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谈及用人问题,世人皆以为属官话,本人试就解读古典事例、名人名言和实际生活之经验,悟出了一些道理,写点看法。
  1、"三顾茅庐"谈人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前,刘备"桃园结义", 虽得关、张两员大将,但一生立志,匡扶汉业,身边总乏谋略之人才。刘备听人说,有位叫诸葛亮的能人隐居山中,才华横溢,智谋远虑,便与关羽、张飞商榷,请他出山,不料前往两次,都因诸葛亮外出闲游,而未谋面。过了许久,刘备偕关、张二人冒着漫天大雪,再次欣然前往,一到诸葛亮家,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心怀诚挚之心,不敢惊动,于塌下恭等。因刘备之诚意,让诸葛亮感动至深,经几番劝说,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从此,诸葛亮做了刘备帐下的军师,得到了施展才华的合理位置。这一历史典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诸葛亮的名字因而也被人们喻为智者的代言词。
  人才被请来了,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使其人尽其才,创造出最佳效果。
  2、坦诚大胆用人才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充分发挥部下之才能,又注重利用地方能人贤士,终反败为胜,打败楚王。在打败项羽之后,对群臣们设宴庆功,庆功会上,刘邦提出来一个别开生面的问题:"我刘邦能得天下,原因何如?"众臣们纷纷发表见解,没有一个人的语言得到刘邦满意,刘邦只好自己总结说:"我刘邦有今天,一个最突出的秘诀,就是大胆启用人才,出谋算计我用了张良,后备粮草我用了萧何,千里之外作战我用了韩信, 这才是我刘邦真正成功的原因。"刘邦最后补充说:"这些我用的人,也是我自认为自愧不如的人。"这番话,使群臣们很是感动。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张良说"夫运筹决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汝也"; 在史书记载中,对张良的评价称之为"谋划机智,文韬武略,才华出众,甚为谋圣";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后方堡垒,不断输运士卒、粮饷支援前线; 韩信是中国战争历史上军事思想谋战派的杰出代表,史称"国士无双"。
  东汉首帝刘秀,早年属刘玄手下司隶校尉,因他说冯异自做了自己主簿后,军内力量大增,冯异替刘秀打了许多胜仗,是刘秀夺得天下、登上皇基的一大功臣。可是,有人上书刘秀,控诉冯异在关中专断独行,刘秀即派人把诉书供给冯异,冯异连忙上书给刘秀解释,表示忠诚。刘秀为了表明对冯异毫无忌心,有一次特意当着众臣面说:"冯异是我起兵时的主簿 ,他英勇杀敌,为我平定了纷乱局面,也为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番话,不但为冯异正了言,也使那些妒贤嫉能的人以心理上的回击。
  3、长短之中看人才
  我国妇孺皆知的绝代佳人王昭君、杨贵妃、貂蝉、西施。虽然个个有绝顶姿色,但她们也都各有缺陷。王昭君生来一双大脚,与她优美柔细的身段实不协调,但她为融通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杨贵妃步履沉重,鞋声咚咚,但她面容溢彩,亮丽靓美,深得唐王宠爱。还有貂蝉、西施都各有其长,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上述列举的王昭君、杨贵妃,尽管她们有缺陷,但并不影响她们长处的发挥,其道理告之我们:容人之短不求全责备,用人如爱花一样,喜欢鲜艳的人汲其鲜艳,容其不香;喜欢香味的人取其香味,容其不鲜。
  4、"猫论"标准选人才
  什么是人才?笔者认为:只要身怀一技之长,甘为本单位勤劳实干,独立担当某一项工作,建功立业者,均属人才。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十分形象地阐明了人才标准。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有的家庭出身很卑微,但他有上进之心;有的不善沟通表达,但他能勤于钻研;有的身体天生缺陷,但他怀有异人之长。像这些人,都需要用人者拥有像伯乐一样独具慧眼的眼光去挖掘、去发现,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而这些人大多会感激涕零、发愤图强,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最终抓住老鼠的那只"猫"。
  5、扬长避短配人才
  人与人,人与己之间的长短,可以相互弥补,比如,年青人精力充沛,有求知欲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些长处,可以弥补其阅历浅,经验不丰富的短处;老年人阅历深,经验丰富,思考问题比较全面、深刻。这些长处,可以补偿其体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的短处。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体力强弱上可以互补。
  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兵家的子弟早识刀枪,农家的孩子早知禾米。因此,决策者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自身素质,做到知人善任,使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根据心理学说研究:决策者在配备班子时,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质需要,配备不同的知识、年龄、性格、爱好、经验等方面的人才,使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总之,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兴旺发达之源,任何时候,都应该用好人才、爱护人才。
网站目录投稿: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