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母亲一辈子感情不好,我从小在他们的冷漠、无爱、没有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后来对我一生的成长都有影响。 我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经常说她命苦,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从她出生就被送人,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她一直在农村被抱养人家长大,人家不拿她当亲生养,拿她当男孩对待,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没明没夜地累活,脏活都让她干,从小吃尽了苦头,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眼睛都哭坏了。后来长大了也不让她上学,她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长大后和进步青年、团员在一起自学,读书看报,识了些字,懂得了一些道理,也见了一些世面。那时的母亲就一心想从农村出来,一个想要改变命运但无能为力的农村姑娘,她只有选择嫁人这条路了。 在我母亲十九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她不图他别的,只因为我父亲在外地工作,他能带她出去。就因为这个原因,母亲搭上了她的一生。那个年代男女青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没有见几次面就定下终身,更何况我父亲在外地,没有时间谈情说爱,母亲在还不了解我父亲时就嫁了过去。结婚后才感觉到我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唯我独尊,脾气大,不关心人。母亲生就性格倔强,竟也任劳任怨,勤劳吃苦,刚嫁到父亲家里,暂时出不去,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伺候一家老小,上面有公公、婆婆,下面有俩个小姑子、俩个小叔子,起早贪黑地一天忙到晚,下田种地,还要为全家人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就这样公婆还挑刺,小姑子、小叔子也欺负她无人庇护。母亲在婆家也受尽了磨难,父亲是个大孝子,特听我奶奶的话,奶奶说母亲的不是,父亲就当真,对我母亲也嫌弃排斥。后来在婆家实在待不下去,母亲带着我去找父亲,这才一去再没回婆家。在见到父亲的第一面,父亲扇了母亲一耳光,这一幕,在已经4岁年幼的我眼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母亲为了我,没有离开父亲,她不想让我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她也不知道她一个农村妇女离开父亲该怎么生活。在和父亲呆在一起的日子,母亲也不好过,父亲在单位住,我和母亲另住一处,父亲不管不顾母亲和我的生活,全靠母亲打零工养活我。后来母亲有了安定的临时工作,母亲和我相依为命,也过的安稳,父亲偶尔回家住一两天,也不和母亲打骂,只是对母亲和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从不关心。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有抱过我,也不和我说话,从小到大那种冷漠一直沁在我的骨子里。他不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漠视我的存在,只是在我每学期考试完,母亲让我把成绩单拿给父亲看,父亲象征性地看一眼,就扔在一边。好在我从小学习很好,每次必须考100分,记得一次数学考了99分,父亲大发雷霆,我从小在他面前胆小如鼠,像老鼠见猫一样,唯唯诺诺,不敢看他,手脚不知该往哪放,他大吼一声,我会心惊胆跳半天,委屈还不敢哭,怕他打骂我。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个暴君,从没感受到他的父爱,我从小就羡慕别人孩子的父亲怎么那么和蔼可亲,孩子都可以坐到父亲的怀里开心、撒娇,而我不能。也有别人父母感情不好,但人家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好,我不理解,我的父亲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不是他的亲生骨肉?我问母亲,母亲也说她没有见过我父亲这样不尽责任,自私、狠心的人,虎毒还不食子呢。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甚至劝母亲和父亲离婚,我说:"妈,你离婚吧,他对你那么不好,你为什么还要跟他过?你找一个别人给我当爸爸都比他对我好",我知道母亲的苦心,他怕找个后爸对我不好,长大一点后,我会想到母亲不愿离开父亲,是因为她还是爱父亲的。 其实回想一下,我从小还是挺崇拜我父亲的,虽然在家里他带给我母亲和我的压抑、孤独甚至自卑,还有恐惧感始终笼罩着我们的家庭,但他在外,对待工作的敬业和专注,对待业务的钻研和上进,兴趣爱好广泛且行行都做精做专的精神;对待朋友的热忱和帮助,豪爽和仗义,办事的神通广大,呼风唤雨般的生活方式,让我一直对他既崇拜又敬畏。就是不能把这两个极端的行为安在一个人的身上,我经常在想我父亲的这种人格分裂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年龄大了以后,偶尔会和我聊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我会像以前一样,低着头,听他说,默不出声,那时的感觉不是怕他了,而是从小养成的一种被他漠视,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的习惯。他对母亲还是大吼小叫,打骂是常事,我气不过,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们年龄都大了,身体都经不起打闹,伤了怎么办啊,闹了一辈子了,该歇歇了,让外人笑话",他说:"我们的事还轮不到你来管,你也管不了,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母亲对我哭诉说:"年轻时不经常在一起,只是冷战,年龄大了在一块了打骂的越发厉害了,也不怕丢人"。母亲以前怕父亲,现在反而不怕了,和他对打对骂,好像很解气。我知道这是一种被长期压制得到释放的一种方式。 打归打,骂归骂,母亲还是每天尽心服侍父亲,按时洗衣做饭、端水倒茶递到父亲面前,父亲病了以后瘫痪在床,母亲也是床前床后地伺候,就那样父亲还时不时暴跳如雷,乱甩东西,能抓住母亲时还想动手,母亲再生气还得管他吃喝拉撒,一直伺候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 父亲走了,母亲没有掉眼泪,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解脱感,我理解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