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大维 来源 | 公众号 良大师 很多读者想让良叔聊聊理财,我知道他们也许觉得依靠理财就可以发家。 但是,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个实话:很少有人单靠理财就能发家的。 这句话想当然的会引起争议,所以我必须解释几点: 1. 这件事要放在足够长的时间段去看 良叔倒是见过在某个阶段靠理财赚过钱的,而且还不少:靠炒期货、炒股、甚至放小贷的。 他们确实发过家,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他们便会将吃的都吐了出来,甚至是胆汁。 2. 所谓理财发家的人,很多本来已经很有钱了,只不过能靠理财变得更有钱 我家邻居,两口子都不上班,有两个娃。老公天天打高尔夫,老婆天天吃吃吃,买买买。 他们很有理财头脑和理财知识,很多朋友都会找他们请教。 但是,如果你以为他们是靠理财发家致富的,那就完全错了。 我所知道的是,老公之前是做报关公司的,十几年前,每年都能赚个100多万,当时就拿钱投资房地产。 7年前把报关公司卖掉,得到的钱买了一个门面房。前年有个大房地产商,把那一带门面房都收走了,包括他的门面,这下他们两口子算是财务自由了。 他们有如此多的现金,所以才会非常看重理财收益,了解各个渠道的风险状况和收益水平。 有次一起下场打球,他老公向我透露,他们的理财收益水平也就在8%左右。 按说这收益不算很高,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资金量和安全性,这种收益已经是很不错了。以他们的本金量来计算每年的收益,也是笔不小的数字。 因此,你可明白理财只是为财富增值,如果你压根没有什么财富,理财不就是无本之木吗? 如果你只有1万元的本金,就算每年给你15%的收益,你也富不到哪里。 3. 穿过复利的假象 你一定听过"复利"这个概念,据说是巴菲特发明的,简单的意思就是钱滚钱,指数级增长。 这个概念让人很着迷,也是很多理财课都会讲的内容。 但是,大家都容易忽略了两点: 一是本金规模的影响; 二是负复利的影响。 先说第一点,本金规模的影响。也就是说,你的启动资金够大,才会有意义。 比如,你的启动资金只有1万,假设每年有15%的回报,短期内根本没什么意思,5年后你才能再赚1万。 只有把时间线拉长,才会有意义,比如30年的收益,差不多是65万左右。 可是,别忘了30年后的通胀,你很难说那笔钱的实际价值还有多少。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可能在想如果有10万,每年15%的收益,30年后就是650万。即使存在通货膨胀,看起来也很诱人,对吗? 那我们来说说第二点,负复利的影响。 我们在思考复利时,总会想当然地认为它一定是正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它也有可能是负的?让你的钱越变越少? 就好比,你用100万买了一支股票,一下子涨了50%,你有了150万。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只股票跌了50%,只剩下50万,这时需要再涨100%才能回到原来的本金100万。 而且很多时候,剩下的这50万,还会让你再亏,只剩下25万,这时就要翻四倍才能回本。 所以,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10万连续30年15%的收益,看起来很不错,然而你忽略了一点: 连续30年稳定15%收益的渠道可能根本不存在。 而你在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必然也要承担一项成本:风险。 但凡高收益的,必然要承担风险,只要在30年中,有一次负收益,那个所谓的"复利链条"就会断掉。 因此,你可能觉得在股票市场每年赚15%甚至更高,很简单,只要这样持续30年,在复利效应下,你就会变得富有。 但还是劝你醒醒,高收益必然有高波动,只有源源不断地追加本金,才能对冲高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总说巴菲特的复利概念,却不知道,他旗下的保险公司,就仿佛是钞票印刷机,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子弹,波段底端层层买入,在中线上端层层卖出,这样的成本才会被摊薄,才会有所谓的收益稳定性。 说这么多,其实还是那句话,你想要的财富,必须是挣出来的,这是偷不了懒的。 你必须挣到足够多的本金,理财才会让你更富足。 当你收入不够多时,学习理财可以培养好的习惯,让自己有些计算思维,这些益处毋庸置疑。 但是,从一些读者的留言来看,他们对理财抱有太高的希望,这让良叔有点担心。 这会导致自己的孤注一掷,最后反而连本金都亏空了。 尤其是最近股市开始回暖,根据种种迹象来看,应该会有波行情,肯定又会有不少人一头扎入。 良叔也想在此提个醒,如果有闲钱,当是个投资,倒也无妨。 但是,如果想借此大发一笔,还是劝你小心为妙。 中国第一代股票操盘手,也是唯一一个幸存者花荣,写过几本自传体小说,我记得他讲过: 他这一辈子,只见过一个人在中国股市中全身而退。 那是一个温州老板,买了一栋办公楼,请花荣帮他操盘。 正赶上一个大牛市,那老板赚了十几个亿,然后,那老板将股票全部卖出,将资金取出,把账户注销,把办公楼卖掉。 从此退隐江湖,再没踏入股市。 这故事能让很多人激情澎湃,但是花荣却说,自己这么多年,见了形形色色那么多人,只有这么一个人。 而且,他还说,根据对人性的理解,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图片:全景视觉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