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全员集智共创微课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大家拉进了微时代,"微课"这个概念在学习与发展领域越来越受关注。京东大学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学的典范,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时机。
  四大挑战让京东大学坚定了微课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京东的员工遍布全国,口传心授这种集中式培训操作起来较为不易;其次,学习内容多元化;再次,京东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员工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只有干货和充满吸引力的课程才能激起员工学习的兴趣;最后,在京东,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可能刚刚搭建了一个岗位的课程体系,就会因该岗位的职责调整而产生变动。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用互联网人的习惯性思维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有无方法更快速地开发、产生内容?能否将学习内容变得更短小精悍?是否可以让学习内容更快速地传播?
  从2013年开始,京东大学边摸索、边验证,边试错、边迭代。直至今日,基于京东内部的实践经验,我们对微课有了一个很"朴素"的理解,包括快速开发和碎片化这两个要素。
  微课开发 "快"亦专业
  传统培训课程的开发,从前期策划、调研、访谈等,到最后完工,至少要3个月的周期。京东无法接受这样的速度,我们要在速度上挑战传统方式,但也不能因为快就降低质量标准。
  现在,京东大学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模式——课程开发工作坊。15个岗位专家,2天1夜,就可以产出5~6门专业岗位课程,包括课件、讲师指引和考题。做好快速课程开发,需抓住三个关键点。
  找对专家
  "请对人"有的时候比"命对题"更重要。我们要找到在这个领域最有发言权、经验最丰富、业绩最好的专家——业务部门里最出色的专家便是最佳人选。每门课程安排3~4个专家共同开发,利于群体共创,互相补充和检视。
  整个开发过程都由专家做主导决策。人找对了,结果肯定错不了。
  将专业理论变成工具、模板
  参加开发的人都是业务专家,不是培训专家。他们不懂培训和成人学习理论,也不懂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事实上,他们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
  为了帮助业务专家更为快速顺畅地进行课程开发,我们将课程命名、确定学习目标、提炼课程内容大纲、设计教学活动等开发过程提炼成最简单的模板、工具和表单,配以简单的讲解和示例(见图表1-5)。我们甚至提前开发好了全套的京东PPT图库(见图表6),解决了很多业务高手不太擅长PPT制作的难题。图库当中的模板颜色风格都与京东LOGO一致,各种元素皆备,可直接套用。
  引导式的开发过程
  有了上述的开发工具,剩下的就是用引导的方式,带领专家们循序渐进地萃取、挖掘、开发。整个过程包括五步:框定内容范围、划清边界,确定课程主题,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确定内容大纲和结构,设计教学活动。
  上述五个步骤基本都是按照"引导师输入方法",以"举例+课题小组成员研讨共创+全体开发者共同评审"的流程来操作,完成一个部分,再进入下一个部分,逐步递进。
  制作PPT和考题
  前五步的内容框架完成后,各个小组就分头编写PPT。专家们通常都是彻夜工作,力求快速完成。
  将编写好的PPT汇总后,就可以进行群体评审。
  课程评审
  通常,同一批开发的课程都是某一个领域的内容,大家都能发表专业意见。因此,全体开发专家共同对所有课程进行评审。
  采用这种方式,任何专业岗位的课程开发都变得快捷而轻松。大量接地气、充满干货的课程产生了。京东大学也鼓励专家只说干货和方法,不要太多枯燥的理论。最理想的方式是,将专家自己的经验也提炼成工具、表单、下拉菜单,任何没有经验的学员一看就会,马上就能找到所需使用的方法。去除了繁文缛节和大道理后,开发出来的课程篇幅都不长,大部分都是2个小时以内。
  内容设计 碎片化且有针对性
  京东大学对于微课程的另外一个理解,是碎片化。
  在京东这样的公司里,有众多的岗位、人才高手,以及最佳实践。我们曾经想要先一口气画出一张大地图,但这非常困难。因为没办法一下子就看清全貌,而且过程中一直会有变动。所以我们放弃了心中的"执念",决定先实践起来。
  拥抱碎片化的知识
  一门2个小时的课堂学习、一页文档、一张包含了知识点的图,这些都是课程。只要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任何形式都是在进行有效学习,都是"微课程"。越简单、越精悍,我们越鼓励,因为员工的学习时间太宝贵了。哪怕只有2分钟,但学员在这2分钟内吸收了有用的内容,有所感悟和收获,这2分钟就是成功的微课程。
  全民创造,随时捕捉
  碎片化的知识,完全靠培训部门创造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全员,发动粉丝。
  因此,京东大学抓住所有的机会创造碎片化的知识。在培训班上,请优秀学员分享个人成功经验,随手就写成案例;看到有人获得表彰,就请他来录制一段8分钟视频,讲述心得体会;听说某位员工很厉害,就去挖掘他的绝招,请其提供一些工具模板;甚至某位领导的一次重要讲话或一封有意义的邮件,都会变成学习素材。
  知识的创造者可以是业务专家,也可以是管理者,更可以是一线的配送员。例如,京东大学曾经发起"酷手快拍"活动,请一线配送站的员工用手机或者简易DV拍下站点一天的管理和工作;研发部门的某个项目经理,可以把团队的敏捷工作模式拍成视频,或者提供照片,分享给全员。这些学习内容简单、有趣、接地气,人气很高。
  通过全民创造、随时捕捉的方式,大量的碎片化而精彩的学习内容云集到了京东大学的平台上。
  碎得有态度
  碎并不代表杂乱,更不代表低值。恰恰相反,只有那种短小却有干货,直击一个工作中具体痛点的碎片化知识才最受员工的欢迎。京东大学提炼出一套方法,用简单四步就可以很快将一名专家身上的最佳实践经验萃取出来(见图表7)。
  百川归海,体系终成
  这些碎片化的积累,过程中或许看似无序,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时,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迄今为止,京东的重点岗位分布脉络已经浮出水面,很多核心岗位的学习地图也已勾勒成型,包括一些细碎的案例、最佳实践和视频。这些内容都是边产生、边运用、边积累而得到,都是经过检验的真金白银。今天,京东大学已经拥有覆盖30个以上关键岗位的300多门核心专业课程,覆盖各层级和群体的160门领导力课程和100门通用课程,700门e-Learning课程,2600个视频……这些都不是终点,还有大量的微学习内容正在路上。
  这是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每天都有新鲜的概念和词汇涌现,但是很快又会转瞬即逝。每个人的大脑都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所占据,有可能铭记,也有可能遗忘。
  未来,企业培训人已经不可能只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去创造一套套学习内容。随时随地、快速精准地提炼、传播、沉淀微课程、微知识,才是制胜之道。我们培训人有责任用最快的速度、用最简洁的呈现方式,将大量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推送到学员面前,为他们提供海量的选择,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
网站目录投稿: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