——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也都有机会挽回局面,而是被"架空"。当一个HR经理被"架空"了之后,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 服务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特别是面对充满敌意的"客人"的时候。比如司仪需要宣布客人的坐次以便进行婚礼仪式后的聚会晚餐——客人中的小团体很多,甚至许多小团体之间是对立的,但是总有坐在落地窗前的一桌客人和坐在门口的一桌客人,这个时候,司仪怎么样才能使服务的客人都满意呢?比如客人A与客人B是对头,客人C则是个和气为上的人,而客人D则是血气方刚的新人,司仪对座位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了。HR经理处理基层员工的工作时,往往要面临许多突发事件。虽然这些事件中事务性的成分比较多,但是简单的处理往往会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所以HR经理行事依然要谨慎而周全。最理想的坐次选择的原则是不要激化矛盾,考验的就是HR经理的协调能力了。首先A和B肯定不能坐一桌,也不能坐邻桌,同样也都不能坐靠窗的那一桌,否则都有可能激发矛盾;C则可以坐靠窗的一桌,如果A和B有不满,C也可以应付过去;D可以坐靠门口的那一桌,新人一般能够体谅其他人的工作。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假设场景,很多时候HR经理面临的情况都错综复杂得多,随机应变也不一定能妥善处理。 婚礼还要继续进行,司仪的工作即使到了最后的打扫现场,仍然不可以松懈。也许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刻,面对空荡荡的婚礼现场,HR经理才能稍稍获得一些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