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堂米粉店引发社会关注 很多人在2014年知道了张天一的名字。毕业前夕,这个北京大学法学硕士高调宣布开米粉店。 此后的故事无论对这个90后青年还是对整个中国都颇具象征意味。互联网思维成为那一年最火词汇,从互联网大佬到年轻创业者,人人在提,概念从民间到了官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双创",鼓励创业,次年又提出"互联网+创新"行动计划。作为青年创业者代表,张天一引发巨大关注,接连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露面、见到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今年5月,他与李克强见面的新闻上了新闻联播。 现在到了张天一创业的第20个月,在创业公司聚集的苏州街的写字楼里,他接受了采访。时间排的很紧,工作人员反复解释:他真没时间,下午还要赶飞机出国。"现在我如果回复完全部微信,就要耗掉一天的时间。"他晃了晃手里的苹果手机。 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张天一开了场线上发布会,总结一年工作。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他所创办的专营湖南米粉的伏牛堂拿到了一笔超过千万元的A+轮融资,同时第6家分店在望京开张。今年更早一些时候,他们拿到A轮融资。 他不必再像刚创业那会成夜蹲守在厨房熬汤、亲手做米粉,"现在我没事儿时会大半夜做粉吃,它对我是个乐趣,做着玩儿。一年多了,如果走到今天某一个具体事物还离不开我,那说明公司是失败的。"他说。 赶上时代的潮 张天一的外套里仍是那件前后分别印着"霸蛮"和"伏牛"的黑色工作服,递名片,递糖,泡茶,说话轻声、语速缓缓。年轻的创业者常常给人以这种混合的印象——掩饰不住的少年气,以及必须表现出的老成周到。这种冲突在张天一身上要更加明显些。 张天一做的生意是米粉,来自家乡湖南常德的牛肉米粉。2014年4月4日,他与3个合伙人凑了15万元,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开了第一家"伏牛堂"常德米粉店。 他经常提起的一个说法是: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大不了做两个月就死。那个时候,他们的资源10来万元,租不起最好的店面,北大硕士的名头给他带来关注也带来阻碍,他需要瞒着父亲来创业。 他把最早的这个阶段叫做"踩狗屎",在没有社会行业经验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一个传统的行业,当时商业上也没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撑但是偏偏活了下来。那时,他们被冠以互联网思维的美名,甚至直接被当作互联网公司而非餐饮店。"我那时候是蛮困惑的,因为我就是开一家店,生意很好而已。当然那个时候逻辑上对我生意有帮助,你爱咋说咋说吧。" 现在他明白了。"我们赶上了时代的潮,也赶上了行业的潮"。就在他们创业的同时,餐饮类崛起了一批互联网思维的品牌,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推动创业、宣传互联网思维。 "因为你被贴上这个标签,所有的资源会主动向你聚集,最好的人、最好的钱、最好的思想会靠拢你,只要你自己不傻,懒,不蠢,以及不作死,你还是能够成长。" 谈到创业一年多的变化,他说:"这个世界上是存在一条河的,我们是河里的一条鱼。一年前,我是当死鱼的心态。一年后,我还是这条鱼,但是我看见一条河,鱼怎么游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鱼知道水往哪走,跟着水走。" 餐饮业是一个比较重的行业。它首先意味着高昂的实体店成本。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换一个说法,土。 这个事情太土 被冠以互联网思维的米粉店,仍是米粉店。很多人都给他建议,"这个事情太土","这个事情没有前途"。去年底,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期节目问张天一:"你卖米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只是为了眼前的赚钱,为什么不把个人的担当释放得更大呢?你这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到了今年,《创业家》副总裁纪中展访谈完张天一后评价:"他现在做的事不对,种树是种不出世界五百强的。" 一度张天一也有些迷茫,这个迷茫不只来自于建议本身,而是伴随着建议而来的各种资源。对方告诉他,"你们的能力、你这个团队应该去做更好的事情。"这让他非常纠结。 他喜欢谈愿景、思考,抽象而宏观,不爱谈具体而微的细节,即便是跟投资人聊,他说,聊1小时中,可能会有10分钟聊实打实的数据,其余的时间都在谈人生、思考甚至历史。而所有试图跟我聊数据、聊一个小时细节的,在他眼里是聊得不好的投资人。 让他困惑的,并不是说该不该继续卖米粉、该开几家店,问题在于,他需要一个终极愿景。这个90年出生的年轻人喜欢拿革命作比方,"所谓愿景就是,我要考虑是共产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至于说城市包围农村还是农村包围城市,是武装斗争还是发动工人、发动农民,这个叫战术问题。伏牛堂这个事情,我就是我们现在需要愿景,而不是这些方法论。" "很多创业团队只考虑怎么去做的问题,解决how的问题,不去想why的问题,这就麻烦了。"他说道,然后立马纠正,"我说错了,90%的创业根本不会考虑这些,脑子里想的就是融钱,一部分能想到价值、意义、自我存在的问题,更少的人能够说只做how,然后把why的问题给解决掉了。" 他说,自己的特点是比较踏实,"我要不踏实我也不会去卖米粉"。另一个佐证是,一年前他在卖米粉,一年后,尽管资源发生很大变化,卖米粉这件事本身没有变。 现在,他不再纠结了。"我们的终极愿景是,做一家全人类尊重的米粉公司。卖米粉这个事情是不伟大的,但它会因为我持续地做大而伟大,就像卖汉堡这件事情是不伟大的,但因为麦当劳这哥们做了一辈子,插边全球每个角落的时候,汉堡就伟大了。" 