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凝心聚力共话创新发展


  8月25日,2016上海企业百强榜正式出炉,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等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百强企业发展持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初显。在可喜局面的背后,企业如何发挥创新驱动力,转型升级中还有哪些困难,后续增长落脚何处?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为此,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召开"2016上海百强企业代表座谈会",请企业讲经验,谈问题,提建议,共话创新发展。周波副市长全程参加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另发),市企联会长胡茂元主持座谈会。
  百强榜单中的国企代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企代表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聚焦了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成果和面临问题,提出了对企业创新转型的思考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
  市发改委副主任葛大维,市商务委副主任钟晓敏,市科委秘书长林旭伟,市经信委副巡视员史文军,市国资委副巡视员邵珉,市企联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苏平,市企联副秘书长郑新尧、李振民、王富强等参加座谈会。
  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升级
  面对上海转型升级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发展先进制造业早已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并已初见成效。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的今天,不少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加大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新业务正在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核心造船企业,年造船能力300万吨,年销售收入230亿元。高技术产品占比90%以上,是目前国内唯一在高端特种船领域与日韩船企开展全面竞争的中国造船企业。总经理陈军在交流中介绍说,在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导下,沪东中华不断为海军做贡献。民品方面,沪东中华当家的产品是LNG船,每条船定价2亿多美金一艘。对技术要求非常高。LNG船现在只有日本、韩国少数几家企业能做,最近他们的经济出了问题,所以欧洲非常关心沪东中华的产能。因为有中国经济的支持,他们更相信放在中国做。这也是得益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这几年提出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主要思路是"重技术、轻资产",即技术一定要高端化,但资产结构一定要轻型化,成为强而优、强而特的集团。上海电气副总裁董鑑华介绍说:"上海电气的提升计划,带来产业升级换代和竞争力的提升。比如现在火电类产品,我们研发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发电煤耗实际监测为256.2克,千瓦时,刷新世界煤耗新的记录。这对整个发电厂的效益非常有用,而且环保效益非常大。另一方面,我们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在做一些全新产品研发。在新能源领域,研发"风光储一体化"产品,把风能、太阳能和储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小型分布式能源,满足内蒙古牧民的需要。试用的情况非常好。上半年整个集团增长不快,只增长了0.7%。但是整个集团新业务的增长超过了28%,利润增长超过了35%。说明新产品的研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传统纺织企业率先改革转型,发展"时尚纺织",打造时尚产业的企业集团。副总裁程颖介绍说,公司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均有所突破。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芳砜纶阻燃纤维进入C919大飞机;汽车地毯、内饰面料、安全带等产销全国第一等都为集团带了利润增长。
  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实践中通过产品创新,从重"量"走向了重"质"的发展道路。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桂华坦言,公司从浙江走到上海,从上海走向全国,得益于重视创新,重视品牌,现在公司在研制机器人电缆、航天电缆,性能要求很高。如果都是同质化竞争,肯定没有前途,还是要创新。创新是重中之重。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介绍说,公司近6年来,共投入7个亿,其中,固定资产投入4.5个亿,产品研发投入2.5个亿,推进核电、火电、化工等高端泵产品国产化,形成了5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产品,成为拥有"国家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
  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虽属于传统建筑行业,也坚持创新,提升建筑质量。总裁潘克明介绍说,他们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绿色轻质墙板——大秦DQ墙板,在物理性能、隔音性能、防火性能、放射性核素限量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机制与文化确保创新活力
  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而要保持一个企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相应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在这一领域不少企业都有探索。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华介绍说,春秋自1981年在上海中山公园2平方米的铁皮亭子创立以来,坚信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通过研究欧美旅游的发展经验,通过技术吸纳了全国4000多个网络成员,销售春秋的产品,随后春秋又创造了包飞机、包轮船,使营业规模快速增长,通过包机,瞄准了航空市场,在全国范围树立了低成本航空的这面旗帜。实践证明,低成本航空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欧美国家已经占到了30%左右,中国大概在5%、6%。所以这一块的市场非常大。总结发展经验,是春秋的创新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在创新的同时,春秋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定期举行员工大会,介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鼓励员工向党组织靠拢。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戌源认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所有创新中最根本的一个基础。他说:"上港集团是整体上市公司,今年正好整体上市十周年。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多年下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港集团要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未来我们把‘四大港口作为集团创新发展目标,要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科技港口、效益港口。要聚焦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不断推进集团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下一步还会继续聚焦股权多元化,使集团上市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新的突破,使法人治理结构更趋于市场化;要在内部建立一个同担责任、同享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二、主要聚焦科技港口、智慧港口。这也是港口服务行业的发展必然选择。三、上港的经营业务,业务形态、业务模式,要进一步创新,要符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模式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千变万化,特别是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带来的改变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而言,时不我待,敢于创新,敢于颠覆,勇敢接纳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城市信息化领域服务的企业之一。目前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服务"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高级副总裁张天仁介绍说,万达信息在这方面准备加大转型力度,跟上国家的步伐。第一,以民生大数据为内核,行业应用为基础,继续开展行业基础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第二,主攻互联网在线服务,连接市民与服务,重点发展民生服务在线运营。第三,建立线下实体服务标杆,贯通线上线下O2O服务过程,开拓线下实体服务。目前万达信息在上海陆续研发落地了健康云、医疗云、医药云、保险云、市民云等,截至2016年3月"市民云"已有492万注册用户,与21家政府及公共机构建立数据互联,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服务的生态体系。
