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上海企业强经营业绩综合分析


  2015年上海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努力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企业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增长、综合实力有一定提高。本报告根据2016上海企业100强(以下简称:上海百强)2015年经营业绩数据,对它们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资有关方面参考。
  一、主要经营指标继续增长,经营规模扩张明显
  从整体上看上海百强经营规模还处于扩张阶段,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用工人数七大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见表1)。
  1.营业收入
  上海百强2015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1053.51亿元,增长2417.45亿元,增长率4.97%。其中,有17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有32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1000亿元之间,有41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38.85元亿之间。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到6704亿元,第2~3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达到3580亿元和2641亿元,100强最低入围达到38.80亿元,
  2.净利润
  上海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3245.16亿元,增长356.81亿元,增长率12.35%。91家企业盈利,9家亏损,其中有7家企业净利润在100至668亿元之间,有27家净利润在10至100亿元之间,有55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分别以668.31亿元、509.97亿元、400.74亿元分列前三甲。
  3.资产总额
  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是200113亿元,增长27535亿元,增长率15.96%。其中20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71554亿元之间,37家企业总资产在100~1000亿元之间,33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以71553.36亿元、50443.52亿元、9238.43亿元分列前三甲。
  4.股东权益
  上海百强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50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60亿元,增长率15.74%。其中有10家股东权益在1000~5381亿元之间,有28家企业在100~1000亿元之间,其他62家企业在100亿元之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宝钢集团分别以5381亿元、3186亿元、2796亿元分列前三甲。
  5.纳税总额
  上海百强有98家纳税总额提供数据,合计为39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9亿元,增长率6.9%。其中,有7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0~969亿元之间;有27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100亿元之间,有45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10亿元之间,其他19家企业的纳税额1亿元以下。上海烟草、上汽集团、交通银行分别以969.44亿元、802.16亿元、319.10亿元分列前三甲。
  6.研发费用
  上海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有65家,合计总额为366.23亿元,增长24.73亿元,增长率7.24%。有8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0~83.76亿元之间;28家企业1~10亿元之间29家企业低于1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最高的上汽集团达到80.22亿元。
  7.就业人数
  上海百强有99家企业提供就业人数数据,合计人数164.05万人,比上年减少5844人。增长率-0.35%。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3家,1万~10万人之间的企业有33家,就业人数在1千人~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51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12家。其中中国远洋、宝钢集团、光明集团分别以12.58万人、12.43万人11.51万人分列前三甲。
  二、上海百强特大型企业占比略微下降
  占比主要反映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结构,以分析企业和企业群体对百强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度。我们采用企业排名中前20名企业作为特大型企业的2014年、2015年各项经济指标占上海百强100家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率作为其集中度指标值:占比(见表二、表三),以统计分析它们的贡献度。
  2015年,前5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为17698亿元,占上海百强营业收入总额的34.67%;净利润为1744亿元,占上海百强净利润总额的53.74%;资产总额为141645亿元,占上海百强资产总额的70.78%;净资产14829亿元,占上海百强净资产的42.36%;纳税总额为1519亿元,占上海百强纳税总额的38.79%;研发费用141亿元,占上海百强纳税总额的38.63%;就业人数达到447631人,占上海百强就业总人数的27.29%。
  前1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为26873亿元,占上海百强营业收入总额的52.64%;净利润为2154亿元,占上海百强净利润总额的66.37%;资产总额为158681亿元,占上海百强资产总额的79.30%;净资产20640亿元,占上海百强净资产的58.96%;纳税总额为2814亿元,占上海百强纳税总额的71.86%;研发费用156亿元,占上海百强纳税总额的42.65%;就业人数达到705473人,占上海百强就业总人数的43.00%。
  而前20家企业的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研发费用、就业人数的占比分别为74.28%、74.73%,85.77%,67.35%,87.43%,70.34%、64.85%。
  由此可见,前10家企业除研发费用、就业人数外集中了上海百强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其中上汽集团、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和就业人数等几个方面继续在上海百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4年,前5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占上海百强营业收入总额的35.37%,净利润占上海百强净利润总额的58.31%,资产总额占上海百强资产总额的70.92%,净资产占上海百强净资产总额的44.05%,纳税总额占上海百强纳税总额的41.30%;研发费用占上海百强研发费用总额的39.07%;就业人数达占上海百强就业总人数的27.46%。
  前1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占54.45%、净利润占71.71%、资产总额占79.21%、净资产占60.40%、纳税占74.22%、研发费用占4374%、就业人数占44.91%。
  而前20名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用工人数的占比分别是:75.57%、79.14%、86.09%、68.82%、83.20%、72.22%、66.73%。
