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采购的人没有出息?如何做好一个采购员纵观各个公司高管,很少是从采购做起来的,甚至没有采购工作的履历。为什么做采购的人,有出息的少呢?我自己在国企、外企、民企做采购很多年,最近几年做培训、咨询,接触了上万名采购人员,我自己感觉采购人员身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性格内向温和者多,不善于表露才华。性格对成功的 如何做好一个采购员 纵观各个公司高管,很少是从采购做起来的,甚至没有采购工作的履历。为什么做采购的人,有出息的少呢? 我自己在国企、外企、民企做采购很多年,最近几年做培训、咨询,接触了上万名采购人员,我自己感觉采购人员身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性格内向温和者多,不善于表露才华。 性格对成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为性格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职场最重要的成功要素。 如果从选人角度,公司选销售一定是偏外向,选采购可能就偏内向的多了。 偏内向的人,不是很善于主动交际,不是很善于主动"表现"自己。古人早就云了,伯乐不常有。于是很多做采购的人,即使满腹学问,不被外界了解,知道的人少,机会自然就少了。 我在做采购培训时发现,老师如果不开场,每个学员都在低头看着手机,较少主动结识邻座的人,也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我有时让他们分享,居然有人说"保密"。下课也很少打招呼,课后也很少联系。如果是销售人员参加培训,会发现,还没等老师开场,早就相互认识了,临别往往也会说,"到我那里去一定联系我,我请你吃饭!",一次培训展示了自己、结识了人脉!人脉多了,机会自然就多了! 2、买方市场,采购主动性较差。 供应商为了占领市场,绞尽脑汁,变化各种策略,"研究"采购、"进攻"采购。 久而久之,做销售的人养成了习惯,善于了解客户需求,长于人际沟通,知道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外部客户养成的习惯,自然也会带到对应内部关系上。 采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时间长了,处处被动,逐渐就不那么灵活了;由于供应商的恭维,有的采购也就不思进取,总觉得自己不错,自我感觉良好! 被动养成了习惯,习惯了被动,于是,较少展示自己,名片没有手机号码,也不希望别人总是"打扰"自己,因为"请托"很烦心。但也正是这种习惯,就不那么在意别人的感受,不那么乐意主动结交别人,所谓的人脉,变成被人脉。 我培训时观察,销售人员基本都会主动给老师名片、给同学名片,采购就很少,所以做采购的机会少,就再正常不过了。 3、对采购误解,戴有色眼镜看采购。 很多人认为采购就是买东西,没啥专业,找个可靠的人就是了,我在《领导在采购管理中常犯的8个错误》里详细解读了领导们对采购的误解。当然,也确实有的采购做出的事情让人"容易"误解。 这里边有采购流程专业性的问题、有组织设计专业性的问题、有操作人员专业性的问题。 美国有CPSM认证,就是对采购供应人员进行专业认证的课程,我是这个培训老师,明显感觉到认证已经越来越受到认可。 《采购从战略到执行》课程让管理层感觉到采购与企业战略的联系,感觉到采购对公司成败的影响,感觉到原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同供应链的竞争。 人们戴有色眼镜,采购人员又没展示出专业性,甚至干出的那个活儿就让人"误解"那怎么让人认可采购,怎么给采购提供机会呢?! 从上面分析,可看到,很多人做采购不善于主动展示自己、不善于结交人脉、不善于人际沟通、不能积累知识表现出专业性,那怎么能有出息呢?! 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 1、采购人要学会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专业性 采购人首先要做一个专业的采购人员。 我做过很多《如何做一个专业采购人员》的培训,系统讲述做一个专业采购人员所需的知识,也结合自己工作体会讲述如何在组织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包括如何处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如何处理领导或其他部门"指定"供应商。 关系处理好了,专业性展示出来了,人们认可了,机会自己就多了! 2、采购人要学会做职业生涯规划,处变不惊。 课堂上,学员总是感觉老师很成功,于是,培训时经常有学员问我,不知道自己下步该做什么?因为觉得做采购没出息,或公司有不成文的规定,定期轮岗,采购不能做太长时间。有时培训时不得不转移下话题,回答大家职业生涯或职场上的困惑。 采购人常常概叹,在公司里不被理解,工作被动,前途在哪里?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对采购是多么重要。当然,职业生涯会因机缘而改变,但不规划一定会很迷茫。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边有理性规划,也有"操作技巧"。 3、采购人要学会向供应商学习,变成专家。 其实,采购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就是供应商,并且免费。 供应商是那个领域的专家,你到供应商那里去访问,供应商会详细给你讲技术细节、质量控制、生产流程,如果到供应商那里评审,供应商把全部资料拿给你审阅,从公司规划、计划到业务流程,包括很多私密的信息和数据,如果你注意学习,看了3个供应商,基本上就是那个领域的专家。 这是其它任何岗位都没有的优势! 