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具体涉及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内容。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和办学行为。为扭转中小学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方案》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小学教育评价进行了整体部署,并对如何开展教育评价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评价导向。长期以来,中高考升学率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一项政绩,成为校长选择任用、领导干部提拔晋升的一项硬指标,这样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中小学竭尽全力抓中高考升学率。
  针对这一导向,《方案》提出了"三不得一严禁"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这些要求意味着中高考升学率不再是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指标,也不再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一项政绩。这样的评价导向将引导学校和教师发展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坚持师德为先,注重实绩,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片面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师,教师必然会争抢时间,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高升学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把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为此,《方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要求"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方面,《方案》要求:"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
  这表明升学率不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建立"教学述评制度"并将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抓好教学质量的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是对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纠偏。
  再次,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一些中小学教师看来,"好学生"的标准似乎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重点高中或者一流大学。
  为扭转这一倾向,《方案》明确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样的评价导向会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把学生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案》还着重强调了体美劳三方面的评价要求——
  体育评价,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
  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如果这些评价措施能落地,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的教育将会成为现实。
网站目录投稿: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