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问题探索


  【摘要】"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接轨的重要环节,最近几年,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高职院校,甚至各大企业,本文通过对实习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主观因素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采取的是"2.5+0.5"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用两年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训动手操作,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全程实训。教育理念等同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问题客观因素探索
  (一)学生自身的素养。由于我国高考录取制度的特点,高职院校属于第四批高校等级。虽然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也存在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的少数现象。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分数低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牢,学习态度不佳。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管理。在校期间学的不扎实,到企业上岗后无从下手,企业又必须花时间培训或者降低难度,让学生操作简单机器,从事无技术含量工作,达不到预期顶岗实地学习的效果。
  (二)学生多,涉及企业多,校方管理人员少的矛盾。高职院校为了保证第三学年全体学生能够进入顶岗实习状态,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联系企业,通过双向选择,企业选择学生,学生选择企业,最终企业和学生达成一致意见,相互满意。然后,学生根据企业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到达企业,上岗实习。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都处于顶岗实习状态。目前,按我国高校管理特点,负责管理学生的是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管理200多名学生。所以三年级下学期出现的情况就是:200多名学生身处各个企业,企业又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个辅导员在学校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遥控管理。学生工作忙,三班倒,与辅导员作息时间不一致,辅导员不能亲临现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与学生沟通不畅,对学生不能进行有效指导。大大降低实习效果。
  二、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问题主观因素探索
  (一)学生的认知。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把实习当做工作,赚钱的手段。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早早进入岗位。学生对岗位好坏的评定不是能不能提升自己,而是工资多少,福利好坏。有些大型企业资金雄厚,可以为学生提供较高的工资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学生不顾能否学到知识,能否提升自己的能力,愿意呆在这里做最简单的流水线工人。而对于小型刚起步的企业,工资低,工作强度大,一人身兼数职的岗位不满意。虽然辅导员一再指导他,告诉他接触的岗位多,可以学习更多的设备,了解各种设备的操作特点;做的事多,可以接触更多的人,协调更多的事,对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办事能力有帮助,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大有好处。但是在利益面前,不少学生缺乏长远的目光。
  (二)家长和高校的认知。孩子高考以后,家长在辅助孩子选择哪所高校的时候往往是以哪所高校的就业率高为参照;作为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往往把就业率看的很重,不断加大力度考核高校的就业率;高校为了生存发展,把就业率看的尤为重要。一切行为围着就业率运作,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定时检查各院系各班级的就业率,忽视了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
  (三)企业的认知。企业的第一要务是效益,教育是校方、老师的义务。所以学生到企业后得到的指导缺乏。企业把学生当作绝对的工人使用,对学生的部分培训也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考虑,而是从企业的利益考虑。所以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
  三、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对策
  (一)加强在校期间的实习指导力度。经过近几年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统计研究发现,要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水平,不能单单靠就业部门的努力,也不能仅仅在大三后半年着手就业事宜。学生的就业观念很难在大三找工作期间完善。所以在学生大一入校既要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进行就业观念的输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也可以开展岗位模拟活动,把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引入活动中去,让学生提前预知,做好心理准备。也可以请已毕业的学长学姐返校与在校生进行座谈,用他们的经历引导学生;可以请企业人事部工作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从企业的角度告知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二)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目前,受管理人员不足的影响,学生外出顶岗实习之后,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往往处于"放鸭子"状态。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辅导员一人根本无法掌握200多学生的行踪。学校有关部门只是强调辅导员必须掌握学生的现状,保证学生的安全,而没有考虑可行性。这样一来,辅导员的压力大,精神紧张,而学生在岗位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指导。我认为高校必须发挥辅导员、专业老师、学生干部组织三方面的作用,三位一体联合工作。辅导员负责协调和组织,专业老师负责技术指导,学生干部负责实习学生的联络,并实时向辅导员汇报实习学生的近况,向在校学生汇报企业的情况、实习生工作中遇到的麻烦及解决办法,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另外,还需加强实习考核制度,当前,高校还未制定较为合理的考核机制,来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事务。没有考核,管理就显得没有着力点。
  (三)发挥网络在实习管理中的作用。实习过程中,学生虽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是,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每天手机的使用率也非常高。所以我们可以设计网络平台,通过作业任务追踪学生行踪,了解学生安全与否,掌握学生的实习现状。通过系统的提醒,告知学校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的事务,让学生知道最近应该做什么,不至于走出校门就不了解学校的情况,等到拿毕业证的时候,再恍然大悟:"啊!这个事需要做啊?我不知道。"除了通过网络平台追踪学生的情况,同样通过不同的端口,把家长、企业、学校连接起来,共同辅导学生,让学生的实习更加有意义,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完美过渡。
  (四)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做好每一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目前,多数企业只最大化追求利潤,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或者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重劳动轻培养,有的公司也会给实习生安排师傅指导,在追踪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安排的师傅普遍素养偏低,指导不成系统,指导效果甚微,甚至在指导过程中辱骂实习生;企业在给实习生安排岗位时,多数是从本公司的需要安排岗位,很少考虑专业对口问题,部分实习生安排在生产流水线上,使实习生感觉学无所用,工作兴趣大大降低,不愿继续已有岗位,时刻想着离开岗位。现实中一个实习生半年内更换多个岗位已不是新鲜事,这样加大了校方的管理难度也让实习生充满漂泊感,企业留不住人,实习生一批一批地更换,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与企业必须加大沟通,一一解决。
  (五)做好学生实习后的教育引导工作。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和专业可能都学得很好,但是进入岗位之后,由于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的改变会变得不适应;由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也会不适应。面对如此大的变化,高职学生上岗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甚至会出现病态。所以,上岗实习后的教育引导工作至关重要。此时,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做好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打造一颗强大的心,让他们尽快轻松愉快地融入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中去。在众多的交流方式中,面对面的交流效果还是最好的,学校最好安排专人,加大经费投入,组织老师定时到学生实习的企业去走访,与实习生面对面交流,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跟踪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克服实际困难。同时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麻烦,让他们安心努力地工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鲍娜.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08).
  [2]魏崇红.高校学生的实习管理措施探研[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3]王怡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之感[N].中国青年报,2013(06).
  [4]冷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5(4).
  [5]王倩,张鑫,郭惠,侯清.移动互联网在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
网站目录投稿: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