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当创新成为常态


  当今,一个强音响彻世界的各个角落——创新,创新,再创新。
  创新,原始定义就是创造出世界上没有过的新事物。由此看来,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古代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茹毛饮血到烤灸熟食;从树叶蔽体到穿衣裤;从钻山洞到住房屋;近现代,从电话—手机—网络;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引进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使我国充满了活力;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公报中27次提到"创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成为了我国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战略。
  创新,对于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有特殊意义。现在一方面竞争激烈,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为数不少;一方面社会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解决这些瓶颈和困境的战略性途径。创新,则有出路;反之,则唯有死路。
  然而,创新之路却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只有不畏艰难的人才能登上创新之路的顶峰。我们看到那些在创新中集大成者的成功经验启迪我们: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固守传统的僵化的思维是碰不出创新火花的;创新首先需要勇气和胆魄,认准目标,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有"再坚持一下"的坚韧和毅力;创新,需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看得准前景、目标,产生自信心和不竭的动力,看得到"通幽之径";创新需要知识,创新不能盲目,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有知识底蕴、底气;创新要有人才,人才是关键,要吸纳人才、善用人才、爱才、惜才;创新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捕捉信息,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最新科学成果,寻找到最佳方案,最佳途径,善于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
  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已经看到现在是创业创新的"黄金时期"。"十三五"的宏伟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发展动力转换"等战略性思路给广大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例如:"一带一路"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未来全球将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为企业提供较充沛的资金,减少商品进出口的汇率结算风险;新的FTA协定(即中国与瑞士、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签订的自贸协议)降低了企业出口门槛,降低了进入协定国的成本,降低了关税;"十三五"重点布局的高端装备产业,将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船舶、智能电网、高端数控机床、核电、诊疗设备等十大方面奠定基础,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雾霾、水质净化与污水处理、耕地修复,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机遇;"全面二孩"带来妇婴用品、儿童食品、服装、玩具新的需求;居民收入翻番带来的消费需求,等等。这些机遇必然激发起每一个有眼光、有梦想、有胆识、有勇气,有作为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自信心和创业创新的欲望。
  相信,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创新在我国必将成为常态,不久的将来,在创新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诸多的康阔的黄勇、小i机器人的朱频频、易销科技的薛俊乃至阿里巴巴的马云!
网站目录投稿:曼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