只要我不作大死,基本上不会死 张天一在微信群里宣布,伏牛堂最近完成了由分享投资领投,丰厚资本和北京大学创业营现代服务业基金跟投的1700万元A+ 轮融资。今年7月,他们拿到由分享投资、青骢资本、鼎天投资注资的A轮融资,具体数额并未透露,据称数千万元。 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他从一个10万开店的毕业生变成有6家分店、近100名员工的管理者。"一年之前我的金钱观大概最多是6位数,那一年之后,今天我的金钱观就是以千万来计数。一年之前我对自己认知可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或者法官,今天我需要给100个人答案。" 张天一说,当这么多过于反常的事情发生在踏实如我的身上,有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踏实谨慎,"我现在看起来像所谓的年少得志,过于一帆顺风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也确实出过问题。2015年8月,他开了一个声势颇为浩大的发布会,线上进行,号称有50万粉丝。这事后被证明是一场失败。现在在网上搜寻,还能找到不少关于那次发布会的吐槽,类似《看了伏牛堂发布会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自己也写了篇亲述《伏牛堂50万人发布会的教训》。 那次,50万的粉丝号召力噱头十足。而实际发布会开场后乱成一片,最乱的时候,微信里不少人把头像换成和张天一一模一样的,做广告的、调侃的、乱说话的,压根分不清发言的是谁。 教训吸取得很快。4个月后,伏牛堂12月份的发布会格外低调省事,全程线上进行,国外用Twitter,国内用微信群,参与者2000。发布会在半小时后结束,没有调侃也没有废话,除了张天一,甚至没有一个人插话。发布会沉寂得仿佛没有观众,他们在场的唯一迹象是——最末发放的福利被瞬间抢光。 事后他解释,这是社群逻辑的转变,过去觉得我们要搞数量型的,但后来发现其实质量和转换率可能更重要。 而千万元投资,要花到什么地方?张天一的回答也显得格外朴实:一方面我们明年会做食品电商的业务,推广我们的盒装米粉,另一方面多开几家门店。 "餐饮行业的战略思考其实不会太多,大家都知道方向在哪,想干成这事更多的不是战略风险,而是执行风险。首先它不性感,sexy,所以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跑偏,创始人看不上自己开的场子去干别的事情,这事就黄了。第二是执行和效率。当方向看准了以后,我们的事情很简单,执行出来就可以了。钱都花在执行。" 这个时候,他承认,"伏牛堂在商业上,只要我不作大死,基本上不会死"。 这个25岁的年轻人兴趣广泛,看球赛、打拳、做饭、读书,也玩手串、买蛐蛐、养各种动物,自创业后这些事一件一件都不干了。唯一保留下来的是读书,租房在东边,公司则在西三环,每天来回乘地铁的时间拿来阅读,但哲学这类深度阅读已然无法进行,"没那个心思,因为你要冲啊"。 互联网思维是一套关于卖货的思维 具体来说,与传统餐饮相比,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有什么不同? 张天一:任何一个生意都是四个环节,生产,物流,支付和交付,品牌。互联网能够改革支付和交付环节、品牌环节,在用户端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对生产和物流环节,它的作用没有那么大。 为什么互联网思维在中国大行其道,但是美国好像不讲这个?很多人说中国人擅长讲故事、很浮躁,我认为不是。因为中国是今天全世界范围能够看到的一个最大的产能过剩的市场,在一个产能过剩市场的核心商业能力是什么呢?是卖货。互联网思维是一套关于卖货的思维。它本身不产生任何新的生产资料,它只是既有生产资料的联结、效率的优化、资源的整合,所以你看到的模式都是并不新产生一辆车和新做出一套房子,却可以让商业交易变得更加便捷的东西。 所谓互联网思维的餐饮,我更愿意叫它是更懂用户的餐饮、更懂消费者的餐饮,或者是更懂卖货的餐饮、更懂品牌的餐饮。但是同样回避不掉的问题是,这样的品牌如何把生产和物流环节相对提升、优化,其实需要的是能有更好的价值观,招到更多更好的人。商业其实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为什么有些互联网餐饮品牌做的东西并不好吃,却能拿到高额投资? 张天一:我知道你的意思,比如你们可能觉得煎饼不好吃,但是它已经存在3年了,黑格尔讲,存在即合理嘛,它既然存在,一定会有一帮人为它买单,那他一定有它的商业道理。第一不必替别人操心。 扔掉所有的主观判断和无畏的争论,衡量商业的标准只有一个,叫"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坏公司的敌人",要讨论煎饼好不好,得5年之后讨论。伏牛堂行不行,如果5年后还在,我再跟你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不在那这个问题自然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马云放在10年前也是一个骗子。检验商业的效益,这是从商业的角度,而不是从一个个人感情的角度。 不管某个个体好或不好,但当更好的人才进入到这样的一个传统行业的时候,对行业的帮助一定是正向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个体?其实是因为时代的召唤,或者行业的召唤。煎饼做了三年,真正做起来的时间也是去年的上半年,跟我们的时间是同期的,其实看起来蛮有意思。 创业不是为了成功 创业对你个人的意义? 张天一:它像作弊器一样,把游戏的进度拉快了乘2,乘3,乘4倍。我的时间相对于比别人来说其实更多,我有可能一个更短的时间做完全认知,比其他人或者是没有创业的张天一更快的回答"我是谁"这样人生的终极的问题。 你身边有人创业失败吗?怎么看待创业寒冬? 张天一:有人失败了。但是我不认为有创业寒冬。 你们所说的创业寒冬,无非是指融资变得更难了,创业没那么容易成功了。但我和主流的这种观点不一样,创业本来就不是为了成功的,它是为了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