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 原标题:《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好好说话》 文 | 花江 我发现我被好友夏春拉黑了。 当我想要给她发个表情的时候,微信聊天界面向我发来一串冰冷的提示: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好友。 我用了一分钟时间在脑海里搜索她拉黑我的理由,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 夏春是去年我在旅行途中偶然认识的,因为俩人碰巧住在同一座城市,便一同搭伴出游。夏春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生,在我们旅行的途中,她几乎总能找到话题和故事,然后滔滔不绝向我诉说。我是一个不太擅长表达的人,除了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外,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 旅行结束后,我们也会时不时出来约个饭,夏春依旧保持她的滔滔不绝。久而久之,我感到了一丝厌倦。我常常在想,她怎么总能找到话说? 起初我为自己的这种厌倦感到羞愧,但和她的见面却越发让我苦恼。每一次,我都很想向她分享一些我最近看的书、电影和发生的趣事,但她似乎对我的事情并不关心,每当我想要开始讲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她总能把话题往自己身上扯去。 大概对夏春来说,我就像一个树洞。 有时候我也会跟她说:"夏春,不要讲你自己的事情啦,我跟你说说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吧!" 夏春便眨眨眼睛:"好啊,你最近看什么电影了?" "是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 "没听说过哎,听起来好像很深奥的样子,反正我也没看过,不如聊聊最近上映的《战狼2》,我跟你说我昨天看的时候,旁边有个熊孩子超级讨厌……" 于是,话题又回到了她的手里。我只好猛吸一口面前的饮料,然后和我想说的话一起吞下去。 想起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说的一句话:"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最深的孤独,莫过于热闹的表象之下,连一句可交心的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我开始不再想要和夏春见面,有见面邀约则找个理由能推就推,在微信上和夏春的对话,也只是一些日常性的问候。渐渐地,夏春便也不再找我,微信上的问候逐渐少了起来。直到我发现她拉黑了我。 或许大大咧咧的夏春终于发现,我不是一个靠谱的倾听伙伴,也并不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她在心里给我打了一个负分,然后拉入了永远不想再联系的人的行列。我并未对这段友情感到任何惋惜,相反,我心里如释负重,反而感到了一种解脱。 蔡康永说过:"聊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朕,每个人都只想聊自己。" 有研究显示,现代社会,我们的偏激程度,我们立场鲜明的态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高。 我们更喜欢说,而不是喜欢倾听,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感受到和自己一样的情绪。但现实往往适得其反,我们更容易发生争吵,或者感觉无聊而选择沉默。 我们不喜欢和长辈坐在一起说话,是因为长辈总是会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我们进行谆谆教诲。我们脸上虽然挂着微笑,但脑子里却想着"今晚吃点什么好呢""今天上午遇到的姑娘好可爱啊",种种。 同学聚会上,一位久未谋面老同学一个劲地说着自己这些年的不容易,如何从一个小员工一路打拼,直到坐上现在的位置,没完没了,起初你听得认真,但很快便感到乏味和无聊。凑合着吃完这顿饭,心想老同学聚会,下次还是再也不要参加了吧。 上午10点举行的公司会议,领导先总结了半个小时自己上一周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有着什么样的感想,然后会议才真正开始,期间又穿插了大家的七嘴八舌,真正的会议内容却并未有太大推进。一场会开到了中午,说了很多,听了很多,但存在的问题,好像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 如今,我们宁愿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上与人交流,都不想要和人面对面的交谈。因为对于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网上总是可以字斟句酌之后再发出去;若是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及时撤回即可;即使是一个不擅长表达的人,在网上也能畅通无阻的进行表达;若是碰到冷场,一个表情包扔过去就解决了问题。无论怎么看,网络交流都是更加保险更加便捷的人际沟通方式。 但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网上交谈甚欢的朋友,一旦移到线下见面,很多时候便会无从谈起,场面往往陷入尴尬。 网络上混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仍然不会聊天。 TED演讲者Celeste Headlee曾说道:"21世纪,有什么技能会比维持一段连贯、自信的谈话更为重要? " 人们常常花钱培训英语、学习乐器,耗费大量的时间考各种证书,却常常忽略了实际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技能:交谈。 平衡讲述和倾听 好的交谈不是单方面的滔滔不绝,也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段好的交谈,需要平衡讲述和倾听。我们太会说了,或者太不会说了,往往打破了这种平衡。仔细思考我和夏春短暂的友谊,正是因为她和我都没有把握好这种平衡,才导致关系的破裂。 之所以人们更愿意说话而不是倾听,是因为说话者掌握着主导权,建立了自我中心感,说话者渴望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们也因此忽视了倾听者也需要表达,也渴望诉说。在我们口若悬河大谈自己的时候,不妨也多想一想对方。 我曾有过非常良好的交谈体验,在一次出差的飞行途中,我和坐在旁边的一位同伴就"工作让你感到疲惫要不要辞职"这个话题进行了一番交流。同伴看上去比我年长五六岁,却并未倚老卖老大谈人生经验,他谈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恰当的时机将话题抛给我。说话的时候,他会用"你呢"、"你觉得呢"这样的词语询问我的观点,气氛逐渐轻松,一个一个的想法从我脑子里自然而然的流出来,然后进入谈话场。 总之,那是一次酣畅淋漓的交谈,很受鼓舞,也很享受,这不同于微信上大段大段的聊天记录,它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和另外一个人所建立的连接。我得到了他人的理解,也收获了他人的故事和经验。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这样的交谈体验。 沉浸到说话的场景中去 如果要开始一段对话,那么就认真对待这段对话,脑子里不要想着其他的事情,仔细倾听对方的描述,将自己沉浸到情境中去,然后给出回应。 要做到专注地听对方讲话,实际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总会有很多外部干扰,但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不能称之为交谈,只是一个人单方面的诉说,或者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说着互不相干的事情,既然如此,还不如回家写日记。 如果对方说话太无聊,东拉西扯不着边际,适当礼貌的打断他的谈话,可以重新开启一个大家都可以聊的新话题,比如,聊一聊美食。如果是在多人聚会中,可以就刚才发言者说的话提出一些值得深究的话题,在其他人同样倍感无聊的时候,你的发言,会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像照镜子一般审视自己的语言 我的一位平时说话很啰嗦的同事,前阵子忽然过来询问我关于她说话时的表现,看着她诚恳的双眼,我告诉她:"你说话太啰嗦了,废话太多正题太少,总是变着方式强调同一个观点,虽然长篇大论了一通,但却让听的人抓不住重点,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 听了我的回答,她大受打击,但也因此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现在的她开始有意无意地控制自己的说话时间,训练更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最近和她的谈话,似乎也变得愉快了一些。 我们每天都会对镜检查自己的容貌和着装,却极少思考我们说话的方式是否得当。很多人外表光鲜亮丽,无懈可击,但一张口便暴露出了短板,空有一身好皮囊,全被说话给毁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得知自己平时的说话表现,那么问问你的朋友吧,就像照镜子一般,他们会给你最坦率的答案。 高质量的的交谈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的连接,我们无法避免与其他的人接触,未来我们还会跟数不清的人产生联系和交流: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意见一致和不一致的人…… 人生短暂,没有必要要被无聊而沉闷的对话所困扰。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交谈方式,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网上有大量的教程,书店里也有相应的书籍,只要我们想改变,随时都可以。 英国演员比尔·奈伊说过一条至理名言:"每一个你将要见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东西。" 你想要告诉人们你的人生很精彩,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为人之知的精彩。开放自己的思想,诉说自己,也倾听对方,你的世界会为之而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