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保姆自传一个保姆的心路历程卷三爱的伤痛第五章与广


  为了帮王勤解闷,叶春提议一起去学交际舞。交际舞培训学校在一个小学里,离干休所一里多地,每晚六点半至八点半。学期半个月。学完交际舞后,她们又报了一个理发的培训班。叶春是好静的人,但内心又是不安份的。她总是想入非非,心血来潮。她好梦想,总想干点什么,却又对选择的目标缺乏长久的热情。惟有书,让她兴趣不减。她带着渴望和好奇,急切地打开一本书,就象她当保姆,带着好奇心,走进一个个陌生的人家一样。同时,也跟她逛公园、逛风景名胜地一样,只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只是看到风景的表面,却无法品味风景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更不能把它放进历史中,以历史的视角,感受它的厚度。即使如此,书,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开启了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她看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广袤的原野……她激动兴奋,她顾不上细嚼慢咽,迫不及待地翻看下一本书。
  当叶春把书还给杨剑时,杨剑笑着问她:"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叶春一时语塞,却说不出什么来。她象小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一样,感到有些窘。叶春当时和杨剑坐在他们上次坐过的地方,她不说话,只是揪着树坑边的小草。在看书的时候,她明明是有很多共鸣和触动的,可那是什么,她说不上来,她不会思索。书只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塑造她,不着痕迹。杨剑相继给她带来《安娜·卡列丽娜》、《复活》、高尔基的《母亲》等等。
  除了看书,叶春还有一样东西陪伴她,那就是她的收音机。她每天听中央广播电台的《青年之友》节目。听了一段日子,她有一天就心血来潮,给《青年之友》节目组写了一封信。那封信没有什么文采,通篇大白话,但确是叶春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在那封信里,叶春写的是自己从农村到城市的一些感受和思想变化。她把那封信扔进邮筒,没有多想,心中不抱任何期盼。但没过多久,有一天,叶春却意外地接到了广播电台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个男人,他说:"你的稿子将在下周一播出,请注意收听。"叶春当时激动意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太意想不到了!
  播出那天,叶春把王勤叫了过来一起听。王勤的激动不亚于叶春,她羡慕佩服,好象眼前的叶春不再是原来的叶春了。
  王勤坐在床上,叶春坐在桌前的椅子上,她们神情激动,屏住呼吸,盯着桌上的收音机,等待着节目的开始。
  节目开始了,广播员的声音象山涧里的潺潺流水,那么清澈、甜美;她的声音又象是林中的百灵鸟,在婉转啼鸣,悦耳动听。简单的语言,从她的嘴里流淌出来,就有了诗的韵味和音乐的和谐美感。
  听完节目,叶春和王勤意犹未尽,只觉得节目太短了。
  两个星期后,电台又打来电话,让叶春去电台录一段节目。说上次的节目播出后,有许多的听众来信。为答谢听众的关心,特安排叶春到节目里说几句话。叶春这一次不光激动,还紧张。
  吃过午饭,叶春骑着自行车,来到电台门口。在电台门口,一位中年男子把她领了进去。
  在演播室,叶春和漂亮的播音员小姐坐在一起。叶春只要照着自己事先写好的讲话稿,念一遍就行了。可她太紧张,手也颤抖,声音也颤抖,音调都变了。经反复试,第三遍才通过。叶春如释重负地走出演播室。
  栏目的主任,也就是在大门口把叶春领进电台的那个男子,他领着叶春来到编辑室。
  编辑室里的男男女女,都在各自的办公桌前忙碌着。他们的桌上,牛皮纸袋和书刊堆得满满的。主任拿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的桌前。然后,他递给叶春一个鼓囊囊的牛皮纸袋。叶春打开一看,全是信。信封口都是开的,里面的信都是拆读过的。叶春激动地展开一封封来信。信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叶春安徽老家的。有赞赏她的,有鼓励她学习的,有请求她帮忙找工作的等等。叶春看了几封信后,问主任她能否把信拿走,主任说可以。
  叶春拿着信封,高兴地离开电台。主任把她送到电台门口。
  叶春骑上自行车,往西走。往西正好有一段下坡路,她坐在自行车上,由着自行车向前滑行。自行车滑行时,产生一股风,吹拂着叶春的头发,吹拂着叶春的白裙子的下摆,叶春觉得心荡神怡,她微笑着。她的微笑来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她此时的心中,好象放飞出一大群鸽子,在天空拍打着翅膀,盘旋翱翔……
  叶春陶醉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之中。多么神奇啊,电波!它让天涯海角的人,彼此陌生的人,心灵产生碰撞,产生共鸣!在这一刻,叶春感到不再孤独,有许多和她一样的普通人、平凡的灵魂,散布在祖国各地,虽然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实实在在存在着,他们的来信就在叶春的车筐里。
  叶春感悟道:一个弱小的人,如果能不屈而顽强地活着,他也能支撑别人生的信念,让别人看到希望。
  回到干休所,叶春急忙坐到桌前,把信封里的听众来信,全部都倒在桌上。她要坐下来,慢慢地、一封封地看。看这些信,是一大精神享受,那比她得到一笔稿费,带给她的满足要多得多。她一边看着,一边微笑着。
网站目录投稿:绮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