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压力产生焦虑,个体通过一定的机制,接触焦虑,恢复心理平衡。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1、积极意义:恢复心理平衡。 2、消极意义:压力缓解后退缩和恐惧。 自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自我受超我、本我、环境胁迫产生压力,进而产生焦虑。焦虑是促使自我发展的一种机制。 心理防御反应就是自我使本我、超我、环境均能接受(环境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的反应。 逃避、欺骗、攻击、代替、建设 一、逃避性防御机制:一种消极防御方法。 1、压抑repression: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将自我不能接受的心理内容压抑到潜意识中,是一种动机性遗忘(与自然遗忘不同),做梦、口误、行为失误往往都是压抑的结果(既潜意识的行为)。 最极端的压抑是失去记忆。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将压抑的潜意识意识化,而部分心理学派认为最好还是忘却了好!长歌行不赞同后者,不过事实上很多人都如此。 2、潜抑:是无意识的将意识不能接受的心理内容压抑到潜意识中。 压抑和潜抑的异同:都是潜意识过程。压抑能被意识觉察,并困扰意识感受冲突弱而有力;潜抑是意识无法觉察的心理过程,全部发生在无意识中。比如:"俄狄浦斯恋母情结"是潜抑、儿子想顶撞母亲却又怕母亲伤心时是压抑。 3、否定denial:最原始、最简单的防御机制,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使用这种机制。拒绝承认不愉快的现实而保护自我。否定与压抑相似,但否定不是忘却,而是扭曲。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这不是真的"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否定。 否定分两种:①拒绝感受现实(主体不感受-拒绝面对现实);②扭曲感受现实(主体对客体扭曲感受-错误面对现实)。 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否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退回regression:在挫折面前幼稚化,即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小孩子受委屈、遭挫折后尿裤子、哭闹行为;"妈呀!";夫妻吵架后会娘家诉苦等。夫妻之间的撒娇是一种退回,但是一种情趣行为。 二、自骗性防御机制: 自欺欺人,是一种消极防御方法,具有反向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合理化作用(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抵消作用(与合理化作用相似,但除了理论之外还有行动)、隔离作用、理想化作用、分裂作用。 1、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将意识不能接受的心理内容压抑进潜意识,并以相反的外显行为体现出来。外显行为与内部动机成反比。反向行为是一种压抑过程。 反向行为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即反向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知觉。 使用得当,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使用过度,压抑太多,以反向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重者将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扰。 举例:由爱生恨;此地无银三百两;以退为进;继母不喜欢前妻之子而以溺爱、放纵的方式对待;被告诫吃糖会蛀牙的小朋友看见糖果的时候主动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蛀牙";我的心理只有你没有她。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制造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我的伤害。 ①酸葡萄(sour grapes):追求的事物无法得到而贬低目标,缓解焦虑,以恢复心理平衡。 ②甜柠檬(sweet lemon):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 ③推诿(projection):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他人,以平衡心理。 3、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引起内心焦虑的事件。 4、隔离(isolation): 将个人感觉相关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以避免焦虑。如:将死亡说成仙逝、长眠、归天。 5、理想化(idealization):对某事物给与过高的评价。恋爱中的人将恋爱的对象理想化。 6、分裂(dissociation):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子人格行动。 三、攻击性防御机制:转移和投射 1、转移(displacement):将对不安全对象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安全对象上。 如:丈夫被上司批评,回家与妻子冒火;妻子手气后打孩子,孩子踢狗一脚。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记得绿罗裙处处爱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点带面也是典型的转移(被警察打的人认为警察都是坏的)。移情关系也是一种转移。 2、投射(projection):自我对抗超我,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 日常生活中投射很普遍,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投射往往是用他人做自己的"替罪羊"以逃避责任。 投射会带来内心安宁,但是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有时还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四、代替性防御机制: 以另一种事物代替自己的缺陷,以缓解内心的痛苦。代替物可能是幻想,可能是实物。 1、幻想(fantasy):幻想是一种想像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幻想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幻想可产生愉悦(如文学、艺术),可产生破坏性力量(如以幻想代替实际行动)。 幻想是一种思维的退化,不必按现实原则和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 当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就会出现歇斯底里、夸大妄想等症状。 2、补偿(compensation)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小时候,总觉别人比自己高大强壮而自卑),于是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需要,个体通过"补偿"方式来克服个人的缺陷,满足"卓越需要"——即以"补偿"来克服"自卑感",构成独特的人格类型。因此阿德勒主张,欲了解人类的行为,根本上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一一自卑感和补偿。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 ① 消极性的补偿:指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 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取得帮派分子的接纳;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与关怀的孩子,发展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 ② 积极性的补偿: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 例如,一个相貌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的重视。 ③ "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on):补偿的结果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 补偿具有一种"向后拉(补救)"以"防前倒(失败、障碍)"的功效,对个体之心理及行为而言,颇有裨益;然而使用错误补偿方式则有害而无益了。人生是不完美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补偿方法来克服缺陷——生理上缺陷(如姿色平庸的女学生)、心理上缺陷(如怕别人怀疑她没有女人味的女老师)、社会性缺陷(如事业失败的人)、过错上的缺陷(做了错事心理内疚)。 五、建设性防卫机制:认同和升华 1、认同(identification) "认同"是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认同在心理上分享别人的成功,为个人带来不能得到的满足和增强人的自信。"认同"是人生的重要历程,是儿童至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儿童用"认同"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认同"寻找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卫反应。 "狐假虎威"、"东施笑擎"、认同组织。 2、升华(sublimation) 将本能的内驱力转移到自我与社会能够接纳的范围,就是"升华"。例如:拳击或摔胶、评论家。 "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3、幽默(Humor) 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