  通过上述2014年和2015年数据比较不难发现,上海百强前5名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用工人数的占比呈现下降态势。前10名企业除总资产一项略微提高外,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用工人数的占比都有所下降。前20名企业的占比基本类同。这一现象已经延续了二年,据此可以认为,上海百强企业中的前20名特大型企业群体的成长性趋缓,其他企业的成长性对上海百强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贡献度正在提升。
  三、上海百强成长性分析
  1.整体呈增长状态,资产效率下降,劳动效率提升
  从整体态势看,上海百强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都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净利润增长较快,但是,资产效率却有所下降(见表4)。总资产营业收入率下降2.67%,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略微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用工人数的负增长与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的较高增长形成了明显对比,表明上海百强整体增长不仅在于资产规模增长的拉动,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的拉动作用也很明显(下文作详细分析)。
  2.增长率分布
  虽然上海百强企业整体的成长性较好,但是,按照平均数和成长性划界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不同企业群体的增长状况。
  (1)按照营业收入平均数划界的增长分布
  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4.97%。高于平均数的有59家,其中有16家企业增幅超过30%;有13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在15%~30%之间,有30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在5%~15%之间。低于平均数的41家,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在0~4.44%之间,其余25家企业营业收入是负增长。
  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平均值的59家企业对百强企业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2014年和2015年它们的营业收入占上海百强的比重分别为60.18%和65.86%,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14.89%,增加值为4358亿元,是上海百强全部增加值的1.80倍,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
  2015年它们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3.06%,增加值为309亿元,是上海百强全部增加值的86.48%;总资产增长率达到18.18%,增加值为25659亿元,是上海百强全部增加值的93.19%;纳税总额,增长率达到7.43%,增加值为3202.34亿元,是上海百强全部增加值的80.08%;研发费用增长率达到18.17%,增加值为345亿元,是上海百强全部增加值的139.67%(见表5)。正是这59家企业的较高增长,拉动了上海百强的营业收入增长状况整体良好。
  (2)按照营业收入成长性划界的增长分布
  按照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由高至低排名将入围上海百强的100家企业中剔除1家数据不完整的企业,将99家企业分类成三个营业收入成长性群体:成长性居前33家企业(以下简称:居前企业))、成长性居中33家企业(以下简称:居中企业)、成长性居后34家企业(以下简称:居后企业)。通过对这三个群体分别统计(见表6),以分析他们对上海百强成长性的贡献。
  从行业或产业看,居前企业主要由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企业构成,居中企业主要由国有特大型企业和其他成熟度较高行业构成,居后企业主要由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构成。
  居前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0997.80亿元,增长2638.10亿元,增长率31.56%,占比由2014年的18.17%提高到22.45%。其他指标增长率也非常突出:净利润增长39.50%,资产总额增长34.26%,所有者权益增长37.13%,纳税总额增长41.36%,研发费用增长28.22%,均明显超过百强企业的平均数。
  居中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24808.83亿元,增长1782.63亿元,增长率7.74%,占比由2014年的50.04%提高到50.65%。其他指标增长率分别为:净利润增长9.34%,资产总额增长16.50%,所有者权益增长17.86%,纳税总额增长4.41%,研发费用增长14.66%。居中企业营业收入、研发费用增长率明显超过百强企业平均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略高于百强企业平均数,净利润、纳税总额增长率则明显低于百强企业平均数。
  居后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3174.32亿元,减少1459.03亿元,增长率-9.97%,占比由2014年的31.80%下降到26.90%。其他指标的增长率分别为:净利润增长-1.21%,总资产增长1.69%,所有者权益增长4.89%,纳税总额增长7.93%,研发费用增长-6.65%。居后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除纳税总额外,增长率均低于百强企业的平均数。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认为居前企业虽然各项经济指标的占比在百强企业中还没有成为主导企业群体,但其突出的成长性预示着上海新兴产业的企业群体正在异军突起,假以时日可能成为上海百强企业的中坚力量。居中企业在现阶段依然是上海百强企业业绩规模和提高的主力军,它们经营业绩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居后企业供应侧改革任务繁重,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的迫切性显而易见。
  四、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动力来自劳动效率的明显提高
  2015年上海百强主要经济指标展现的重要特征是经营业绩的增长与用工人数减少的反向运动,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纳税总额明显增长,用工人数明显下降,直接导致劳动生产率、人均占有资产、人均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从资产效率(效益)看,上海百强2016年总资产周转率为25.51%,比上年的28.18%降低9.47%;总资产收益率为1.62%,比上年的1.67%降低3.11%;净资产收益率为9.27%,比上年的9.55降低2.92%;总资产纳税率也有所降低。表现出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效率却有所降低。
  而上海百强劳动效率表现出明显提高的趋势,2015年人均营业收入达到306万元,增长372%;人均利润达到19.48万元,增长11.02%;人均纳税额23.79万元,增长6.90%。同时人均占有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上升14.58%、14.36%(见表7)。正是劳动效率的明显提高,抵消了资产效率减弱的影响,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明显增长。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既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纵观近几年来上海百强的经营业绩数据,主要依靠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企业净利润的现象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从中反映了上海百强正在逐步摆脱依靠资产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企业净利润增长的传统模式,在转型发展中更加重视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营业绩的增长。这种从人力资源中发掘经济发展潜力的方式,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技术、装备的进步,对提高上海百强经营质量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服务业发挥拉动上海百强增长的作用
