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民谣,这首民谣反映的情况一点也不夸张,窦融的后人在羌人事务中的表现确实很差劲,而邓鸷的表现估计老祖宗邓禹都想活过来掐死他。 老窦家的远祖就是窦广国和窦婴,在西汉后期迁徙到凉州。窦融家族在西北根基深厚,窦融的高祖父是张掖太守,管着张掖郡的匈奴属国骑兵;从祖父为护羌校尉,羌人各个部落都要拜老窦家的码头;从弟是西汉末年的武威太守。窦融本人和王莽家族、更始帝刘玄都有不错的关系,在刘玄手下当上了张掖郡属国都尉,照样管着西北的匈奴骑兵。在凉州各郡长官联名自保时,成了"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的话事人。窦融后来带着梁商(跋扈将军梁冀祖上)投靠了刘秀,成了东汉西北三大豪族之一。 老窦家在凉州几代为官,窦融的侄子窦林就接任了护羌校尉。但就是这个本应对羌人十分了解的西北世家子弟(像马援家族就有很多很多羌人打工仔)却闹出了大笑话,永平元年(58年)羌人大佬滇吾的弟弟滇岸投靠东汉,窦林说这是羌人中最顶级的大佬,把滇岸封了侯。结果第二年滇吾也来要官衔,让东汉上下都颜面尽失。窦林的解释是俺们凉州方言这两人名字很类似,和老窦家有旧怨的马援家族则趁机落井下石,把窦家梁家都请出了朝堂(马家和窦家的争斗甚至延续到东汉末年的凉州三明身上)。老窦家有了不肖子孙,其他的功臣世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邓鸷是云台28将第一人邓禹的孙子(车骑将军是东汉军队外出作战第一人),他名字很威猛,打仗却很菜,是第一次羌人叛乱做大的罪魁祸首。第一次羌乱爆发时,羌人手中还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由于羌人的部落特征,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战。邓鸷作为车骑将军集中了东汉北军五营以及三河、三辅、颍川、汝南、太原等地的五万精兵,作战阵容是空前豪华,而两汉军队在此前对羌人作战时几乎从无败绩,两汉军队从来都把羌人当作是弱鸡。但这个东汉开国第一名将的孙子,却在冀西一战损失北军五营上千人,在次年的平襄之战种损失了8000多人。这些败仗可以说是千古流传,因为西晋的江统就专门在《徙戎论》里拿出来说事,"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丢人丢到这份上,邓禹要是能揭棺而起非掐死他不可。 交易担保 最兵器 龙裕电镀十字长枪组(枪头+长杆) 小程序 那么邓鸷受到惩罚了嘛?人家被迫回到洛阳当了大将军,谁让他妹是太后哪。邓鸷甚至一度怂得要放弃凉州,是地道的"高第良将怯如鸡"。但在东汉他的官声还不错,毕竟杨震(杨修祖上)等人都是他提拔的。 祖上牛不等于后人也能干,到了东汉末年世家高门们就愈发依靠凉州武人当打手,放弃了实际军政事务。在天下大乱后,这些良将高门子弟就很快靠边闪了。 骑兵冲锋速度和行军距离靠啥决定? 要有人骑马闯防疫护栏咋办?古人早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