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原来长这个样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
  《木兰花令》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
  《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他的词在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多情、敏感、细腻是初读纳兰词时对纳兰容若的印象,想象中,他应该是一位清瘦忧郁的玉面贵公子。然而,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容若侍卫小像》,真实再现了纳兰容若的容貌气质,与之前的想象相差甚远。
  清·康熙 禹之鼎《纳兰容若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纳兰性德端坐于榻上,身着侍卫官服,圆脸髭须,应是其中进士后任职期间的形象。人物神态悠然,左手持白玉盏,右手自然弯曲作捻须状。面前几案上置瓷瓶、铜觚之属,所绘为典型的文人博古情节。
  床榻之栏板为天然大理石板,其纹理宛如自然的山水图案,家具则为明代样式,简洁明快,古色古香,衬托出主人公高雅的情致和尚古情怀。这种以景衬人的手法在古代肖像画中比较常见,禹之鼎对此种手法运用得更是恰到好处。
  在创作手法上,此图以墨骨法为主,用淡墨细晕人物的五官,使明暗凹凸之感得以体现,然后再以脂赭色涂染,以显出红润的皮肤色泽。墨与色有机地结合,生动地表现出纳兰性德少年得志的儒雅文士风采。
  此图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禹之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供职,因而此图的大致创作时间当在康熙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685年)间。此一时期正是禹之鼎画艺成熟时期,此画是其中年时期的肖像画精品。"
  文字来源:收藏杂志
网站目录投稿: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