  将上海企业100强的分成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三大产业分析,数据显示,上海百强中服务业企业有54家,制造业企业有37家,建筑业9家。按照三产业的经营数据看(详见表8、9、10),2015年上海百强中服务业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纳税总额5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制造业和建筑业,服务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的同时,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也有所提高。它表明服务业企业已经成为拉动上海百强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现象基本符合上海产业结构整体调整的趋势。
  按照产业经营业绩分别统计,上海百强分产业的经营状况如下:
  从经营规模看,服务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455.24亿元,平均净利润为40.55亿元,平均总资产为3161.67亿元,平均净资产430.06亿元,平均纳税额为24.76亿元,平均就业人数为15939人。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612.54亿元,平均净利润为26.09亿元,平均总资产为688.61亿元,平均净资产298.87亿元,平均纳税额为65.94亿元,平均就业人数为18747人。建筑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422.93亿元,平均净利润为10.01亿元,平均总资产为433.86亿元,平均净资产80.60亿元,平均纳税额为15.46亿元,平均就业人数为12418人。服务业除平均营业收入、纳税总额数低于制造业外,其他平均数据均超过制造业和建筑业,成为百强企业中平均规模最大的企业群体。
  从经营业绩增长率看,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67%,净利润增长17.67,资产总额增长16.53%,净资产增长17.54,纳税总额增长9.53%。服务业各项经济数据的增长率均超过上海百强的增长率水平,服务业对上海百强企业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3.16%,净利润增长1.30%,资产总额增长12.74%,净资产增长12.15%,纳税总额增长5.66%。制造业主要经营数据增长率低于上海百强的平均水平,由于上汽集团经营业绩较好,在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拉动了制造业经济数据整体向上的趋势。建筑业营业收入增长5.09%,净利润增长20.99%,资产总额增长12.76%,净资产增长15.55%,纳税总额增长4.23%。建筑业中上海建工集团经营数据较好,对建筑业的增长发挥了支撑作用。
  从资产效率和效益来看(见表11、12、13),服务业企业资产周转率为14.40%,总资产利润率为1.28%,净资产收益率为9.43%。制造业企业资产周转率为88.95%,总资产利润率为3.79%,净资产收益率为8.73%。建筑业企业资产周转率为97.48%,总资产利润率为2.31%,净资产收益率为12.42%。总体上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均略微降低;服务业资产效益略有提高,制造业资产效益有所降低,建筑业资产效益提升幅度较高。
  六、2016上海百强企业的发展特点
  1.企业规模继续提升关注培育新兴行业龙头
  上海百强企业2015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企业经营规模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其中上海汽车、交通银行等9家业跻身今年的世界500强,有5家企业的排名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银行、钢铁、房地产这些曾经为支撑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行业,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它们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增速相继由二位数降低到个位数,龙头企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的今天,科技创新将主导企业的未来,新兴行业将引领经济发展,政府和企业界要特别关注新兴行业,发掘和培育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支持它们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火车头。
  2.劳动效率继续提高
  降低企业员工人数,提高劳动效率是近几年百强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2015年这一趋势明显增强。企业转型发展就是摆脱企业发展依赖资源扩张的高消耗模式,走内生性低消耗,依靠科技进步,发掘人力资源潜力,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模式。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人口容量有限,资金、技术、人才潜力较高的城市,企业要扬长避短,继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服务业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发展势头
  服务业正处于上海经济转型发展期,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继续保持明显的增长势头,服务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和从业人数等指标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经济效益也呈增长态势,拉动了上海百强企业的较高增长。2015年服务业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明显增长,表示资金继续流入,服务业保持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
  4.利税贡献增长较快,
  上海百强的2015年利税贡献的明显特点是纳税总额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但是,在供应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明显,压缩了传统企业的盈利空间,企业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去落后产能的步伐,积极进行供应侧改革,抓牢转型发展不放松,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才能步入利润增长与规模增长同步的良性发展轨道。
  5.研发费用持续增加,投入依然不足
  科技创新不仅是新兴产业必由之路,也是转型发展的传统制造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举措。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华为的成功有力证明,只有较大的研发投入才能突破科技创新的瓶颈。据上海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提供的研发数据,共投入研发资金244.83亿元,同比增长5.50%,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08%,除上汽集团研发投入较大外,研发投入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有关部门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法,制定有前瞻性的政策,在继续落实减负的同时,引导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适当调低当期利润,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条件。
  总之,2015年上海百强总体发展质量提升的趋势仍在延续,依靠人力资源发展企业的势头已经兴起,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行业增速趋缓,各有关方面应关注培育新兴行业龙头企业这一关系到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上海百强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更加重视研发投入,突破科技创新瓶颈,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网站目录投稿:幻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