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强基固本优化创新推进控编减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近年来,滨州市编办严格落实"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刚性要求,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取得了减编控编工作实效。
  一、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夯实控编减编基础
  滨州市控编减编的基础较好,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在此基础上将完善用编进人计划管理制度与加强实名制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建章立制,提供政策保障。用编进人计划管理是严控财政供养人员的有效抓手,滨州市编办从抓编制使用管理入手,以两办文件形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明确了编制使用管理的原则、程序,确立了机构编制的"总阀门""总入口"地位。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机构编制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控编减编工作搭建政策保障平台。
  (二)部门联动,优化管理模式。在办理审核工资、核发工资、核拨经费等手续时,以市编办开具的《入编通知书》为依据。凡未经编制使用许可审批、未按规定在机构编制部门落编的新进人员或超编制、超职数配备的人员,机构编制部门不得列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得办理调动、工资和社会保险等手续,财政部门不得列入财政基础信息库、不纳入财政预算、不列入统发工资人员名单。形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台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卡片、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网上业务"四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办理人员业务,并上传有关手续电子版,实现实名制日常管理的信息化。
  (三)统筹协调,确保只减不增。做好编制使用计划审核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关键。一方面在审核各部门、各县区提报的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时,坚持从严控制原则,各县区、各部门申报的年度用编计划数必须小于或等于本县区、本部门年度人员预计减少数,在此基础上,统筹确定全市用编进人计划,确保全市的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数小于年度自然减员数;另一方面,在研究批复部门提报编制使用申请时,坚持职能弱化、没有空编的单位一律不同意使用编制计划、没有人员退休等自然减员的单位原则上不同意使用编制计划,以此确保各部门单位人员减多增少,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二、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提升控编减编成效
  (一)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主动收回编制。一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市级执法队伍由33支减至26支,收回编制65名。在市场监管、商务、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基层发生频率较高的领域,厘清市、区执法权限,推进执法重心下移。二是清理"僵尸"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全市共清理"僵尸"事业单位67个,其中撤销61个、调整整合6个,收回事业编制380名,分流事业人员156人。三是落实政策规定集中收回工勤编制。按照机关工勤人员只出不进,原工勤编制随着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的规定,印发《关于收回市直机关工勤空余编制的通知》,对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空出的38个工勤编制进行收回,在"三定"方案修订工作中,对空出的工勤编制进行核销,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了财政支出。
  (二)服务滨州发展大局,保障重点领域。坚持严控人员总量与服务滨州发展相结合,按照保障重点、基层优先、统筹安排的原则,及时将省编委批复的招考计划落实到具体市直部门和县区,保证了市县乡三级党政群机关补充人员的需求。优先保障乡镇机关招录急需、紧缺人才用编需求。重点保障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扶贫、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等重点部门,满足了全市公益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为各类优秀人才所用。
  (三)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公益服务水平。逐步优化购买服务与编制管理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减轻编制资源供给压力。坚持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与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相适应和"以事定费、费随事转"三项原则,逐步加大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工程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后勤服务及临时性工作社会化,增强事业单位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公益服务水平。结合前2年的审批情况,联合市财政局选择部分市直主管部门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岗位调研。重点围绕岗位的履职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调研,为项目岗位审核提供参考依据。继续发挥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的优势,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机制,加强购买服务事项各环节的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全市各项购买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发挥使用效益。创新"严格管理、灵活使用、实事求是、保障重点"的编制计划使用原则,坚持严控总量与服务发展大局相结合,对重点领域的用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实事求是,灵活掌握。比如,邹平县创新管理方式,出台《邹平县县直机动编制管理办法(暂行)》,对工作任务增加、编制无法内部调剂的重点部门,核增适量机动编制,并随自然减员或人员调整空出编制后收回,通过对机动编制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三、增强控编减编意识,积极探索控编减编新路径
  滨州市的控编减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制资源配置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之间的矛盾。我市现有行政编制基数较小,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发展速度相比,市县各类编制资源明显不足。二是控编减编与服务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机构编制配置关系到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工作任务的增加,导致部门增编、进人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是控编减编的刚性约束,控编减编面临阻力。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管细管住编制总量,抓实抓好各项改革攻坚,积极探索控编减编新路径。
  (一)探索編制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动态调整。现有的编制资源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议统筹考虑人口、区域面积、财政收入等因素,合理确定编制核定标准,科学配置行政编制,破解编制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障重点领域及乡镇基层工作力量。探索编制资源的动态管理、统筹分配方式,积极推进"机动编制"先核后收,"调编带人"动态优化等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地方实际对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及层级调整,以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的。
  (二)把握关键环节继续做好控编减编工作。职能决定着机构和编制的配置,控编减编坚持严格管理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从转变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抓住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的关键环节,结合大部制改革、重点领域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解决机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力量分散等问题,扎实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变以往通过增加事业编制满足新增公共服务的保障形式,探索采取市场化的政府购买服务与编制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整合机构编制资源。
  (三)强化机构编制督查推进控编减编落实。通过监督检查传导控编减编落实的外在压力,提升控编减编推进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和违规违纪行为预防等手段的作用,为有效做好控编减编提供督查落实保障。在做好省编办控编减编专项督查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展自选动作的督查,重点查找不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托机构编制问题台帐,实行跟踪销号管理,对列入台帐的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分类施策,推进控编减编持续深入开展。
  关键词:滨州市  控编减编  财政供养人员 实名制管理模式
网站目录投稿:书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