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利用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摘 要:大数据是一种思维,很多规律都隐藏在数据中。如今,我们每个人的一切行为和消费都被数据记录着。这些数字甚至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它们将伴随着我们的生老病死,与我们如影随形。文章从五个部分来解读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第一,分析大数据与当今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解读数据对政府治理的作用;第三,了解创新创业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生机和活力;第四,认识区域经济活力的判定标准;第五,简述数据产业的挑战与未来。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政府治理;创新;创业;区域经济
  大数据是一种思维,很多规律都隐藏在数据中。如今,我们每个人的一切行为和消费都被数据记录着,包括购物、家用水电的支出、出行等。这些数据甚至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它们将伴随着我们的生老病死,与我们如影随形。
  一、大数据与当今社会之间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从农业浪潮到工业浪潮再到信息浪潮,人类的技术变革不断更替前进,我们该如何从经济视角来看技术变革呢?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电,就不可能有计算机;如果没有计算机,就不可能有软件;如果没有软件,就不可能有网络;如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积累海量的数据。所以,任何一个技术的变革都有其周期性,是不断迭代前进的,并且是一环扣一环的。世界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里就有这样一个观点:在18世纪之前,人类社会都处于农业社会,西方国家人均年收入的增长率仅为0.05%;进入到18至19世纪,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从0.05%提高到1%;进入20世纪,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翻倍至2%,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由技术变革带来的。
  研究短期经济,主要看"三驾马车";研究长期经济,主要看劳动力供给、资本总量、全要素生产力、创新能力。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测,大数据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华彩乐章。从数据角度上来看,以前的技术变革给我们带来了交通便利,如制造了汽车、轮船、飞机等,而未来的大数据是关于大脑开发的工作,它可以将隐含在数据里的规律、真知挖掘出来。不仅可以拓宽人类认知的边界和大脑的思维,而且可以用简单的比喻来帮助人们理解,比如显微镜的发明在很多领域为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胞一级的状态;又如,望远镜的发明拓宽了人类认知的边界,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能看得更加宏观和更具整体性。大数据有两个最关键的作用,一是让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可以达到细胞一级的状态;二是让我们对未来以及整体的认知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
  从数据的应用上来讲,有四个方面特别重要:第一,大数据可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的治理和管理水平需要有技术作为支撑,否则将很难实现。大数据是未来政府治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能够让政府的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第二,大数据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商业变革,创造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第三,大数据可以改变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数据将如影随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第四,大数据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目前,在大数据应用中,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公司,一定是对数据有独特洞察能力,并且把数据应用体系做得非常好的企业。
  二、数据对政府治理的作用
  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围绕这四项基本职能分享一些大数据应用的案例,从而可以了解数据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只需要利用信息搜集中的股东信息和高管信息这两个维度,就可以把很多企业连接起来。那么,如果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如企业的资质荣誉、纳税、知识产权、法院诉讼、人才需求、新闻咨询等等,将会产生更大的连接关系。
  大数据分析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的规划和标准。什么是根数据?以人为例,身份证就是一个人的"根",通过身份证可以将这个人的学历信息、住宿信息、交通信息、社保信息等等全部串联起来。未来每个物品都会有它的"根",特别是一些智能硬件如手机,它们都会有唯一能识别的信息。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信息全部组织起来的话,对经济和企业分析空间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
  世界是多维的,是相互作用的。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就需要把更多的信息连接起来。现在,主流核心有三个方面的信息需要进行融合,第一就是政府部门的信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论是采集方法、手段,还是统计分析,都将面临革命性的变革。因此,第一是政府的信息要充分地融合。以前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信息割裂的现象正在逐渐打破,现在很多地方的大数据正在逐渐串联起来。第二就是政府的数据和社会的数据进行融合。政府未来除了自身的信息需要汇总之外,还将与很多社会的信息充分融合。第三是政府数据和互联网的信息融合。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很多新兴的经济体、商业业态都搬到了互联网上,因此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就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未来数据要充分融合,"三数合一",即政府、互联网和社会充分融合。无论是对社会的服务,还是政府的监管,都要以数据为基础。
  围绕政府治理的经济调节,关乎经济的运行和管理。国家的宏观质量和效益来源于什么?一定是终端产业要好,且产业要有附加值。科技型含量高的产业发展的好,其核心产业要由无数企业组成,如果企业发展不好,其产业肯定也好不了;要想企业有效益,其产品商业模式就要好,产品就要有附加值。经过分析发现,一个高度发展中的国家和发达的国家,其出口商品的复杂度更高。因为产品背后体现的是两个核心的问题:第一是产品产业的聚集度和竞争力,第二是知识的密集度。
  和一些非常优秀的投资人交流分享,总结出发展一个项目首先要看时间场。黑格尔曾说过,人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公司一定出现在伟大的时代。技术和经济都是有周期的,所以要判定一个项目是否存在技术变革的周期,是夕阳技术还是朝阳技术?十年前微信还没出现,但现在几乎人人都使用微信。现在汽车自动驾驶看上去还是一个梦想,但很多城市规划已经开始思考未来汽车如何自动驾驶,道路该如何规划。
  其实大数据有时候是一种思维,要用数据的思维去看技术。按照这个思路,行业也要有效益,企业要有效益,产品也要有效益。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大数据可以预判经济走势,从而发现优质的企业,洞察经济结构的变化,研究区域的创新,监测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评估政府的政策效果等等。
  中国经济面临着"三化":速度变化、动力转化和结构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有什么样的发现?首先,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所有的企业行为汇总在一起就变成了宏观行为。其次,新成立企业的数量,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取决于其经济状况的优劣状态。我们把所有新设立企业的数量、企业死亡的数量、企业对外投资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等因素全部汇集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指数——企业投资的活跃度指数,它可以提前半年左右预判宏观经济的拐点。如果能够通过这个指数提前感知宏观经济的走势,将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大有裨益。