  双鹿、上菱是上海的老品牌,依赖全新的机制重新回到市场。现位于松江泖港工业园区,有江苏宿迁、浙江中享和海外孟加拉国等几大生产基地,主营冰箱、冷柜、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海双鹿上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泉苗介绍说,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白电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国内白电产业销量持续低迷,部分产品近几年甚至同比连续负增长。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推出不少新举措。特别是"互联网冰箱"成为新的增长点。双鹿上菱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同上海、江苏著名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同上海知名的设计公司连锁,开发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的产品。今年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冰箱"已经成功批量生产、销售,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还积极拥抱互联网,着力发展、提升线上销售量,实现销量正在稳步增长。
  贯通产业链打造创新生态链
  企业实现创新需要人才、资金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今天的创新环境,对速度、对市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上,要实现创新靠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实现,需要企业间的合作,需要探索更多更适合的企业创新模式。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优秀的手机设计和整机交付服务提供商,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现在在回归国内的路上,在北京已经在排队创业板了。集团董事长杜军红介绍了合作创新的经验。他说:"龙旗过去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在智能硬件研发设计,4年前开始,我们基于这个经验,跟互联网企业进行结合,主要跟小米、谷歌合作,一起创新新型的智能硬件产品,包括VR、智能家居产品,发展非常快。龙旗与小米共同投资成立的若干家生态链公司,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智能硬件生态环境,有相互支撑的丰富的互联网入口和数据能力。这是我们从硬件转向硬件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一个创新。企业内部孵化方面,我们有些经验分享。在创新业务中,机制上我们按照1:1:1的思路分配,企业占33%的股权,跟小米合作,小米投资33%的股权,然后给团队34%的股权。这就充分发挥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我们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同样采用了这种联合创新的模式。
  执行副总裁李智介绍说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研发上强强联手打造先进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发平台。2015年6月,中芯国际与高通、华为、imec合资成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这种联合创新的模式拥有更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减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适配难度,提升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效果显著。
  立足上海发挥辐射效应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效应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选择上海,并在上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华信党委书记蒋春余介绍说,中国华信多年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重点获取上游油气资源和海外先进装备制造资源。近年来,中国华信能源与金融紧密结合,在欧洲布局油气终端,从而获取中东、中亚、非洲及俄罗斯的上游油气资源权益与股权;在捷克、格鲁吉亚设立地区总部,整合能源物流,开展国际投行投资,获取海外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与管理资源,与国企混合发展,助力国内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并控股银行,建立金融全牌照体系服务产业投资,形成了较强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华信立足上海,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服务、配合上海四个国际中心建设。
  浙江龙盛集团在全球染料行业已经是龙头地位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1%以上。龙盛集团控股(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阮兴祥介绍说,公司有1500多项技术专利。国内所有的染料企业,每年都向我们交专利使用费。在转型创新的过程中,公司转变成生产服务型企业,开始走向上海。因为全球化,服务型的企业首选到上海。2009年开始进上海。2016年上海成为第二总部,比如金融投资业务,钢铁汽配业务全国采购销售中心,化工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还有跨国公司德司达全球大中华区总部,先后落户在上海。2014年龙盛进入上海"百强企业"行列。2015年上海总部实现销售收入64亿,净利润6.2亿,总资产达到89亿,发展比较快。未来,我们在上海打造总部经济平台,今年年初,龙盛旗下的德司达全球控股大中华区正式落户苏河湾地区,成为静安区今年首个跨国集团总部。按照总部经济的设想,德司达总部逐步将行销、物流、研发都转移到上海。同时龙盛还推动房产业务与上海城市建设共赢发展。企业呼唤完善创新平台
  在座谈会上,企业畅谈创新转型中的成果,更着重谈了当下企业面对的困难,尤其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政策、人才环境、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激励等话题。
  人才问题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座谈会上多家企业讨论了这个问题。
  沪东中华、龙盛、上海纺织、龙旗等企业均有谈及。沪东中华认为,不管是高端的技术人才引进,还是劳务工、农民工兄弟进来,现在上海生活水?--~来越高,所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要把这些先进制造业留下来,今后这些方面的政策要有所导向,包括户口子女入学等问题,要有全面的考虑。龙盛认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外地人才的引进,在住房、户籍落地这些方面,希望能有一些绿色通道。上海纺织希望完善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在人才落地、所得税、包括技术、经营方面入股等问题,有统盘的考虑。春秋则希望组织建设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中芯国际、舜杰建设、起帆电缆等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希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投入以及保护。
  中芯国际希望国家支持制造业的同时,关注知识产权的投入和保护。世界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除了设立庞大的设计服务团队每年开发成百上千的各类自主知识产权外,每年还投资上亿美元取得第三方知识产权技术授权。中芯国际一年大概有四五千万美金投在知识产权上。无论是申请专利还是知识产权,中芯国际是上海市最多的,一共申请了1.2万多件专利,已经正式授权的超过6千多项,希望对专利补贴力度不要降低,能够持续下去。舜杰建设、起帆电缆希望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减少异地执法难度,保护企业创新热情。
  上海电气、凯泉泵业、上海纺织、上港集团都希望从不同角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上海电气建议探索企业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政策。上港集团希望今后在指导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能进一步加大力度。凯泉泵业希望能够放宽首台套的奖励政策。
  另外,不少企业希望在资金、信息等方面能够构建更好的创新平台。
  上港集团建议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解决从应用到理论、实践,从院校到企业的信息对称。中芯国际希望地方的产业基金能尽快成立。凯泉泵业希望强化创新平台的建设、设施的建设,通过融资等多种方式解决创新资金问题。万达信息认为现在数据资源的开放不够,并希望政府在购买服务方面,支持互联网+服务这一块。中国华信在国际化进程中,愿意积极引进这些企业与上海国有企业的合作,希望给予机制对接支持,给予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扶持。
  周波副市长对企业问题一一回应,并指出创新是个漫长的道路,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希望政府和企业、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宽容的氛围和管理机制,拓宽视野,共同做好创新工作。
网站目录投稿: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