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什么听过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文/余舟
  这句话是前段时间《后会无期》的台词,王珞丹饰演的苏米被男人骗了感情怀了孕想与三叔设仙人跳,扮成小姐骗点钱出国生孩子。有些堂吉诃德精神的江河把她当成自己杜尔西内娅,米苏在抢来的出租车上落寞的说了这句台词。香喷喷带着鸡汤味道的文艺段子,有些经不起推敲的沉重感。就像城市霓虹,流光溢彩有了,但要是照进人心,总还差那么点力量。真的太阳一出来,是能把冻了三个月的冰给融化了的。
  其实,这句话只是知行合一的文艺包装。
  不过这么说的话逼格就剩下渣渣了。没办法,相对于玩弄文字,我更擅长心理"解剖"的活。这种解剖是把遮着的布扯下来,让人看清楚人心的回路。然后循着这回路,将失控的生活整理好。做得好了,的确是有这个本事的。
  话扯远了,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在听过那么多道理后,就能过好这一生。
  道理,其实就是新的知识。
  "道理"是"知","过好"是"行"。大部分按照社会一般流程长大的人,从小到大,书本上的,老师教的,父母每天叨叨的,还有各种影视剧里演的人生,这样想一想,我们听过的道理真的不能算少呢。成年人将自己在社会上学到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给下一代,这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以这种方式,将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大略的统一在一个时代的范围内。当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学习知识,学习道理,然后在行为言语之中表现出来。
  若是实现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在我看来,核心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另一个就是保持一定的自我监控水平。
  对知识的深加工,就是一种意义的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很多时候,听过仅仅是听过,我们只是了解有这样一个道理,但是道理背后的意义我们并不明白,那么这个道理其实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也许可以用来装点一下门面。就像在《心灵捕手》里哈佛高材生用引述别人的话来显示自己智力上的优越一样,在真正的原创思想面前一下子就漏了怯。
  中国人强调一个悟字,我以为最好听的赞美不是你很好看,而是你的悟性很高。佛祖"拈花微笑",什么都不用说,迦叶便明白了佛祖要传授的法门。有些人令人过目难忘,不在于五官生的多么美,而是自有一种精神气质,穿透外表直接显露出灵魂的面貌。悟性高的人,对于知识有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很快的将听来的道理学来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但前提是能够将书中的道理融会贯通而不是将大脑做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在人格的结构当中,除了气质性格之外还有一个自我调控的系统,通过调控我们的心理及行为过程来保证人格的完整与统一。有时候,我们的思想中常常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因此才会出现自我矛盾的行为。这也是导致我们有些行为无法贯彻始终的原因。尤其是长时利益和短时利益发生冲突时,控制能力不强的人,往往选择了眼前的诱惑了。
  据说,汉字"德"在初创之时由三部分组成,从心从彳从直,有身体力行听从真心的内涵,某人具备某种德行就是处在某种心灵境界的这个人会表现出符合这种境界的行为。老子也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是,每个人的悟性与自控力本来就参差不同,不然,老子不会区分上中下士了,境界也就不会区分高低了。我们所求的不过是过好这一生,然而,智慧和道理就摆在哪里,看得见的注定会看见,看不见的,旁人再是着急也没有用。
  人各有命,追求不同。我们活在层层的文明之中,是先学到爱这个字,才了解爱是怎样的感觉,也许有些人不用费心学习道理就已经抵达哪里。至于怎样才算过好,不知道别人的答案是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答案,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曾敷衍了事。
  我讲的也只是道理。
  --------------------------------------
  转载请联系作者gracemail@126.com
  谢谢!
网站目录投稿: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