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垄断的一片"罚"声中,垄断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反垄断风暴到底"反"的又是什么呢?在猛烈的风暴下,国内各行业、企业和消费者都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听取"罚"声一片 2013年年初,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收到相关部门的反垄断罚单,贵州茅台被罚2.47亿元,五粮液被罚2.02亿元,均占其2012年销售额的1%。欧盟曾对英特尔开过10.6亿欧元的罚单,相当于其上半年销售额的4.15%。于是不少人议论,对白酒巨头罚得太少了。 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指出,茅台、五粮液挨罚是个好的开端,但还远远不够。要对其他垄断企业的垄断价格、囤积居奇行为依法查处,比如通讯企业和石油巨头等。在茅台和五粮液收到罚单之后,中国国家发改委再次对奶粉企业"下手"。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6家企业共被处以6.6873亿元罚款。 从2013年到2014年,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深入,处罚的领域也不断扩大。2014年8月20日,发改委对住友、矢崎、精工、电装、NTN和捷太格特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企业处罚12.35亿元;2014年9月2日,发改委对浙江保险行业协会和23家省级保险企业处罚1.1亿元;9月9日,国家发改委对吉林亚泰集团泥销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吉林有限责任公司三家水泥企业开出1.14亿元的反垄断罚单。加上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对一汽-大众销售责任有限公司及湖北部分奥迪经销商、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及其部分上海地区经销商的处罚,从今年8月20日到现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反垄断所开罚单已接近18亿。其中约15.47亿元的罚单与汽车行业有关。一汽大众奥迪被罚2.49亿,克莱斯勒罚3168万,同时发改委也表示除奥迪、克莱斯勒、奔驰等德美系车企外,反垄断调查还涉及广东一家日系车企。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我国反垄断调查一览 时间 事件 2011年11月 发改委对山东两家涉嫌垄断医药企业山东顺通和山东华新开出逾700万罚单,这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更名为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以后,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2011年11月 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查明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 2013年1月 发改委对韩国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2001年至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 2013年2月 发改委对茅台和五粮液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合计罚款4.49亿元。其中,茅台被罚2.47亿,五粮液则将收到2.02亿的罚单。 2013年8月 发改委对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等六家乳粉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共处罚款6.6873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2013年11月 发改委对高通在华进行反垄断调查,据初步统计,按照《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在国内涉嫌垄断的情况被调查认定,高通将面临最高超过7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2014年7月 工商总局专案组对微软在中国内地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检查。 2014年8月 发改委宣布正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克莱斯勒与奥迪已查明存在垄断,近期将会进行处罚。对奔驰的调查正在进行。对汽车业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底。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他们是怎么垄断的? 以汽车业为例,利润空间成关注的焦点。进口车的售价主要包括成本、关税和利润,中国海关总署天津商品价格信息处副处长郑东军解读进口车关税尺度时说:"关税25%,增值税17%,消费税12%。以进口价格为50万元的宝马740Li为例,进口后海关完税的关税应当是12.5万元,增值税是12.1万元,消费税是8.5万元,合计33万元,到岸价格加上税款,合计是83万。"而该车型在4S店里的售价是149万元。这其中仍有66万元的差价,由宝马在华总经销商及旗下经销商所掌控。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豪车对中国市场存在歧视,一种是价格歧视,另一种是维修歧视。(图1、2国外豪车在中国的价格歧视和维修歧视图——数据来自《财经郎眼之电动车凶猛》) 图解: (价格歧视:奔驰2.98、宝马1.92、奥迪1.8、特斯拉0;维修歧视:奔驰12.73、宝马6.6、奥迪4.11、特斯拉2) (图片来自中国网) "一辆出厂价50万左右的进口路虎,在中国完税后售价不该超过130万,但最终价格卖到了189万。一辆北京奔驰的零整比为1273%,更换所有零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新车,而且一旦车出了问题,消费者还必须在4S店购买原厂配件进行维修,4S店也不可以‘外采配件。"北京某汽车4S店经理秦女士愤愤不平地说。 零部件采购体系一直都是汽车行业最为隐秘的利益链,占到整车成本的70%左右,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是采用零部件外包方式来降低成本,从而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而整车企业在零部件方面的"垄断"一直存在,一方面整车企业要求为其供货的零部件企业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向其他品牌企业供货,整车企业是其唯一的供应渠道;另一方面,整车企业规定4S店只能从其渠道采购零配件,而不能通过任何其他渠道采购。 专家表示,汽车供应商和4S店的这种关系,实际上具备了纵向垄断行为的特征。纵向垄断包括限定经销商的最低售价、限制经销商跨区域销售、强制向4S店搭售滞销车、向4S店供应新车时搭售原厂配件、要求4S店只能采购高价原厂零配件等。 而这些商品一旦到了4S店,身价就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奔驰4S店的火花塞最便宜的售价在1380元,贵的达到4660元。刹车片低的也要2880元,贵的达到4780元。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在修理厂、汽配城和4S店的报价,会相差好几倍。一个普通的保养用到的机油和机油滤清器,4s店和汽配城相差了3到4倍,而这些差额才是4s店看重的收益来源。