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校园何时再闻朗朗读书声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可惜,今年督导走访了40多所学校,没有听到过一次朗朗的读书声。
  如今,语文课堂上多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学生麻木的倾听,少了学生摇头晃脑、反反复复的诵读,原本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死水一潭,语文课渐渐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综合感受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感悟文章的真谛。
  叶圣陶先生曾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缺少朗读,学生就很难掌握丰富的词汇,很难领会文章的神韵,也很难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强调多读多背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且这种方法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像梁实秋、王国维、陈寅恪这样的国学大师。反过来看,当今社会之所以难以出现大师级人物,主要原因是语文教育在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期忽视了语言积累,偏重于语言的"理解",造成国民语文素养下降。
  清人陆世仪认为,"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在儿童"悟性差,记性好"的年龄段,片面强化语文知识和方法教学,放松甚至放弃语言积累,会对儿童一生的语言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看,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读熟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盼望校园里、语文课堂上再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网站目录投稿: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