  人的生命有周期,产业也一样具有周期。当我们观察一个产业的时候,看它是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还是衰退产业,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用多个维度去观察,为产业进行立体的画像。以中关村为例,将这些产业的人均产出、人均纳税、专利技术、研发投入、对外投资、辐射等多个维度进行画像,我们会发现在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人均工资很高,人才资源高端,盈利性强,辐射能力也很强。互联网产业在中关村是成熟区中的壮年产业。
  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均工资很高,但是企业不赚钱为什么还能发出高工资呢?主要依靠融资。企业不赚钱的时候,依然能花高成本引进高端人才,是因为有风险投资,可以先透支未来。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投资人看好它,这就属于新兴行业。
  研发卫星应用的科研人员工资很高,项目的国家补贴也不少,但是其他的维度不行,这是因为我国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哪些产业、行业有动力,而动力又是如何转化的。
  三、创新创业带来区域经济活力
  经济结构有没有优化,一要看经济换挡,二要看其结构。未来,创新是我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央视有一部关于创新和创业的短片,内容如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理念和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了百姓的创业热情。大数据显示,2013年创业在所有投资类型中仅排第八位,2014年创业快速上升到第三位。2015年二线城市创业者比例达到17.37%,略高于一线城市15.48%和三线城市14.98%的比例。2016年18~25岁的年轻人创业意愿最强,占比提升最快,达到31.68%,紧随其后的是26~35岁人群,占比达27.95%。在创业热情高涨的同时,创业者们看好的行业分别是健康医疗51.96%,物流47.04%,金融39.8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百姓的创业意愿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持续关注的焦点。十年来,大调查汇聚了民众对于创业的意愿,探讨了普通创业者的想法与困惑。
  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百姓的创业意愿连续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如果用全量数据来看,老百姓的创业意愿如果要转化成实际行动,就必须要经过注册登记,拿到营业执照,开展创业经营的过程。基于全量数据和企业大数据库,我们发现事实情况和大调查的创业意愿是非常吻合的。十年间,新增企业的创业量增长了三倍,从2006年的125万上升到了2015年的440万。
  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首先源于其创业活力。所以,新增企业量恰恰是反映创业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年度新增企业量从10万增长到100万,用了17年的时间;从100万增长到200万,用了10年的时间;从200万增长到300万,用了4年的时间;从300万增长到400万,我们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
  新增企业1年的时间就达到了100万,这么惊人的数据背后说明了什么?
  其实每一次创业潮的到来,都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上市制度改革的推进,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的创业活力和老百姓的创业意愿,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设立。根据大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民众认为影响自主创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人脉关系,占比47.5%;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收减免政策,而个人能力仅排在了第四位。
  目前还没有办法用企业大数据来解读,到底是哪一个因素真正决定了创业的成功与否。我们通过对全国民营500强和科技百强企业的数据汇总发现,从时间上来看,这些成功创业者都经历了10年以上的创业经验。从创业经历来看,有60%的创业者都经历过多次创业,这也表明未来在整个社会应该给予创业失败者更多的包容性。同时数据还表明,80%以上的创业者都拥有高学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说明知识能力对于创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创业者男女的比例。纵观中国民营500强和科技百强,我们发现创业男女比例是9∶1。一般而言,女性创业成功者更加值得被尊敬。此外,从全量的创业者来看,目前一個有意思的现象是,出生在金秋的创业者数量占比最高,接近30%。
  创业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真正创业其实非常难。最近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初创企业的存活率非常低。"创业不易"确实是一个现象,可以说"创业"是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企业的存活率每年都在下降。通过对全量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企业成立后的3到5年间是企业的高危期。同时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有接近50%的企业在经过9年之后依旧存活,当然企业存活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
  创业环境的优劣会影响创业成功的概率。龙信数据和北大国发院共同建立了中国区域创业创新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又构建了中国创新创业的活力地图。通过这个地图可知,在过去10余年的调查中,北上深始终位居我国创新创业活力的前三甲,而杭州、苏州在四五名之间徘徊。总之,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区域经济活力的判定标准
  怎么评定一个区域是否有活力呢?归根到底就是用全量数据,通过六个核心指标来评定,第一是诞生创业者的数量,第二是获得风险投资量,第三是专利,第四是商标,第五是新增企业,第六是外来投资。
  当然,这六个指标的权重也不一样,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获得外来风险投资的数量。通过构建一个中国风险投资的数据库可知,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所投的项目在哪个城市最多,那么哪个城市就是有活力的。风险投资公司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调,其中包括团队如何、项目如何、能力如何、核心技术如何、未来的竞争力如何?得出结论之后,风险投资公司才会决定是否投资这个企业。所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通过这个视角去看区域的创新。然后再看这个区域的发明专利,相关技术创新的能力等等。
  另外,大数据还要有数据可视化。在数据太多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仅从数字的罗列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清晰的图表来展现,我们将很难看到区域之间的关联和变化。
  我们开发了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平台——企业大数据平台,是中关村国家现代服务业的项目,这个平台在数据的运算能力、维度的分析、图数据库的解读方面都处于国内非常领先的地位。
  五、数据产业的挑战与未来
  未来数据产业将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标准的不统一。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在信息时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工作的价值非常大。
  第二,人才的缺失。数据思维还需要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提高。
  第三,政府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开放。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从事大数据事业的人要心存敬畏,未来是一个数据驱动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与数据为伍,数据与我们如影随形,希望未来的数据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根据"学习中国"报告录音整理
网站目录投稿: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