endprint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盖方透露,汽车经销商卖车不赚钱,而靠售后维修保养来盈利,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维修服务中,一些地区还同时存在4S店之间横向限定工时费的现象。所谓横向限制竞争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在汽车市场上,不同4S店之间通过串联,抬高售后价格的行为正符合这种特点。不过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钟师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汽车企业想控制价格已经非常困难,"横向垄断几乎已经不存在"。 反垄断到底反的是什么?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进入到新的阶段,新的领导层也强调市场扮演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也向欧美市场经济看齐,这是反垄断的大背景。 那反垄断到底反的是什么?有分析认为,首先此轮"反垄断"实际上就是要清除汽车产业因多年高歌猛进而遗留的积弊,更像是对汽车产业中定价虚高现象的一次集中整治。最典型的问题是进口车,尤其是进口豪车远高于国外的新车售价,以及此番被曝光的令人咋舌的在中国销售新车的零整比系数。另外,对整个行业进行普法教育也是目的之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豪华车品牌工作人员表示,她所在公司已经有专门的法务人员对全员进行《反垄断法》的培训,让不同岗位的人都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是被禁止的,在过去大家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同时,通过反垄断调查为为旧《办法》退出创造舆论。从《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的2008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开始组织探讨修改现行的《办法》,包括国家商务部去年也公开表示,现行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市场发展,正同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部门进行修订。 如何才能真正破解垄断呢?有分析认为,垄断的根源在于单一品牌独家授权。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上的现状与现行政策关系很大。"2005年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了单一汽车品牌独家授权,这使得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形成封闭体系,从而造成车企的强势地位和配套服务的价格垄断。" 车企和经销商之前的制度也是垄断形成的因素之一,日前工商总局发文取消汽车经销商和整车厂商间的强制捆绑关系,意味着多年来汽车经销商听命于整车厂商的局面得以改变,这将对汽车反垄断推进起到重大作用。 以进口车为例,打破品牌专卖界限是当务之急,引进自由贸易商,打破跨国车企独家垄断进口车源的局面。与此同时要破除配件渠道垄断,原厂件和"同质配件"自由在市场流通,并希望建立统一的汽车维修记录,以破除维修配件的渠道垄断现状。 释疑 1. 对垄断的处罚 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规定,经营者违反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如按此标准,对车业处罚将以"亿"甚至"十亿"为单位。 2、罚金缴到哪儿了? 对于罚款的接收,财政部专门设立了执法账户,境外企业将罚款汇至这一账户,直接上缴国库。根据法律规定,企业要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上缴罚款。如果逾期未缴,每日按罚款额的3%加处罚款。 反垄断背后谁是"渔翁"? 在反垄断"风暴"下,各行业、企业和消费者都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谁是最后的"渔翁"呢? 从法律角度来说,反垄断法的现实意义在于防止市场上出现垄断,以及对合法产生的垄断企业进行监督,防止它们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如此来看,反垄断主要是对垄断企业进行限制,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受益者则是消费者。 从汽车反垄断来看,大力度的罚款确实对整车价格和汽车零部件和保养价格方面有威慑作为。从市场表现来看,多数企业都向下调整了价格,截至目前,已有奔驰、宝马、奥迪、克莱斯勒、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多家企业宣布下调零部件及保养费用,实惠已经摆在眼前。未来,如果开放4S店的零部件供货来源,把竞争引入展厅背后的维修车间,零部件的总体价格势必还会进一步降低。由此,汽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 但是与此同时,被罚经销商将处境艰难。高额罚款是第一座"大山",第二座"大山"则是新售新车和后市场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度缩减。以前一家成熟汽车经销商的年度纯利润在2000万到3000万元,但是在反垄断后,经销商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反垄断一方面利好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经销商开拓"汽车超市"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未来4S店将打破单一品牌汽车销售的现状,有望出现"汽车卖场"、"汽车超市"等经营模式,包括庞大集团、亚夏汽车等;另一方面,有利于进口车市场发展,利好像国机汽车这样的提供批发贸易服务的企业。 对于未来反垄断执法的力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认为,不管是反垄断调查还是处罚,未来肯定会比之前更加频繁,可能会大规模地开展。这一点,从反垄断调查从彩电、奶粉、白酒再到汽车、保险和水泥行业的违法企业,可以看出中国的反垄断行业和企业在不断扩围。有人断言:"未来国内反垄断调查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为了体现公平性,调查不仅仅指向外资多,中国本土企业被调查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多,未来三年中国本土企业要小心反垄断调查。近期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反垄断动作频频。最近消息显示,半导体、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将成为新的反垄断审查目标。 如此猛烈的反垄断到底效果如何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与洋奶粉等其它洋品牌一样,洋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控制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我国这个后发国家消费者对发达国家品牌的过度追捧。正是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之盲目癫狂的追捧,使得同一商品流行周期美欧往往领先中国一步两步,使得西方中档品牌在中国往往当作高档品牌销售而只要中国尚未完成对西方的全面赶超,中国国内消费者对发达国家品牌与时尚的盲目追捧就难以彻底消除,单纯的反垄断并无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相应也就无法使得汽车市场上洋品牌价格出现长期性的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