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循环教材是节约资源还是区别对待


  本学期,学校又让我兼任美术课。拿着学校配发的美术教本去上课,却发现学生手里没有教材。我问学生教材在哪儿,学生说"在窗子上呢"。窗边有一垛破烂的书,其中有五六本美术,大小、封面各不相同,没有一本和我手中的教材一样。班干部说,教材少得没办法分,只好先堆着。学生手里没教材,原定的学习、欣赏计划就没法实施,即使安排学生临摹,也需要眼前有一幅画呀!
  部分学校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卫生健康等几门不考试学科的教材实施循环使用,但所谓的"循环使用"到今天成了事实上的学生"没教材可用",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却没有人说一句话。这只能说明,"不考的不教"这一应试"真经",导致学校和学生对部分学科选择性无视。
  那么,这些科目的教材又是怎样从"循环使用"变成了现在的事实上"没教材可用"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情形。
  一是个别学生不愿意上交教材。"循环使用"的基本操作就是学期末从学生处回收规定循环使用的教材,下学期再统一配发给新一届的学生,然后再回收,再配发,如此循环。但是,每学期都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交教材,一句"丢了",班主任和学校也没有办法。有的学生确实因为喜欢,宁愿加倍赔偿也不愿上交教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每年都有学生这样"丢了"教材,几个学期下来,教材就丢完了。
  二是学校没有严格的回收与管理制度。管理不严格,回收不到位,或者回收了却不能如数配发给新一届学生,结果就是学生手中没有教材,任课教师没办法开展教学工作。
  三是教育部门不重视"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循环教材"变成了没有教材,说明教育部门对此事缺乏关注。如果教育部门能够像重视评比考试分数那样关注"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不重视"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根本原因还是不重视没被纳入中高考的"副课"的开设和运行情况。
  事实上,不管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什么,选择性的"循环教材"规定本身就是对不同学科的区别对待。否则,为什么仅对中高考非考试科目实行"循环使用"呢?再看学生手中所有印刷物的实际情况,每一门考试科目,除了教材,还有数种规定使用的教辅,再加上学生和家长自己购买的其他教辅,每个学生每学期的学习资料要几大箱才能装完。在这样巨大的资源消耗面前,两本美术、音乐教材的节约实在没有多大环保价值,但忽视这些学科带来的影响恐怕就不是用数字能够估量的了。
  因此,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有必要开展一次"循环教材"的使用及其相关学科开设与运行情况的调查;国家教育部门应该正视部分学科的教材循环使用带来的各种问题。无论如何,教材配置不应该成为"副课"被区别对待的推手。
网站目录投稿: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