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提出,语文教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面向全体,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注重的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必然要成为我们教学的主题,并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分层精练,各有所补 语文教学把学生都看做是生动活泼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有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激励,增强自信。语文学习方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基础开始——熟悉技能——运用,语文重视积累,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有效训练。一定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多思考,多挖掘多做题。多做题,并不是搞简单的题海战术。语文之难,主要难在它的规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惯不一样,甚至相抵触。大量高质量的题,把日常的不规范在大脑里改过来。但不能就题做题,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要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要以题定法,以题为载体,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如果做错了题目,不管发现什么错误,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都收录在个人错题集中。对于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并根据情况,查漏补缺,形成好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反省的地方,分门别类,没事就翻一翻,看一看,并强化练习,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各版块内部的整合,去寻求版块之间的交叉点、中间地带。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习题,注意方法和归纳与整理。平时学习中,注重对学习行为习惯、思维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建立语感 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大量的实践阅读。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建立语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我国的语文教学向来注重德育的培养,所选的文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课本提供的选文只是教学的一种凭据,师生借此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拿习作教学来说吧。作文教学中,教师在风格迥异的众多课文中,理解一些共性的特点,尽量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围绕鲁迅先生写了谈《水浒》、笑谈碰壁、放烟火、救车夫、关心女仆五件事,详细叙述了救助车夫这件事。笔下的人物,更饱满、生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并从中体会到这五件事,并不是一一铺陈,而是详略得当地突出了本文的主旨:"他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同时,引导体会末段的妙处——结尾点题,首尾呼应。对于同一主题的文章,一般写2次。比如写"母亲"习作优秀了,再写父亲、老师等,熟练掌握写人的方法、技巧。 三、正确的应考策略——学会考试,促进学习 许多时候,考试被无数的师生批评得体无完肤。作为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其实,考试就和做事一样。怎样做一件事呢?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然后,全面了解这件事情,发解每一个环节,怎样才能做好,接下来,作全面准备,总结各种方法,找到效率最高的方法;最后,在最关键的时候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因此,要有正确的考试策略。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学生会紧张,甚至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后面的作题,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因此,就要学会放弃,跳过做其它的。到最后,再静下心来思考。其实,多次的考试不难发现,真正让你和别人拉开距离的不是那些难题,而是那些大家努力一下都可以解决的题目。 平时学习中,有的学生习惯于在不加限制的时间内阅读、习作。因此,"又快又好"也是应考的重要策略。在复习的时候,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答题准确率。此外,近几年,试题重应用,联系生活。许多时事、社会事件也进入考题,所以应加强对身边问题的关注,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例如,四川汶川地震、和平、环保等。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在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最终达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使语文学习更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