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几乎有点规模的企业都设立了微信群,大家有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平台。这种借助互联网及时传递信息普及知识的方式,越来越深受大家的青睐。好比一个小型的圆桌会,主持人就是意见领袖,你的某个观点在此平台传递出来,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于是乎点赞一词应运而生,点赞应该属于近几年网络术语。360百科解释是: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条贴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 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点赞的词语,不管是各行各业还是杂七杂八。我对你认同对你表示赞赏就可以点赞,范围宽广并无什么约束和界定。 记得上小学时一件小事令我至今难忘,我是属于那种不善言辞呆头呆脑的哪一种。学习不好也不算活泼,也许有点愚笨很少有同学乐意跟我在一起玩耍。班上有一些学习不上进又有些调皮捣蛋的坏学生,我自己认为介于好和坏之间吧。 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学校每年都要评选三好学生,我们自然也不例外。老师对评选要求做了事阐述,一名同学做记录员。一名同学拿着小纸条念人名字,如念张三黑板上就出现张三名字一下,如念到李四同样黑板上出现李四的名字一下。 评选看起来公平、公正、公开,似乎无毋庸置疑之处。大家自然也毫无怀疑,因为是现场公布自然对评选结果没有质疑。可世事难料评选的结果竟然令人大跌眼镜,不仅仅是同学们吃惊就连老师也十分尴尬。 我班上最孬的某同学竟然名列榜首,得票率最高。事后我才知道是咋回事,原来此同学虽然学习不好但人很聪明。平时吊儿郎当多数同学都有些怕他,他说一别人不敢说二天天一群坏同学相伴左右。 在评选前夕此同学得到评选消息,此同学一反常态对班上的其他坏同学说:你投我一票我就投你一票,大家讲义气说话算话不得反悔。这样他拉12票就是有12个同学都投了票给他,而他也没食言这12个同学每人都投了一票,这样自然他毫无悬念胜出了。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从另一角度看这个同学确实不简单,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同学如今是某大型企业副总经理年薪上百万。我们鄙视过此行为也许对此一屑不顾,也许对此嗤之以鼻。但,总有一些人还是对此给予认可和点赞。角度不同看问题方式自然不一样,或许其中自有他的道理。 我们成年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此等事例比比皆是,你不觉的可笑吗。在单位中某领导观点即便是错误的可人们仍然要说好,仍然对此理论山呼万岁。管理中有生活中也有,因为某种特定的马屁文化一直在左右着你我。 我有一个才华横溢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一直和太太留在深圳,他和太太是大学同学一样的专业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机遇。而且最巧合的是又在一起进了同一家公司,都负责技术仅仅是部门不同而已。三年后我朋友月薪从8000涨到三万,可是他太太仍然原地踏步薪酬还是老样子。这也许不算啥开始我认为是个案而已,能力不同分工不同薪酬自然不同。 可事实又给我上了一课,朋友所在的部门几乎全员工资上调。而朋友太太的部门仅仅是部门经理象征性的涨了一点,其他人一律没有上调。部分人上涨而且差距很大,这样的结果令人费解。没有什么理由要涨也没有什么理由为什么不涨,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价值不一样。涨了薪酬的同事自然感激,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自然对公司大大点赞,而那些没加薪的同事心情肯定拔凉拔凉的,要么选择被动的接受要么离开。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不断学习,你原地踏步慢慢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学什么?向谁学?如何学?大家多数会说这个小儿科的问题还用明说吗。我们当然要学好的企业,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技术超强的管理。 媒体上报道的好企业值得我们学习模仿借鉴啊,人家不好能发展这么快吗。大家都认同的肯定错不了,于是赞歌声响起、鼓掌声响起当然点赞也必不可少。 几年前我有一个同事对当前企业学习提出一个观点,现在细细想来也有些道理。他说走马观花你学不到啥,好比你看到一双漂亮的鞋子合适不适合只有自己试穿过才知道。现在的大学和10年前不一样,教学质量不如从前。但为什么要上大学?人脉啊!我张三不行你李四行就等于我也行。资源共享啊,同学关照同学啊。 企业之间学习也是如此你只知道点赞是没用的,你还要学习人家的内涵。要懂得如何融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他们那工作。 A企业的员工到b企业工作(这里指的不是同行,是相关企业)a企业可以考虑此员工在b企业学习期间每月支付此员工一定数额的薪酬,b企业同样也发给此人薪资了。学成后可以设定1年或者2年,届时再回归原公司。这种学习方法和学到的东西肯定实用性比较高,深入一线学习的东西绝不是纸上谈兵,这种点赞你说能无效吗。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创造,高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