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必须重视企业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信心问题


  对于外界关于中国金融数据,特别是"流动性陷阱"的讨论,央行在随后做了公开回应:央行认为,由于多种因素,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定波动比较常见,央行建议避免对某个月的短期数据作过度解读,否定了M 2接近历史低位的增速是主动收紧货币的结果。同时,央行非常严谨地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落实"去杠杆"任务的大背景下,货币信贷增长的中枢水平可能比过去有所调整,对此也需要适应,这其实又承认,未来M 2增速告别超高速是趋势。而对于"流动性陷阱"问题,央行解释,2015年下半年以来M 1增速持续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中长期利率降低导致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房地产市场活跃导致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上升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暂时沉淀的资金。
  笔者认为,金融数据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正确解读当下中国的金融数据,以及判断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要结合各界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以及宏观经济数据本身加以研判。就7月份主要的宏观指标而言,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1%,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增速都在20%以上,但2015年以来下滑,今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民间投资7月份增速只有2.1%,跌至有统计以来的低点,制造业投资自6月份以来进入负增长。
  特别是,从M 1高增长背后的结构看,非金融企业存款的增加成为主要原因。中国企业不愿意投资,大量囤积现金。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数据,剔除银行和券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目前高达1.2万亿美元,二季度以来中国企业现金持有量同比大增18%,为六年来的最高增幅。企业拿着这么多的现金,却不愿意投资,这和大多数情况下,M 1增速提高一般情况下是在企业投资意愿强烈的时候,但现在出现的情况却恰好相反,这是非常罕见的。这如果不是"流动性陷阱",那又是什么陷阱?
  也就是说,"流动性陷阱"从表象看是货币政策的失效,本质上反映的是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我们看到,从企业的融资需求看,企业贷款增速下滑始于去年,今年6月首次跌破10%,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更是首次跌破3%。在实业和制造业困难的情况下,资金大量流向了政府推动的基建行业和房地产,从而形成了7月份新增贷款超过100%流向了房地产的情况。
  因此,当下急需解决的,绝不是争论什么是"流动性陷阱",而是应该意识到,金融数据的量和结构都在强烈地提醒企业对未来的信心问题。当万业凋敝,钱大量流向房地产的时候,企业是很难有信心贷款投资的。"信心陷阱"比"流动性陷阱"要可怕很多。在理论上争论"流动性陷阱"的概念,而罔顾信心缺失的问题,是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
网站目录投稿: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