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初乌纱帽是全民都戴的,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因为朱元璋于洪武三年下诏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理政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正式将"乌纱帽"定为法定"官帽",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所以有了这个特指。 在古代,"乌纱帽"是官员的代名词,看历史类电视剧,说某官员犯事了,总是说他的项上"乌纱帽"不保了。那么"乌纱帽"为什么会成为官员代名词呢?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乌纱帽按照官阶在材质和式样上是有区别的。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明代乌纱帽才被指称官员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作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明代乌纱帽成为官帽之后,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所以有了这个特指。而唐宋时期,全民都戴的。 明`冯惟敏《清江引•八不用》曲:"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谁是谁非不用讲。" 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仍成为人们口头上称官员的代名词,在民间使用着。