想想看,如果你做采购,向供应商学到了本领、在组织内展示了才华、又有了人脉、又会职业生涯规划,会不成功吗!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4663.html拿不到货可能是个计划问题很多人问我,程老师,我们是"小公司",经常被那些"著名的供应商"如三星、英特尔、松下等边缘化,下了订单却拿不到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说,其实,即使大如富士康、伟创力、华为、TCL等公司,在很多著名供应商那里不也是"小公司" 很多人问我,程老师,我们是"小公司",经常被那些"著名的供应商"如三星、英特尔、松下等边缘化,下了订单却拿不到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说,其实,即使大如富士康、伟创力、华为、TCL等公司,在很多著名供应商那里不也是"小公司"么?这个问题很多人跟我探讨过,结合我过去在F公司的经验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其实很多公司"拿不到货"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是"小公司",也并非是他们的采购不努力,而是他们的"计划"有问题,计划是供应链管理的灵魂,是大脑。这也是很多公司实施ERP之后,在客户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方面,并没有根本性提高的原因– 他们把所有的物料都是采用"一个策略"来跑MRP,做采购计划,这自热而然就会导致"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的情形出现。大家知道,我们通常情况下把物料分为ABC来管理,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分为专用物料、公用物料、风险物料、战略物料等等;同时考虑物料的可得性(availability)等因素,我们可能还会定义出"超级A"(AAA)的物料。我估计很多人讲的"拿不到货"都属于这个超级A的范畴。如果你把超级A的物料计划、补货计划跟其他物料都是一个玩法,那么,你无论是从原厂拿货,还是经销商、代理商拿货,那十有八九都是有危险的。传统的MRP的补货方法一般是所谓lot for lot,批对批,或者叫按需订货,其实就是"定期不定量(fixed timing,unfixed quantity)"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物料;订货点法里面还有几种组合,如"不定期定量"、"定期定量"及混合状态下的"不定期不定量"。我这里要讲的其实恰恰是那种被专家学者们认为"不好使"的"定期定量"法。所谓的定期定量就是在固定的顺环周期下,每次补充同样数量的库存。专家学者们之所以认为此法"不好使",是因为他们凭想当然认为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物料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而实际需求是却是波动的,所以他们认为这个方法适用范围太小,不值得研究,当然更写不出论文来,因为这无法应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般人看不懂的高等数学,而没有这些东西,论文质量就是不高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实际的供应链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但正如约束理论的创始人高德拉特博士所讲,事情本身都有其"固有的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超级A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解决一个"定期定量"补货的问题就可以了。因为你只要定期定量地给供应商下单,你的需求就是长期的、稳定的,对供应商来讲,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因为它可以实现"均衡生产(Balanced Production)"。当然,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这还是要看你物料需求的具体情况,如需求的连续性、波动性、产品生命周期(PLC)等等,从而决定补货的周期、数量。同时,你还要考虑你能够承担的库存风险以及跟供应商的合作协议,最终做出判断,并定期检讨。组织结构上,如果你的超级A物料数量比较多,总价值比较大,你需要专门的人去管理,并建立专门的管控流程。如我在F公司管手机供应链的时候,我亲自从几万个物料编码里面,选出并定义了大概30个AAA物料,日常平均库存在一个亿人民币左右,占我们总体库存大概10%的比例。这些物料的日常库存、下单、在途控制,我几乎每天都要亲自瞅几眼,做些分析之类的工作,因为这些"金子般贵重"的物料的管理是不可以稍有闪失的,供应商都是"著名的",如TI/ST/NXP等等;采购周期往往都是上百天的,一旦产生物料短缺,那就不是停产几天的事情了,可能要几个周,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但是一旦产生呆滞库存,那也是灾难性的,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必须"谨小慎微","算了又算"。总之,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很多问题,看起来是采购、生产,甚至是销售、客户、供应商、采购的问题,其实大多是个计划问题。如同一个人一样,大脑不灵,四肢再发达,又有什么用呢?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